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的書法“神品”,取法王羲之,不愧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唐朝書法,可以說是自從晉以後的又一高峰,為中國書法史帶來了一個高度繁榮的場面,此時,在真、行、草、篆、隸各體書中都出現了影響深遠的書家,真書、草書的影響最甚。更是相繼出現了“初唐四大家”、顏真卿、鍾紹京、柳公權等書法奇才。

唐朝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書法風格,在初唐時處於漸變中,至盛、中唐之際,單是從草書領域中出現了新風,隨後真諸體亦別開生面,取得的發展。晚唐書法較少發展。

今天我們主要來聊一下,唐朝書法史上一位罕見的“藝術大師”,他是李世民身邊的紅人,承接著初唐到盛唐書法的轉變,他便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


1300年前的書法“神品”,取法王羲之,不愧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書法上他初學虞世南,後取法鍾繇、王羲之、王獻之,融匯漢隸,變化多姿,渾然天成,自成一體。褚遂良還被譽為是虞世南的傳人。

相傳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李世民常常嘆息,再也沒有人可以與自己議論書法了。後魏徵進諫,推薦了褚遂良。

魏徵稱讚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


1300年前的書法“神品”,取法王羲之,不愧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褚遂良不僅書法造詣深厚,更是對王羲之的字有著深刻的理解,有辨別王羲之字跡真假的能力。

李世民曾出千金來民間尋求王羲之真跡,天下的人爭著攜帶古代書法作品到朝廷獻給太宗,當時不能分辨這些墨跡的真偽,遂良詳細論述它們的出處,沒有一點差錯。

太宗嚐出御府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古書詣闕以獻,當時莫能辯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一無舛誤。


1300年前的書法“神品”,取法王羲之,不愧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褚遂良擅諸體,尤其在楷書方面最為精通,他的楷書代表作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大字陰符經》《小字陰符經》

值得一提的是,在諸多楷書作品中,要數《大字陰符經》造詣最為深厚。褚遂良筆下的《大字陰符經》略近《雁塔聖教序》,行筆靈活生動,點畫、轉折、運筆上盡顯行書筆意;筆勢清晰明瞭,渾然天成;些許字跡的撇捺間還有隸書的意味,注重輕重和虛實之間的結合。


1300年前的書法“神品”,取法王羲之,不愧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很多書法愛好者認為唐楷是楷書學習的入門首選,並取法歐陽詢、顏真卿等楷書大家,的確,唐楷精美巧妙,但唐楷注重法度,約束性較強,這樣就導致初學者臨寫時發揮的空間的較少,寫字時拘謹,缺乏靈氣和韻味。

而褚遂良雖也是唐朝書法家,但其楷書風格卻不同於歐、顏、柳。但從這一篇《大字陰符經》上,就能看出褚遂良筆畫間富有變化,取法王羲之,挺拔舒朗,姿態各異,有的筆畫細到極致,有的又厚重沉穩,靈動自然,不像其他書法家那麼刻板。結體上,此卷書法方中偏扁,橫向開張,寬綽而靈活,字字端莊卻不呆板,流傳1300年,令後世望塵莫及。


1300年前的書法“神品”,取法王羲之,不愧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真可謂是書法“神品”,不愧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今將原捲進行1:1高清複製,無論是色澤還是字跡大小都與原作無異,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1300年前的書法“神品”,取法王羲之,不愧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