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施百貨:上海灘上中國第一家百貨商店

不還價的商店

馬應彪,這位在澳洲積累了資本的精明的廣東人,一舉打破了中國人“討價還價”的傳統。他在商場正面的高柱上大書:始創不二價,誠信名遠揚。

先施公司的“不二價”,一開始並未得到打場的認可。月底一盤點,賬面虧了不少。究其原因,是華人顧客不適應明碼標價。他們認為,還下來的價格才合算,先施的一口價,使顧客轉到其他的華人商店去了。於是,部分股東主張議價,甚至以退股為要挾。馬應彪說:“你們再等兩個月,沒有轉機再退不遲。”果然,只個月,先施就扭虧為盈。

這其中的奧秘是什麼呢?對於小規模經營者來說,經營品種不多,價格易於記憶,僱員較少(甚至沒有僱員),在目力所及的空間範圍內,經營者的經營管理可以輕易進行,幾乎不消耗什麼管理成本。而明碼標價,既不利於靈活應對價格變動和市場競爭,又費時費力。但對於先施這樣的大規模經營者來說,營業面積、經營品種和僱員都大大增加,繼續採取可議價的經營方式,如何知道僱員是否盡職盡責?同一種商品多個銷售價格,如何進行會計核算?而若是明碼標價,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把商品價格固定下來,就輕易地化解了這些矛盾,使經營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使經營者的管理成本得到降低在實行明碼標價的過程中,先施也首創了開發票給購物者的先河。發行發票,能減少百貨公司與顧客的衝突,如果商品有什麼損壞或者購買者不喜歡的話,可以退換,增強了顧客對商品和百貨公司的信賴度。

女營業員的第次登場

先施公司在中國百貨業史上還有諸多領風氣之先之舉。而其中最為轟動的事,便是打破中國由一身灰長衫的小夥計立櫃臺的舊傳統,推出了中國第一批女店員。

僱傭女性店員,與老闆馬應彪的思想開放有關。先施公司剛開業時,人手不夠,他便貼出招聘女店員的啟事。但20世紀初年的中國,封建意識異常濃厚,女子要留在深閨,把服侍男人作為唯一的職責,所以她們不願拋頭露面,結果招聘啟事貼了一個多月都無人應聘。這時,一個堪稱巾幗英雄似的人物出現了——她就是馬應彪的原配夫人霍慶棠。


先施百貨:上海灘上中國第一家百貨商店


霍慶棠是一位牧師的女兒,少年時代聰明好學,喜歡追隨時代思想新潮。還是孫中山思想的熱情擁護者。看到招聘啟事無人“接招¨,她便親自做起了化妝品部的售貨員,還帶動了兩個小姑和她一起站櫃檯。這3個女子不但儀態端莊,而且善於辭令,熟識貨品性能,深受男女顧客歡迎,一時間“3個女人同臺站”的佳話傳遍上海、香港和澳門,引得人們紛紛前來,想見識一下女售貨員的服務是怎樣的。在霍慶棠的帶動下,終於有女性來應聘售貨員了。經過霍慶棠精心挑選,女店員都長相標緻,服飾統一,面含微笑。在當日的中國,這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當時跑來圍觀這些女店員的民眾多得讓大樓前的馬路每天都很擁堵,警察不得不在大冬天裡前來維持秩序。

雖然在許多同行眼裡,馬應彪的新派做法是“極大的冒險”,但它們卻被那個急劇變化的時代所認可。先施的業務蒸蒸日上,開業才一年,營業額已達439萬元,馬應彪樂呵呵地拿到了相當於投資兩倍的回收。

四大百貨的出現

先施公司的輝煌,引起了海外華僑商人的矚目,於是,在南京路上又先後出現了永安、新新、大新等著名的大型百貨公司,形成了大上海著名的“四大百貨”。為了在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四大百貨公司進行了一場場不見硝煙的商戰永安公司建成後,也打出了“統辦環球貨品發售”的口號。與先施公司不同的是,永安在美國、英國各設一個辦事處,同美英等國些名牌廠商直接建立購銷關係,有些商品還特意去國外定製,比如英國毛織物、法國化妝品、美國電氣製品、瑞士鐘錶等。上海富翁有一種趕時髦相互攀比的習氣,對於時尚新穎的物品,不管價錢怎樣貴,總會爭著購買。因此,當些外國廠商和洋行來推銷新穎商品時,永安公司便與他們約定包銷,要求在一定時間內獨家銷售。比如美國克寧牌奶粉,最初即由永安公司獨家經銷,當先施可以進貨時,有錢人已經買得差不多了,永安因此佔了先機。


