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乡的酒席最后一道菜是什么?

是小夏啦


我家乡酒席中最后一道菜是“鸡蛋汤”,亲朋好友们看到这道菜后就知道酒席结束了,所以也称之为“送客汤”,但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们喜欢称之为“滚蛋汤”。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洛阳市,我们这里吃待客都是“水席”,外地人爱称之为“洛阳水席”。

“龙门石窟、牡丹、水席”合称为“洛阳三绝”。

做为洛阳三绝之一的“洛阳水席”共二十四道菜,始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洛阳水席二十四道菜为:前八品(凉菜,四荤四素)、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最后一道就是“鸡蛋汤”,也就是“送客汤”。

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小时候,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家中有“红白喜事、满月酒”需要待客的,都是在自己家里提前好几天都开始准备,院子里砌灶火、买食材加工、借桌椅板凳等,十分热闹。

待客的当天早上,主家会安排专门的人到街坊邻居家去请人来吃席。

酒席一共二十四道菜,前八个是凉菜,热菜吃一道撤一道(“洛阳水席”的最显著特,如同流水,故名“水席”),当人们看到“鸡蛋汤”时,很多人都不吃,起身离席了。为什么呢?因为大人们都知道这是酒席的最后一道菜了,吃完这道就可以离席了。

不懂事的小孩子们,一看到大人离席,都喊起来:“滚蛋汤来了,吃完滚蛋了”,哈哈,童言无忌!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生活区域的酒店多了起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约从2000年起,我们村里人家里需要待客时,没有人在家里待客了,都定到酒店待客。在酒店待客起初了二年,酒席最后一道还是“鸡蛋汤”,小孩子们还是乱吆喝“滚蛋汤”。大约2002年时我又到酒店吃酒席,发现最后一道菜不是“鸡蛋汤”,一同吃席的人们都在等待上菜,服务员说:“酒席菜上齐了”。最后询问后得到答案,最后一道菜是“西湖牛肉羹”。然后从那时我知道了,我们这里吃酒席的最后一道菜变成了“西湖牛肉羹”。

“西湖牛肉羹”做为酒席最后一道菜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十几年我吃酒席的次数比较少,去年有亲戚家孩子结婚、也有朋友们孩子带满月酒,在去年几次吃席中我发现:“蛋花米酒小汤圆”也是酒席的最后一道菜。


从以上介绍中你能发现,我们这里酒席的最后一道菜从最早的“鸡蛋汤”,逐渐变成了“西湖牛肉羹”与“蛋花米酒小汤圆”并存!

西湖牛肉羹,咸的,是“鸡蛋汤”的直接替代品;

蛋花米酒小汤圆,甜的,是这几年才出现在酒席最后一道菜上的,但是喜欢的人群非常多,大人、小孩都喜欢!


人在风上走


我是农村长大的,喜欢家乡的宴席,实惠分量足、花样多,都是原汁原味的家乡菜,凡是吃过我家乡宴席的人都是赞不绝口,确实弥久留香,经常有城里人打包带回家吃,确实难忘家乡的味道。

农村宴席非常便宜,一桌350元 ,也有300元,都是18个菜,6个蒸碗,两个汤,城里800元的也不如我们老家300元一桌的,这是所有吃过的人说的,现实确实也是,城里8、900元的根本吃不饱,吃过的人都说不值。

农村办事都比较厚道,菜都是大盘子,一个肘子三斤多,你怎么也吃不完,最少剩下一半以上,每次都是这样,农村办事没有吃完的,厨师都是本地的,做的有滋有味,特别适合当地人的口味。

现在办事先上肘子,主要怕剩下,然后凉菜,牛肉、烧鸡、鱼,接着是凉菜,然后炒几个热菜,酒喝的差不多了,开始上蒸碗吃饭,最后是汤,先上一个海米汤最后一个叫丸子汤,也叫滚蛋汤,只要汤上来了,预示着宴席结束了,该撤撤就行了,一般的地方最后一个菜就是滚蛋汤。


大海传媒


我在广东江门。

这里结婚的喜宴酒席。一般都是在酒店里摆酒席,农村有的是在家里摆酒席。

这边的风俗习惯比较低调务实。 不喜欢攀比。

有钱的人会在高档的酒店摆酒席。普通的人家都是在中档的酒楼摆酒席。

中档和高档酒楼的酒席钱不一样的。

高档酒楼一桌要2000至3000,中档酒楼一桌都是1000至1500左右。

广东这边第一道菜一般都是,荤菜出第一,然后是海鲜,青菜。

最后一道菜一般都是汤。莲子百合汤!

