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护肝片”,真能护肝吗?

Big_Nono


肝脏是我们身体中最大的器官,人体消化吸收的各种物质经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脏完成解毒、代谢、分泌、防御、调节血容量及生产凝血因子等功能。但是因为喝酒或者吃的食物太油腻等原因,也会对肝脏带来伤害。这个时候有些人就掏出护肝片吃上一粒,护肝片真的能够保护肝脏吗?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后就需要服用药物来治疗。而药物对于肝脏也会带来伤害,比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调节血脂药、甲亢治疗用药、降血压药物和神经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及激素等等。即使是大众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草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据临床经验,苦杏仁、蟾蜍、木薯、豆根、艾叶、毛冬青等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表现。

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器官,肝脏功能受损会导致身体出现异常。养肝是非常重要的,肝脏的健康与否决定着人的寿命长短,许多人因为疏忽对肝脏的保护,大量饮酒导致肝硬化,甚至患上肝癌。而所谓的护肝片,其实并不能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市面很多护肝片,有些有保健品的标志,有些也没有。这些产品经常食用不仅起不到保护肝脏的作用,相反还会增加肝脏负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肝病专科主任詹俊曾经指出:“近年来临床收治因保健品引发药肝的患者在逐年递增,这是新时期里出现的新药肝”。

保护肝脏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给肝脏增加额外的负担,让肝脏在我们身体中能够轻松完成它的工作,给予肝脏充分的营养。同时也要避免熬夜,熬夜伤肝,危害较大。

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评论

我是王桂真,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欢迎您关注【王桂真营养师】头条号,一起聊聊健康,让我们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营养师


在生活中,看到很多经常喝酒的人,会购买一些“护肝”药物,目的是预防酒精对肝的损害;在临床上,也有很多患者要求开“保肝”药。



吃“保肝”药是否能够护肝,这个问题在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之间经常有争论。普通人认为,他们护肝药后指标降下来了,症状也好转了;而专业人士认为,治病要治本,保肝药只是治标而已。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他们的一些肝病管理规范化的推荐意见中,极少建议用药物“保肝”治疗。由于国内的保肝药物,在国外没有上市,所以他们的保肝药物选择非常有限。

人们通常所说的“保肝”药物,不管它实际上能不能作用。他们在使用前,期望药物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预防和维护肝功能正常。其实,就是想用药物,把跟肝脏相关的指标,都恢复到正常的范围并长期维持。



从这点上看,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保肝药物,几乎都无法达到或满足这个要求。

  • 甘草制剂

甘草制剂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包括甘草酸二胺、异甘草酸镁、复方甘草酸苷等,优点是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但又没有激素的副作用。既有口服的,也有静脉用药的。由于可能对血压有影响,一般高血压患者不建议使用。

  • 五味子制剂

这类药物的优点,或者说被很多人所接受的地方,是降低转氨酶的效果比较突出。像双环醇、联苯双酯这样的药物,经常被有肝功能异常的求职者,用于体检之前的降酶,效果良好。

但是,这类药物容易掩盖患者的真实病情,对有乙肝或者丙肝等肝病患者来说,要决定需不需要治疗,得先停掉这些药物,然后检查乙肝病毒DNA、丙肝病毒RNA以及肝功能,再确定治疗方案。

  • 水飞蓟素

这类药物也有各种各样的产品,甚至经常在一些中成药中出现水飞蓟素的成分。来自澳洲的有这个成分的某保肝药物,还非常广泛的用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和保健。这类药的优点在于,副作用会相对小一些,但降酶效果就可能没那么好了。

  • 其他产品

目前在国内,有保肝、抗炎、降转氨酶、退黄等作用的肝病药物,还有很多很多。每个省、每个市当地的大型医院,所用的保肝药都不太一样。

比如说,龙医生所在的医院,目前常用的保肝药有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五酯胶囊、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腺苷蛋氨酸、水飞蓟宾葡甲胺,等等,其他的没有。

