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根、樹皮散瘀止血,止痛;果生津解煩,和中消食,解酒


楊梅,根、樹皮散瘀止血,止痛;果生津解煩,和中消食,解酒

楊梅

來源產地

為楊梅科植物楊梅的果實。生於低山丘陵向陽山坡或山谷中。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別名機子、聖生梅、白蒂梅、椴梅、山楊梅。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根、樹皮:苦,溫。

果:酸、甘,平。

根、樹皮:散瘀止血,止痛。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痢疾,胃、十二指腸潰瘍,牙痛;外用治創傷出血,燒燙傷。

果:生津止渴。用於口乾,食慾不振

《中藥大辭典》

昧酸甘,溫,無毒。歸經入肺、胃經。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治煩渴,吐瀉,痢疾,腹痛,滌腸胃,解酒。

果實治心胃氣痛,痢疾,吐瀉;樹皮能止血治痢,外用治刀傷出血,跌打傷,筋骨痛

《中華本草》

酸;甘;性溫。生津解煩;和中消食;解酒;澀腸;止血。主煩渴;嘔吐;呃逆;胃痛;食慾不振;食積腹痛;飲酒過度;腹瀉;痢疾;衄血;頭痛;跌打損傷;骨折;燙火傷

【歸經】

脾;胃;肝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燒灰;或鹽藏。外用:適量,燒灰塗敷。根、樹皮、果0.5~1兩;根皮外用適量,研粉撒敷或食油調敷患處。

楊梅,根、樹皮散瘀止血,止痛;果生津解煩,和中消食,解酒


【運用】

①治痢:

楊梅燒服之。

治痢疾及預防中暑:

楊梅浸燒酒服。或用五錢煎服。

治胃腸脹滿:

楊梅醃食鹽備用,越久越佳,用時取數顆泡開水服。

④治頭痛不止:

楊梅為末,以少許搐鼻取嚏。

治一切損傷,止血生肌,無瘢痕:

楊梅和鹽核杵之如泥,成挺子,竹筒中收,遇破即填,小可即敷之。

治湯火傷:

楊梅蟯灰為末,調茶油敷。

治鼻息肉或一般肉芽:

楊梅(連核)合冷飯粒搗極爛,敷患處。

⑧楊梅用陳酒浸(酒越陳越好),每日食一兩枚,一日兩次,治痢疾。

⑨楊梅用高粱酒浸,每次食一兩枚,一日兩次,治腹瀉,痧氣腹痛。

楊梅,根、樹皮散瘀止血,止痛;果生津解煩,和中消食,解酒


⑩楊梅樹皮6克,水煎服,治腹瀉及牙床潰瘍

⑾楊梅樹皮研末,每次3克,開水沖服,治急性胃腸炎;若每服10克,早晚各一次,用開水或燒酒送服,治腰骨挫傷疼痛

⑿楊梅樹皮15克至30克,水煎服,治瘰癧。

⒀下痢不止。用楊梅燒過,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⒁惡瘡疥癬。用楊梅樹皮及根煎湯洗。

⒂牙痛。用楊梅樹皮及根煎水含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