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高不成低不就,為何最後成了啃老族?

用戶69363292666


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也確實存在高不成低不就這個情況。

首先是因為大環境,大學畢業後收入不高。

這也很正常,在國外,白領的收入不一定比藍領高,只是工作相對輕鬆。

但是中國人普遍認為,大學畢業後,工資就應該比工廠打工強。

其次是啃老這個概念,什麼樣才叫啃老

如果只是靠工資收入,很少人能夠有本事在30歲的時候賺到一套房子的錢。

也就是說,如果要結婚,要買房子,必然需要父母的接濟,這個情況是絕大多數。

還有就是父母溺愛的結果。

一些人畢業後,感覺交際能力欠缺,然後在網上找到了撫慰自己心靈的遊戲什麼的,自然而然成了啃老族。


談笑閣


什麼叫高不成低不就?不要說的那麼極端。現在的生活成本本來就太高了,但是工資待遇卻變化不大。就拿北京來說吧,實際工資也就四五千,超過這個數的那是熬出資歷的,畢業生實習的也就幾百塊,好多都是免費實習的,北京有好多單位每年就依靠免費實習活命,年年不用在用人上支付成本。但是反過來你看看北京的物價這兩年上漲了多少倍?我曾經給某單位開國連鎖店,三年間,底層員工工資以每年兩次的頻率上漲,但是三年後拿到手的工資依然是一千七百塊 ,沒有什麼變化,而他們十多個人要負擔一百多人的工作量。所以,不要說年輕人啃老,全國十四億人,能衝刺到高層的畢竟是少數 ,北京有家大型企業 ,其一線員工的工資只有一千二百元,這是一九年的工資 ,還是現金髮放。我去年去了一趟杭州,發現杭州的物價比北京還高的離譜。所以,你想啊,現代年輕人生活壓力多大?這種情況下還要買房買車賺彩禮,負擔父母和岳父母的費用,妻女的開銷和學習費用,何況,現在企業用人的空間越來越小,眼看就要撐不住了。我們老家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房價都在七千以上,居住租房比北京還高,但工資最高也就兩千多點,大多數只有千元左右,但是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比北京還要高 ,因為城鎮化以後不再自己種植了,但是像首都河一線都市那樣的保障性供應商不存在的,所以就成了物以稀為貴了,價格自然就上去了,所以你說現在到底層四五線城市去,其實生活成本不見得低下去,但是收入低下去是肯定的。現在國家又收緊了金融機構,年輕人解決這些問題的渠道越來越小了,再過兩年會咋樣,誰也不知道。畢竟,至少成家的成本、教育都成本以及房價醫療是掉不下去的。


幽冥界還陽管理處


這就要問他的父母了,從小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應該供養他,認為讀書是為父母而讀的,我大學畢業了,已經完成了父母給我的任務,去找工作,錢少了屈才,錢多的自己又不能做,反正工作我找了工作,但是這些工作不適合我,所以回家讓父母養正常。父母應該養我的,所以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


令狐青雲89088282


這樣的孩子都是從小慣的。飯來張口衣來張手。好的工作又找不著。不好的又不想幹。幹什麼都得一步一步來。如果你沒有特殊的家庭裙帶關係,你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孩子從小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一點青島這邊做的還是比較好的。我是九七年來青島這邊打工的。記得那時候的人有車的個體很少。有個體老闆在十二三歲的時候放暑假,叫孩子去賣報紙。開車把孩子送到送到報紙發行社。那天天正下著雨。他卻能叫個12十二三歲的孩子去買報紙,在暑假,他說不是為了叫他掙錢,叫他出來鍛鍊鍛鍊。你想這樣的孩子長大會有錯嗎?