还有些药物,不是传统的保肝药,但对某些肝病可能有一定的效果,比如熊去氧胆酸和维生素E等等,分别可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脂肪肝。

国外常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目前研究发现,这个药对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肝损害,可能也有一定的效果。还有激素,也能够用于酒精性肝炎和胆汁淤积性的肝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似乎能够使肝功能好转,从而“保肝”。



保肝的药物五花八门,在应用时切不可盲目乱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千万不要一出现转氨酶升高,就着急去买保肝药吃。

1. 肝病应以针对病因的治疗为主,如乙肝和丙肝的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戒酒,自身免疫性肝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等等。

2. 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所谓的保肝药,并没有预防肝损害作用,或者说,其预防作用,不如做好休息和不熬夜来的更实际一些。

3. 一个人最多使用两种保肝药,最好用一种,因为用药越多,可能会越加重肝脏的负担。这些药物的使用,应是短暂性的,最多用一到三个月。

4.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有充分的睡眠时间,多喝水,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剧烈运动,是在出现肝功能损害之后,不用花钱的首选“保肝”方式。



龙医生的温馨提醒

保肝药的使用,目的性明确,就是为了使肝功能恢复和维持正常;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是不需要使用的。部分肝功能正异常的患者,适当的使用保肝药,能使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

这种心理安慰作用也不容忽视,医生应尊重患者的选择,但是对患者来说,请在和医生沟通后使用。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我国是肝病大国,除了病毒感染这一主要原因外,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是由于过于热爱“护肝产品”如中药或保健品而得了药物性肝病。



护肝保健品很伤肝

42岁的李女士一直服用美国进口的保健品,说是可以养肝护肝,强身健体。吃了一段时间之后,保健的目的没达到,反而出现了恶心犯困,没有胃口等肝炎症状。


还有一些乙肝病友,好不容易从大三阳转到小三阳,定期检查都显示肝功能正常。但一段时间后,因身体不适入院,查来查去,乙肝未发作,原来啊,是因为他们过度担心,自作主张加药,听信谣言,买了很多“护肝药”,造成了药物性肝损伤。


病从口入,很多肝炎都是吃出来的

平时,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要摄入各种各样的东西,而其中各类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甚至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以及它们的代谢产物、加工时的辅料

等都可能诱发肝脏损伤。


这在医学上称之为,药物性肝病。从基础肝病患者到健康人,都在其荼毒的范围内,重者可因急性肝衰竭而死亡。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肝病专科主任詹俊指出:“近年来临床收治因保健品引发药肝的患者在逐年递增,这是新时期里出现的新药肝”。


药物性肝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因此可出现不同的症状。但是只要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或是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瘙痒

等;或是出现发热、皮疹甚至关节酸痛等过敏表现就应该有所警惕。



生活中还有哪些爆肝行为?

1.经常熬夜:肝脏发挥功能需要足够的营养,足够的血液供应。而人在躺着的时候,肝脏血液会增加40%。熬夜会导致肝脏供血不足,带来伤害。


2.不及时排尿:憋尿不止伤肾也会伤肝。


3.经常发火:“肝火大”,“气得肝疼”可真不是什么好事。


4.饮食不当:加工食物摄入太多,吃半生不熟或烧焦的食物,偏爱油炸的食物,不吃早饭,暴饮暴食都会直接或间接加重肝脏负担。


5.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等,另外酗酒还易导致肝脏中毒,诱发酒精性肝炎。


日常生活来护肝,不花钱还省钱

护肝真的没有想象的那样复杂,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就是在保护肝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肝病科主任魏来在接受中国新闻网的采访时建议大家:“肝脏只要给它最基本的营养成分就行,同时不要让酒精等增加肝脏负担,没必要吃任何保肝保健品。另外专家也建议不要熬夜。


这是真正的不花钱还省钱的护肝办法啊。


优医邦


看个人情况吧。

之前因为需要吃一年半左右的药,并且这类药确实很伤身,所以从治疗初期就加上了护肝的药,直到治疗结束。幸运的是肝功肾功一直正常。

我觉得还是有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