先施百貨:上海灘上中國第一家百貨商店


1934年,一個叫歐大衛的人在《中國觀察》上發表了一篇描寫上海百貨公司的文章,其中有這樣的描述:

大城市應該永遠是世界大同之心,上海自然不會例外。一般的西方人傾向於認為上海是有些原始的,如果不說半開化的話。這個城市經常性地與手推車、平地船及諸如此類的東西相聯。但令新來者吃驚的是,他們會看到最新款式的勞斯萊斯駛過南京路,停在堪與牛津大道、第五大街、巴黎大道上的百貨公司媲美的商店門前!遊客一上埠,就會發現他們家鄉的所有商品在上海的百貨大樓裡都有廣告有銷售。獵裝和BAD內衣列在一起HOUBIGANT香水下面, FLORSHEIM鞋又緊緊地吸引著顧客的視線。上海百貨公司裡的這種世界格局,足以在中外商店前誇口它是“環球供貨商”……誰能說在把“大上海”建得“更大”時,百貨大樓沒有出它的一份力呢?


為了招攬顧客,四大百貨在硬件上也下了大功夫。小到櫥窗裡的佈置,大到店堂裡的設施,都力求出新出奇。大新公司還率先裝上了手扶自動電梯,比香港百貨公司出現還早三十來年。

這個現代商場裡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在當時卻是稀罕的東西。人們為了見識見識這新奇的手扶電梯,有事沒事就去逛逛,頓時大新公司里人頭攢動,甚至出現了眾人排隊乘電梯的景觀。第一次乘電梯往往是興奮中還夾雜著幾絲無所適從,第一步怎麼跨出,最後一步怎麼收回,成了不少人揣摩的問題。

讓人歎服的是,四大公司還以絢爛的室外霓虹廣告、高頻率的報紙廣告“轟炸”上海市民。先施、永安還辦有自己的月刊,月刊不僅對時新的消費品有相關“指南”,還配了專欄文章,講述當時的消費時尚,成為推進“摩登”上海的主要力量。這些營銷手段至今在各大商場百試不爽。

Shoppingmall的購物樂趣

先施之名,來自中國古代中庸思想:“先”以誠實“施”諸於人。先施百貨是一部中國商業史的開端,在某種意義上,消費的發達也促進了社會文化的發達。不管是新式的銷售模式還是最新款服飾、商品,無不從這裡走向大眾。


先施百貨:上海灘上中國第一家百貨商店


當南京路上商店發展到300多家時,它開始變成中國的商業中心。

於是,逛先施等四大百貨公司,已成為當時上海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哪怕沒有經濟實力也可以去領領行情。他們扶老攜幼,去先施貨櫃前看曼妙的女銷售員,去永安的天韻樓欣賞大戲到大新購物場邊乘涼邊欣賞琳琅滿目的商品,不知多少上海名伶從新新公司的新新舞臺走紅,而從新新電臺裡傳出來的“靡靡之音”,更是薰陶了一批又一批的上海小資輩兒……當時的百貨公司多少有些像現代購物中心 shoppingmall的雛形。

隨著時間的推移,南京路變得越來越熱鬧。

汽車出現後,又為四大百貨公司帶來了一批又批的客人。對於購物的樂趣,他們也有了更新鮮的體驗——顧客足不出戶,打個訂購電話,所有的商品便都可以送貨上門。當年百貨公司的送貨車就這樣忙碌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這也成為很多人記憶中的難忘場景。

30年代中期,南京路上百貨公司富麗堂皇的建築及令人驚豔的櫥窗,作為現代城市的象徵,也成為外地人對摩登上海的第一印象。1935年出版的《上海遊覽指南》上提供了3天、7天、10天游上海的行程,無論哪一種行程,南京路上的百貨公司總是第一天的遊覽重點,讓人任選一家公司,“以觀一斑”。現代上海的魅力,隨著旅人的口碑,越傳越遠。


先施百貨:上海灘上中國第一家百貨商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