新新185858836


現在年青人大學筆業後,高不成低不就。想要不成啃老族,就得以小教育好。讓他(她)知道,錢要工作才有收入。

從小時候就開始教育,三歲定八十。就由三歲教起,小孩子要買東西吃,可以買,可回家了教他或她要幫媽媽做一樣事。可以做的就給他或她做,如:收衣服,給他們拿幾件。收碗拿一條毛巾叫他們去擦卓孑,小小年紀就讓他們知道要吃東西先負勞力。

在上國小以後,就開始讓他們知道,負出勞力可以有收獲,幫忙做家務事可以給一點零錢,鼓勵他們工作就有收入。這樣他們也不用白手拿錢。養成工作有收入。如果要用錢應做家務事來換錢。不要讓他們認為拿錢理所當然,不知道負出就有收獲。這就是從小教育關係,大了就知道錢怎麼得來。

很多在讀大學時,一家人把當成寶,回家只會好吃好喝的伺候他們。可不會告訴他們父母是怎祥省吃撿用功他讀書。讓他們知道父母的辛勞,工作才有收入,收入才有保障。平時也多關心他們對未來的看法,怎麼規劃人生。瞭解他們對未來有什麼規劃。

告訢他們讀書出來,要分擔家裡的債務,找一份穩定工作一起承坦責任。不要畢業在家,還給錢他化,怕他們餓著了,好吃好喝供著他們,這種覌念不要有。讀書就是為了更好的就業。父母辛苦就是傳 成少時父母養,父母老了子來養。這就是中國傳統觀念!讓他知道父母老了要承擔養老責任。這是他應該做到。這樣就不會成為啃老族了。




揮揚二媽


都是慣的,從小就沒吃過苦,在家都是皇帝,個個都捧著哄著的,到社會誰捧誰哄。到社會適應不了,也只能回家啃老了,不工作回去家裡人也不會說什麼,父母肯定想不苦就算也沒什麼負擔,那像我們80後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苦喝西北風[捂臉]




農村的寶寶媽


一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總以為自己應該是大梁不去做那顆螺絲釘。從國家人力資源管理保障部安排大學生就業的舉措來看一直是本著人盡其才的方向。有的大學生所學專業知識不紮實到了社會基本上就是半成品,學生本人又不願意去讓社會這個大熔爐鍛造自己所以工作難找。路邊上的小草看似無用怎知道春來它仍呈現翠綠,螺絲釘雖小但龐大的建築結構卻不可或缺。所以,工作並不是難找而是大學生們是否能放下身段俯下身子去吃苦去磨鍊。


sunmu十一郎


隨著90後已經登上了工作的舞臺,這種啃老族現象應該越來越多,當然這與當下的經濟與物質水平有關,但總體來說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蝸牛君認為有以下三種原因。

① 子之過、家之錯

其實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一個國家裡面,基本單位是一個家庭,其實對子女影響最大的是父母,而不是社會和環境,因此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對子女未來在社會中的表現行為影響深遠。

② 生活好、也是錯

我們發現在80年代,那個青黃不接的時候,很少出現子女讓父母養著的情況,因為那個時候太窮,很多孩子可能十五六歲就出去打工掙錢了,否則一家人都會被餓死。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好,日本不愁吃不愁穿,因此也具備了繼續啃老的基礎。

③ 都是懶惰惹的禍

年輕的大學生其實非常具備優勢,一方面年輕有的是幹勁兒和時間,另一方面又受過大學教育,這就具備了一些專業的知識。

但是很多大學生卻不夠自律,不夠上進,變得懶惰,在畢業之後,本來應該是踏入社會打拼和養活自己時候,結果卻依靠著父母來養活。

【人力資源視角】

儘管這只是一部分人的行為,但是也代表了當下社會中的一種現象。不管一個人的家庭是好是壞,當成年之後特別是大學畢業之後,都應該獨自生活,獨自拼搏,這才是年輕人的未來。

——

關注蝸牛君一起讀職場。


非知名首席人事官


啃老,時間有長有短。短期過渡,需要父母的理解支持,要儘快走上正軌。怕的是養成惰性,不敢、不想去嘗試改變,久而久之成了真正的啃老族。


東北閒叟


都想幹著活輕錢多的工作,受不了半點委屈。導致頻繁離職,最後只能向家裡要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