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簡愛》:重走女性心路歷程,我們該如何平衡尊嚴和愛情

重讀《簡愛》:重走女性心路歷程,我們該如何平衡尊嚴和愛情

愛情,是永不過時的話題,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愛情,感受愛情的甜蜜與苦楚,對於無數的文學作品來說,愛情更是永恆的主題、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多少文字裡閃耀著痴男怨女,多少的文學作品因為反映的是浪漫而始終不渝的愛情。

超越階級的愛情是愛情文學作品的重要主題。中國古代的《梁山泊與祝英臺》、國外的《呼嘯山莊》都是以此為中心展開的。作為十九世紀愛情文學代表作的《簡愛》,以女主人公無懼於階級的隔閡與世俗觀念壓迫、大膽追求愛情的主題,在世界著名文學作品裡佔據一席之地,始終像是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照耀著我們的心靈。

少年時候讀《簡愛》,往往是當作愛情小說來解讀,感動於男主人公羅切斯特壓抑而激烈的情感表現,感動於女主人公簡愛經歷了那麼多艱難困苦,仍然追求真愛的決心。當走過青春,經歷了愛情與生活以後,再讀《簡愛》,有了更深層次的感受。

這當然是一部女性覺醒的小說,對於愛情的選擇與理解,也有著更獨立的想法。

對於二百多年後的我們,仍然有所借鑑。在面對愛情的時候,尤其在尊嚴和愛情發生矛盾的時候,究竟如何更好的平衡它們呢?透過《簡愛》,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一、《簡愛》創作背景與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1、《簡愛》誕生的社會背景

《簡愛》是1847年發表的,此時距離維多利亞登基已經10年,英國工業革命也進入高峰期,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巨大的財富積累,隨之而來的就是文化領域也進入了全盛時期。這個時期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藝術在英國交匯碰撞。

重讀《簡愛》:重走女性心路歷程,我們該如何平衡尊嚴和愛情

可以說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很多文學巨匠以及藝術家。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人的受教育程度也大為改觀,一個最明顯的現象就是那個時代出現了很多知名女性作家。例如奧斯丁、 勃朗特三姐妹、蓋斯凱爾夫人、喬治·愛略特都是那個時代的作家。《簡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一個小鎮牧師的女兒,上過寄宿學校,也做過家庭教師,雖然沒有經歷過書中簡愛寄人籬下的困苦和虐待,但是成長背景是基本一致的。可以說,簡愛這個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是帶有當時的時代印記的。或者更進一步說,簡愛的思想,以及對待愛情的態度,不僅帶有十九世紀英國社會特點,更是超越了當時普通民眾的思維和觀點的。

2、女性地位的變化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在長達千年的時間裡,

無論是東方,亦或是西方,尤其是農耕時代,女性的地位都是很低下的,在大部分的文化裡,女性都曾經是附屬於男性的,甚至是男性財產的一部分。因此,女性受教育的情況是很糟糕的,在古代中國,有句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地位可見一斑。

工業革命讓社會產生了變革,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人口素質,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女性受教育的機會也開始增加。這也能解釋十九世紀為什麼有大批女性作家的湧現。

當然那個時代的女性作家因為職業及社交的侷限性,作品還侷限於家庭、愛情,即使有探討社會變革的萌芽,但是也缺乏深刻。小說中的簡從小在寄宿學校中長大,成年以後第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便是羅切斯特先生家。

重讀《簡愛》:重走女性心路歷程,我們該如何平衡尊嚴和愛情

可以說,簡愛的性格中的堅強似乎是在於表兄妹鬥爭中形成的,而獨立的性格則是長年的寄宿生活裡磨練出來的。最重要的是簡愛的愛情觀。一個女人的愛情觀決定是她以後嫁給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簡愛的愛情觀,是從書本里樹立的。受教育讓人成長,提升人的氣質、修養和思維。

3、女性平權意識的產生

古今中外的社會發展史告訴我們,女性受教育的結果是女性素質的提升,而女性素質的提升必然會開始對自身的社會地位產生思考,所以十九世紀維多利也經濟發展的紅利之一便是知識女性意識的覺醒,女性平權運動也開展起來。

《簡愛》中有很多心理活動的描寫,都是表達了一個女性對自我價值的思考,也有很多言行舉止可以看出簡愛這樣的一個女性,在面對社會的壓迫,以及命運的不公時候的反叛精神,同時從小說裡也可以看出簡愛的愛情觀——追求精神上的平等和尊重。

這些思想上的閃光點不但讓簡愛最終收穫幸福,也鼓舞著千千萬萬當時的女性,在婚戀和愛情上重新思考人生。同樣當代女性在被小說中人物的真摯感情所感動的同時,婚戀觀也被潛移默化的影響著。

二、簡愛的自尊與愛情

簡愛的愛情觀是尋找一個在精神上得到共鳴,得到平等和尊重的人生伴侶。簡愛這種愛情觀的產生當然是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社會背景、成長經歷、獨立個性、自由的精神等都會影響簡愛選擇愛情的標準。

重讀《簡愛》:重走女性心路歷程,我們該如何平衡尊嚴和愛情

1、社交中不卑不亢的獨立個性

簡愛始終保持著不卑不亢的社交態度。從幼年時期,在舅媽家中被表兄妹欺負,被舅媽辱罵的時候,簡愛也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孤兒而自慚形穢,她有著自己的思維,沒有因為舅媽對她的妄加指責而逆來順受。她有著自己的價值觀,並且為之堅持著。這是簡愛所有言行舉止的註腳,一個有著自己思維的人,不人云亦云,才能更好的去思考,去判斷。

簡愛的這種獨立個性還體現在與羅切斯特先生相處的過程中。最初的僱傭關係下,當羅切斯特先生詢問簡愛對他的容貌的看法的時候,即使明知道有可能會觸怒羅切斯特,簡愛也照樣的據實以告。正是這種樸實、誠實而又獨立的性格,才會讓看盡虛偽面孔的羅切斯特另眼相待。這好像就是宿命。人生中受到過傷害和欺騙的羅切斯特何嘗不是在等待最讓他安心的姑娘呢?

