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古往今來論書法之品級,神品、逸品、妙品、能品等,最高當為神品。“摩崖三頌”中的《石門頌》,在幾百通漢隸碑刻中,應屬頂尖級的“神品”。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我學臨此碑十幾年了,一方面出於喜愛的緣故,更重要的是,它對我學習草書幫助很大!我主攻行草書,《石門頌》被稱為“隸中之草”,適合我的性情與學書方向,故一直堅持下來。近幾個月,經過較廣泛地接觸、學研其他東漢隸書名碑刻,越發堅定了對《石門頌》的看法,覺得此摩崖石刻確實達到了漢隸的高峰。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縱覽當代書家、學人對《石門頌》的學習研究成果,數量多、有深度,涉及到方方面面,這也說明,此碑刻的藝術價值、藝術高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十多年前, 剛見到《石門頌》時,那圓融縱橫,飄逸飛動,灑落自然,奇異恣肆的狀態,一下子吸引了我。隨著臨寫日久,印象也隨之加深:其線條玄妙神秘,纖如絲毫,輕如雲霧,靈動多恣,飄飄欲仙,抑是神仙所為,天界造就,日月生成?在我心裡,這塊摩崖變得如此神聖、高大,歷經十幾年相處後的今天,這種感覺絲毫未減。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清代楊守敬《平碑記》裡評講此碑:“行筆真如閒鶴閒鷗,飄飄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從此出”,我以為評說的稍顯平淡些,只說了表面現象,沒有從骨子裡分析出原因,未進入高層次的審美範疇。我覺得,這塊矗立在陝西褒城縣東北褒斜谷石門崖壁的刻石,與褒斜古棧道壯麗風光映襯,得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奇山異水孕育,攝受日月星辰精華,浸潤山林蒼莽之氣,巍峨屹立千百年,已然成仙得道,成為聖石。猶如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出世,石破天驚一般。這塊頌石,決不同於其他的漢隸石刻,細品之,它能激發人無窮的想象力,情馳神往,不能自持!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清祖翼跋此碑雲 “三百年來司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學《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也。” 此論不虛!我臨此刻數年,總感到徒見其形,未得神韻。按碑意寫線條吧,則顯得柔弱;結體上嘗試率意自在,又寫得鬆散;總體上又不得神采、韻味。我自認為屬於膽不怯、力不弱之人,用功又勤,竟長期破解不了此石密碼,掌握不了此刻真髓,何哉!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蓋因此刻石太不平凡,乃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它的高度。其天時,為東漢建和二年,公元一四八年,是東漢文化藝術包括隸書的鼎盛階段,漢代石刻(漢畫漢磚漢碑漢摩崖石刻)發展到高峰,深重雄大,高不可測。我覺得不是僅僅一般地刻字,而是情注其間,給予那些不會說話的石頭注入了靈魂,頗似一種能夠飛翔起來的玄虛、輕忽之力,化出形跡,化成無有,化於大象希形。其地利,山之雄之偉之豪,水之深之闊之秀,褒斜棧道之奇之險之幽,在這懸崖峭壁上寫文鑿字,那是何等的一番景緻,鬼斧神工,鍾靈毓秀,歎為觀止!其人和,此時節文人學士多矣,錦繡文章多矣,書法聖手多矣!隨便列舉漢隸諸碑,書丹者全都是個頂個,大漢朝崛起了一代書法聖賢群體呀!尤其是《石門頌》,定為高手所為,依山造勢,倚石揮就,憑藉神力,洋洋灑灑五六百字,竟寫成了仙蹤神蹟,藝術含量之高,讓千秋萬代人頂禮膜拜!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一為純正之美。《石門頌》由篆入隸,形異而實同,正如包世臣言:“筆近篆而體近真者為隸”,寫下了至純至美的正宗隸書,給人以莊嚴、肅穆、飄逸、豁然之感,從中看出法度之嚴密,又無不出於法度之外,卻不見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二現朴茂之態。

此刻石挺勁、飄逸、挺拔,呈千恣百態,而樸實無華,以其深厚之內蘊,示人以真實自然之態。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三是結體之妙。善於統馭結構,字字活潑靈動,又獨出心裁,裁剪適度,匠心獨運,妙筆生花,整體看渾厚力實,細觀又見奇態,多字妙構,領異標新,開了先河。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四則筆姿之靈。功力內含,字求簡筆,但形長意長,形短意亦長,直筆有直筆之妙,斜筆有斜筆之巧,縱橫馳騁,天設地造一般。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再就是文采斐然,而刻工特優。僅刻而言,抑揚頓挫,遲澀疾速,以石為紙,裁剪山川,化作錦繡,對書寫內容的理解,各種書法的藝術技巧,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實可稱文絕書絕刻絕“三絕”刻石也!

值得一提的,還有《石門頌》的線條線質,雖為石刻刀鑿,但體現出筆翰獨有的特徵。蔡邕論書中提到,惟筆軟則奇怪生焉,看此石刀痕透筆跡,表現出柔和多姿,線條雖細,但柔而不弱,剛勁內斂。線條左伸右展,甚至不合規範似的,卻活潑自在,似有神力相助,克服了一般碑石的嚴整有餘、中規中矩,代之而來的靈異生動,似用毛筆直接書寫一般。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至於說此刻難臨,或者創作時難以體現出神韻,主要是其石刻品格高邁,已臻高境,若書家學養不足,技不嫻熟,肯定難以達到心中的企求。如臨學時,善於從其他漢隸中汲取豐富營養,融匯貫通,在體現原作筆意的同時,加入自己的理解,寫出新的隸書語言,許是一條可行之逕!

摩崖石刻《石門頌》,應是當之無愧的“神品”

當然,還有人說此石粗疏,不夠精到,我感到也許這正是摩崖石刻的一大特點,隨山勢俯仰,依山壁造形,不計工拙,出現一些非常規的點畫、結體,少許的瑕疵,反而能襯托出整體的大格局、大氣勢,畢竟瑕不掩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