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華夏之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漢服”雖因“漢朝”而得名。但它是從黃帝“垂衣裳而治”開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經確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們的服裝主流,在風雅恬靜的西塘,走過秦漢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一步步踏過青石板,夢迴千年。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漫步在粉牆黛瓦的舊巷中,廣袖飄飄,衣袂搖搖,身著漢服的姑娘翩躚而過,恍惚走入了李易安筆下“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場景,在“生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參加一場漢文化的盛典。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當畫卷中的人物緩緩步行在西塘河畔,“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在這裡相處得和諧而安寧。這大概就是方文山當初選擇西塘的原因。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這是個街巷繁多的古鎮,有120多條巷弄,南方特有的徽派建築,宛若古代的仕女,肅穆地站立碧水兩岸,一串串的紅燈籠,是他們為了迎接遠方的客人,精心挑選的耳墜嗎?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靜謐悠遠的青石板路,揉碎了江南清秀婉轉的朦朧煙雨,兩側是高聳的大宅石牆,想起從前,牆的那邊是幾進幾齣的深宅大院,心中便升起了幾分“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悠遠……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穿上漢服去西塘,衣袂飄飄地走在古色古香的江南水鄉,巷道縱橫的西塘,撐一把油紙傘,輕揮衣袖,帶起清風陣陣。細步於煙雨長廊,流轉在古老的水榭人家,不經意間,就邂逅了千年的歷史沉香。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但在漢服節的時候西塘幾乎被所有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圍得水洩不通,要想拍出美美的照片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走過熱鬧的街道,來到了安靜的西塘花巷,不少遊客罕至的小巷子裡,聽不到人聲鼎沸,看不到車馬熙攘,安靜得像是一個避世之所。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來過十來次的西塘,還是第一次好好在花巷逛一圈,漫步橋上,像戴望舒詩句裡說的,來邂逅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花巷中有很多拍照打卡點,只要拍照選對地兒,你就是朋友圈最美的那一個!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最值得推薦的是這一面天使牆,位於花巷星巴克的對面,藍色的背景,大大的翅膀,隨便站在那裡都是天使的感覺,成了很多人必打卡拍照之地……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天使牆的邊上就是心願收集站,掛滿了每個人的心願,兩元一條祈福帶可自行掃碼付款,造型很獨特,是一顆愛心。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這裡跟古鎮上的街巷所不同的是遊客很少,可以盡情拍照,撐著油紙傘,穿上漢服行走其中,這才是我心目中的江南……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越往裡走就越發安靜,著一身漢服,牆上的漢服小姐姐與自己融在了一幅畫裡,手撐一把油紙傘,在清幽的背景裡,于山水、田園、庭院中靜若處子動如脫兔。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民謠廣場上的粉色桃花樹猶如深處春天裡的感覺,天空行雲飄過,掬一把明清的水,時間在此刻定格。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夜幕降臨時這裡是屬於民謠歌手的世界,靜靜地聽一首歌,感受這江南水鄉獨有的魅力。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街旁各式各樣的窗門和花燈,透出淡淡的黃色,日漸寒涼的秋天也因為這樣柔和的光線重新溫暖起來。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以前也覺得古代人的裙子太長了,拖到地上真的很心疼,後來終於明白因為這樣古代女子走起路來才能蓮步生花,雖然漢服穿起來略微複雜,但也代表的祖宗對待生活的認真態度。

希望我們的這些美好文化可以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

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西塘古鎮,唯獨這個地方在西塘還沒被遊客攻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