2、獨立平等的自由精神

應該來說,簡愛在當時的社會地位,或許高於勞動婦女,但是卻遠遠低於鄉紳的子女,《傲慢與偏見》裡的伊麗莎白屬於鄉紳的子女,家裡有一定的產業,尚且被達西先生這樣的上流社會歧視和排斥,可見在那個時代,女性的出身即宣告著她以後的人生及社交圈,階級固化非常嚴重。

《傲慢與偏見》問世後的四十年後,《簡愛》發表,四十年的時間,女性地位有所改善,但基本上在二十世紀以前,各國的女性仍然也只是侷限於家庭這樣的小天地,也仍然被父權社會牢牢禁錮,社會地位還是低下的。

所以她與上流社會的羅切斯特相愛,是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的。但是面對愛情她沒有退卻,她跟羅切斯特在精神層面旗鼓相當。有一個片段,當羅切斯特先生假扮巫婆給舞會中的女性算命時候,即使在羅切斯特旁敲側擊的洗腦過程下,簡愛依然堅持自我,對答如流。她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她對愛情也有著自己的執著。

重讀《簡愛》:重走女性心路歷程,我們該如何平衡尊嚴和愛情

正如那場最著名的對話,當簡愛最終對羅切斯特表白的時候,她說,“他們的精神,穿越墳墓,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一個平凡的女教師,在面對這樣一份愛情,即使愛情的對象跟她完全不是一個物質階層,卻能吶喊出這樣的心聲,真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好好學習。

簡愛的這份勇敢,也徹底

打開了羅切斯特防備的心靈。正是簡愛勇於面對愛情,承擔一切的態度,才會有之後羅切斯特噴湧而出的激烈情感。正是簡愛對自由平等自尊的真愛的堅持,才會得到羅切斯特的尊重與熱愛。

3、愛情中的尊嚴

當一個女性沉浸於愛情中,往往會失去理智,甚至失去自我。而簡愛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在深愛羅切斯特先生的同時,還保有對獨立的價值觀。在發現羅切斯特先生有原配妻子,且還活著的時候,她並沒有失去自我,受過教育的獨立個性以及道德觀讓她離開了羅切斯特。這是一個女性最大的勇敢。

在熱戀過程中的女性,很多因為難以割捨已經投入的情感而漸漸的失去自尊,這樣的結果非但不會挽留住對方,還會讓自己的感情一敗塗地。簡愛的離開是一個女性的自我覺醒,不依附於男人,不妥協於命運。無論有沒有愛情中,簡愛始終追求的是獨立自尊的人生道路。

而簡愛最終的迴歸,也是因為愛情的驅使。小說里加入了神靈的預示,因為在那個年代,整個歐洲大陸包括英格蘭半島,都是被宗教統治著,所以即使多麼的超前和進步,勃朗特也不可能脫離時代對她的設定。

重讀《簡愛》:重走女性心路歷程,我們該如何平衡尊嚴和愛情

即使羅切斯特已經殘廢,即使他失去了大莊園,但是簡愛卻一如既往的愛慕羅切斯特先生。正是她自己的愛情觀的最好印證。

不是因為物質,不是因為地位,而是因為,她跟羅切斯特在人格和精神層面是平等而共鳴的。

三、《簡愛》對現代女性的啟示

一個執著於自己的愛情的女性,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女性,在愛情降臨時,勇敢追求,沒有被世俗的壓力嚇倒,沒有被階層的隔閡給禁錮,這樣的女性值得我們現代女性的學習。在面對愛情的時候,不能太過瞻前顧後,也不能太過世俗,只要是真愛,就值得我們去付出和努力。

男女之間的愛情,不會因為女性的勇往直前就讓人側目,相反,大膽追求幸福值得一切文學作品的謳歌,更值得大家的祝福。

此外,在愛情過程中,還應該保有一份理智。對是非曲直有自己的判斷,有悖於自己的價值觀的事情,還是應該如同簡愛一樣尊重自己,堅持獨立的人生道路。

愛情的基礎是精神平等, 社會地位、財產和相貌都不是決定性因素,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已經初步實現了男女平權,那麼我們現代女性,更應該借鑑兩百多年前簡愛的那種勇氣跟擔當,也更應該過獨立自主的生活,

面對愛情誠實自信勇敢,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牽絆,精神的契合比一切都來得重要。此外,在愛情裡,還要學會尊重自己,這樣才能尊重他人,尊重愛情。

參考文獻

1. 黃藝璇. 論簡愛的愛情觀對當代女性的啟示[J].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17, 157: 71-72

2. 劉曉然. 論《簡·愛》中女權主義思想的表現形式[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 40(5): 89-91.

3. 馮國軍. 《簡·愛》的愛情基調與現代愛情觀的啟迪[J].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15, 133: 81-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