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哈佛博士,28岁清华院长,朱镕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26岁哈佛博士,28岁清华院长,朱镕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穷极一生,我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教书-----陈岱孙。

民国时期,国难当头,无数的有志青年以及名人志士们,在黑暗的道路中苦苦摸索,寻找救亡图存的那一缕光明,那今天,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也是其中的一位。

他就是倡导“经济救国”的国民男神陈岱孙老先生,陈岱孙老先生,不仅28岁就担任了清华大学的院长,而且让朱镕基总理都敬佩不已,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久负盛誉的国民男神,竟然终身未娶,而在讲台上度过了一生。

出身名门,百位举人

陈岱孙,原名陈总,1900年出生于福建福州,福州陈家,明清两代,共计出了一百零八名进士,并且伯祖父陈宝琛还担任过溥仪的老师。

陈岱孙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六岁便进入了私塾接受教育,对于四书五经,可以说是滚瓜烂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由此,陈岱孙养成了刚正不阿、严谨自律的性格。

26岁哈佛博士,28岁清华院长,朱镕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十八岁那一年,陈岱孙进入了清华学校高等科,二十二岁那一年,陈岱孙获得了美国大学生的最高荣誉----金钥匙奖,并取得威斯康辛大学学士学位。

然而,他的求学之路并未停止,这一年,陈岱孙22岁,之后的他,前往了更高深的学府--哈佛大学,他要攻读博士学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此时陈岱孙的唯一念头,他不是圣人,也不想成为圣人,唯一想的,是学成之后,为中国的将来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圣人。

26岁哈佛博士,28岁清华院长,朱镕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因为此时的中国,最缺人才,四年之后,26岁的陈岱孙毕业,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哈佛大学博士之一。此时的他,风光无限,前途无量,无数美国知名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可他都不为所动,因为在他的心里,心心念念这的,只有那个大洋彼岸的中国。

勿忘国耻,立志报国

让陈岱孙坚定了这个念头的,是因为另一件事,那是一九一八年的夏天,陈岱孙参加了清华学校在上海的插班生考试,考试结束后,陈岱孙打算去黄浦滩散散步,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

就在他准备步入公园时,突然看见牌子上写着的一句话,“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当陈岱孙看到这句话之后,只觉得气血上涌,钻心刺骨的痛,对祖国以及民族的热爱早已超过了一切,又怎能忍受的了,自己的祖国被人如此羞辱呢?

1919年,中国人民迫使政府拒绝在

《巴黎和约》签字,使中国步入了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而陈岱孙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在一战中,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仍然无法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陈岱孙第一次产生了“经济救国”思考。

回归清华,治学一生

一九二七年九月,陈岱孙回到了母校清华大学经济系去任教,是当时清华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一九二八年,陈岱孙被任命为经济系主任,相当于院长年仅28岁,此时的经济系,师资薄弱,正处于起步阶段。

26岁哈佛博士,28岁清华院长,朱镕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而面对如此困难的境遇,陈岱孙身先士卒,投身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并且还鼓励学生,在学习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渐渐地,经济学系在他的领导下,使得经济学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越发壮大。

陈岱孙后来又当选为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校务会议评议会成员,参与学校事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有些学子,一九四五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陈岱孙与王明之两位老先生率先回到北平的清华校园,组织宿舍重建工作。

这位别人眼里学识渊博的“国民男神”干起活来也是毫不逊色的,十个月后,返校师生的安排工作全部完成,清华大学恢复了正常的运作。陈岱孙老先生从事教育行业将近七十年,一直兢兢业业,随着解放战争的帷幕落下,一九四八年,他精神而出,联合师生一起反对南迁台湾,选择留在北京等待清华大学的解放。

一九五二年,陈岱孙因为工作原因,离开清华,可时间却并没有磨灭他心中对于清华的热爱,陈岱孙为联络海内外清华学子们的交流,奉献出了巨大的心血。

26岁哈佛博士,28岁清华院长,朱镕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清华园里,他的铜像上边只写着一句话,“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书。”他的铜像,依旧笔直的矗立在那,看着清华大学的一点一滴。

一代宗师,诠释生命

陈岱孙,是中国教育界的一座里程碑,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他终身未娶,而清华园里的每一个学子都亲切的称他为

“陈爸爸”。

一九二七年,南京国民政府邀请他出任财政部部长一职,而清华大学邀请他担任教授,两者一比,高下立判,而陈岱孙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因为在他心里,教书育人,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而其他的,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吧。

面对陈岱孙这样的人,人生中的诱惑一定是多如牛毛,可他每次都不为所动,他的一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教书,而一件事,让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这是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

26岁哈佛博士,28岁清华院长,朱镕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九九七年,这位堪称“国士无双”的翩翩公子,离开了这个世界。

小结

陈岱孙老先生的一生,是教书育人的一生,是救亡图存的一生,也是一个斗士的一生,他热爱祖国,渴望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付诸于祖国,用以祖国的建设,他用教书育人的方式,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人。而这些人的存在,使得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还记得朱镕基总理评价陈岱孙老先生的一段话,先生年高德勋,学贯中西,授业育人,六十八年如一日,一代宗师,桃李满天下,愿陈岱孙老先生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