如果是生日宴酒。最后的菜是炒面或者捞面。


用户58244451506


咱家就是农村的,下面说下咱家乡的规矩:


我们村以前的规矩是不管红白事都是三顿饭:头天晚上一顿,当天早上一顿,当天中午正席。

虽然以前的酒席有些铺张浪费,但是却充满了“礼”,这是现代酒席所没有的,我觉得它是酒席的魂。以前的酒席基本分为三段:


1、酒席开始前要有大总管(我们那里叫招客)分配好每桌的上座、陪座,当然最主要的是招呼好这次酒席的主宾,我记得小时候就有一次忘记给主宾安排座位了,当场就学“乌鸦”了,结果主家还得找本族的头脸人物去给主宾赔礼道歉,过后还得被村上议论一段时间。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觉得这才是农村礼法的精神所在。但是现在“座”这个事已经很淡了,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了。

座位安排好了就开始上菜,开始都是4个凉菜,以前的大人都会管住自己的孩子,哪怕这个菜你有多爱吃,上座不动筷子别人都是不能动菜的,现在没有了这个规矩了,菜一上来孩子们都抢着去夹菜,搁以前准会被说没教养,现在一句“热闹”就过去了。


2、盘子上来完了然后是汤,汤什么时间上?这个得看今天的主宾,主宾说“今个就这吃饭吧”,然后主家才安排上汤。以前人们时间多,在一起都要划拳,农村的亲戚都不远,结果聚到一起那真是喝的昏天暗地,有的人等不及出去玩了一会回来汤还没上。

我觉得划拳是酒席的精髓,但是现在好多人都不会了,现在流行一口闷,这个真是太没内涵了。还有就是现在酒席都是跟流水线一样,弄的没有一点文化内涵,我现在都不喜欢参加城市的酒席。

在喝酒的中间,主家会和大总管一起给客人们敬酒,不管男女、不管老幼必须都得问候到,人家不喝酒那就算了,但是礼法必须要到位。


3、酒席的最后,中间必须上三大件——鸡、肘子、鱼,而且必须上扣肉,不上扣肉等于没有吃饭,记得有次去吃酒席最后人都走了,办包桌的也不会来事,直接跟主家说人都走了条子肉(扣肉)就没上,刚好遇到一个较真的说人家来一中午没吃饭,还是大总管机警,一下就看出来了,领着主家拿着馒头端着条子肉去上菜,人家吃了两口就走了。估计这家要被村上议论了!

下面讲下最后一道菜——米酒蛋花汤,这道菜一上就意味着酒席结束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反正我记事起就是这样。


我们村以前不论红白时都是三顿,白事好像是几个扣菜和几个盘子;红事是全场(必须上三大件)。后来村长家办事直接当着全村人的面宣布改革,现在就是一顿全场,真是很不错的改革。





虎稚稚


如果问我家乡的酒席最后的一道菜是什么?在广州不同的酒席有不同的要求。所谓不同的酒席,例如,婚宴、寿宴、小孩滿月、晋升宴请和红、白事的宴席都有一定的规定,小孩满月酒千万不能用鸭,广州人认为鸭扁嘴,意头不好!婚宴寿宴不能用豆腐,点心不能用白色的包,当然白事的酒席也有很多规定,如果搞错了事情就真不好办,80年代我有一同事结婚,这家酒楼的二楼有两个大厅,同事这边在举行婚礼,另一大厅在办白事,两个厅同一楼梯和过道,在楼下大堂,一边是婚宴迎宾,恭喜之声喜气洋洋。一边是白事迎客,场面非常尴尬!最惨的最后做白事那边的包点居然全部上到婚宴这边,做成双方大打出手,最后要公安耒调解。看耒我的文章又离题了,至于最后一道菜,广州的酒席都会严格按菜单的顺序上菜,一般不会搞乱,婚宴上最后上的是莲子百合糖水,预意百年好合!甜甜蜜蜜!寿宴最后是寿面,寿包和寿桃,至于白事在这里就不说了。


车仔佬42104839


在我们湖南家乡酒席最后的一道菜就是鱼。我们家乡酒席一般是十个菜,第一道菜是蒸出来的叫头碗分八层,一层是一种菜。里面有煮鸡蛋,有厨师自做的肉丸子,还有滑肉很多人肯定不知道滑肉是什么。滑肉就是红薯粉包着猪肉的菜通过放水里一煮然后拿出来,然后和其他菜一起蒸。反正吃过湖南头碗的都知道。最后一道菜就是鱼基本都是整整一条红烧或清蒸的鱼。在吃这条鱼的时候还有很多讲究,不能把鱼头和鱼尾吃了代表有头有尾,特别是结婚酒席。而且不能翻过来来吃上面的肉吃完了只能还是从上面这边下筷子。不过在我们家乡最后这道菜基本没人吃得下了,前面九个菜把大家都吃得饱饱的了。湖南人好客办酒席的菜绝对是非常大的一碗而且分量非常足。


一包和天下


你们家乡的酒席最后一道菜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小丫爱美食,我的回答是:

我的家乡在河北农村,酒席最后一道菜是五花肉大锅菜。大锅菜在我们这儿特别盛行,大家伙也特别爱吃。在我们家乡,操办婚事特别隆重,一般需要三天的忙碌。第一天是街坊邻居和朋友前来帮忙,择菜洗碗切肉每个人都有份,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最后慰劳大家的是香喷喷大烩菜,吹风机响起来,碳煤烧起来,大白菜和红薯粉条在五花肉的怀抱中炖起来,食材虽然简单,可是吃起来非常的香,一个人能吃两三碗,外加一两个白白胖胖的馒头。

本天婚事更热闹,远亲近邻都来贺喜,中午一摆就是五六十桌,一桌八个人,小孩也在其中。大席非常丰盛,一桌一般都是十六菜或更多,牛肉当先,鸡鱼肉鸭纷纷上桌,肘子、蒸碗样样齐全,饮料、啤酒、白酒任你挑选。最后来份大锅菜+馒头,寓意一切都圆圆满满。

第三天需要收尾了,男方主家积极邀请女方家属及直属亲戚,来个大团圆,桌数虽少了些,但也是热闹非凡,双方父母敬酒吃菜,欢欢喜喜,快乐无比,最后

大锅菜端起。


小丫爱美食


我们家乡是在神秘的湘西,我们是少数民族-苗族。根据我们的风俗,红白喜事的酒席,最后一道菜必定是湘西黑猪秘制的-红烧肉。

因为以前,被称为不毛之地,记得98年毕业出门找工作时,在北京碰到有人问我:湘西的吗?湘西听说还在吃生肉,是真的吗?搞得我很尴尬也很无措,湘西是贫穷落后,但早很多年没有吃生肉的事了。但也因为贫穷,所以宴席上,只要有肉吃,在亲朋好友里面算得上是很有面子了,后来演变成了很多菜品,湘西黑猪红烧肉就是典型的一道地方特色菜。

做法如下:

材料:湘西黑猪上好五花肉半斤,白糖2两,老姜片,酱油,八角,盐,料酒,植物油,白胡椒粉。

步骤:1:五花肉拌料酒若干冷水下锅,烧开煮熟,捞出用温水冲干净,切成1.5cm见方小块,

2:炒锅倒入植物油开小火炒,油7-8成熟,丢白糖,慢炒出棕红色并冒泡,

3:倒入五花肉,开中火翻炒7-8下上色,倒入老姜片再翻炒5-8下,滴适量酱油炒匀,加温开水,放八角,白胡椒粉,大火烧开后,加适量盐,开中火继续炖50分钟。

4:待肉质软糯后,大火收汤即可装盘上桌。

工艺关键:1)五花肉冷水下锅,煮熟即可,不可煮老。

2)植物油用量适量,不宜过多,因为五花肉本身有油

3)炒白糖开小火,不可大火,以免白糖烧焦;

4)滴酱油时,以肉的颜色红润最佳,滴少了颜色淡,滴多了颜色变黑,所以适量为好

工艺特点:闻香知味,颜色红润,入口嫩滑,软糯香醇,

总之,湘西黑猪秘制红烧肉是湘西酒席一大特色菜品,材料易找,工艺简单,家庭菜谱中容易普及,上了这道菜,能多吃三大碗饭。哈哈哈

最后,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收藏与转发,以您共享,谢谢。


老杨学美食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我是河北一农村的,我们这酒席的最后一道菜是大锅菜。

主人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菜谱,一般都是12个或者更多,有凉有热,有荤有素。一般吃完菜,喝完酒,会安排人撤席了,然后端上来大锅菜,红烧肉,馒头,米饭,吃完就可以走了。最喜欢这里的大锅菜,把几种家常蔬放进大锅一起煮或炖,用柴火生火做出来的,时间也长,一般在家做不出那个味道。吃完这些以后就可以走了。







雨后彩虹之米粒


我是湖南地道的农村人,家乡的酒席吃了不小,要说最后一道莱那就是猪杂。大家肯定会不屑地说,没什么了不起。本来就很普通,但为了等这道普通的莱,我己等得快不行了, 饿呀!其实酒席前面有八道菜,都是全鸡全鱼还有更名贵一些的菜,席间大家把这些菜逐一分了,但分到碗里也就只有看的份,因为大都半生不熟的,咋吃?菜一道一道地上,酒席吃到最后至少也得三四个小时。好不容易盼到最后一道莱----猪杂下饭莱。我的神呀,救命来了,再晚来一刻今天还能活着走回去么?

........这就是湖南酒席最后一道莱。

农村酒席吃多了也吃出了经验,出门前先吃点,免得挨饿。可有一次去城里吃酒席,一时大意把我多年的经验拋在脑后,认为城里应该超前一点。酒席是12人一个中间带转盘的大圆桌,菜也是一个一个地上。我有种不祥的预感,而且我坐的方位也不太吉。果然,菜一来就在离我很遥远的地方且慢悠悠地朝我这边移,等到我这就什么也没有了。一盘,二盘,三盘,我还在坚持一个信念,总会有的。直到绝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