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油印小冊子的紅色故事

一本90年前油印的小冊子《共產黨組織根本原則》,現珍藏在湖南省茶陵縣博物館。

茶陵是毛澤東同志締造的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的誕生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六縣之一,是湘贛革命根據地的重點縣、模範縣。這本小冊子是目前在革命根據地發現的我黨最早的組織建設文件。

1

這本已經發黃變脆的油印小冊子,系當年茶陵縣腰陂鎮土沙村革命烈士陳善仔所藏。

陳善仔1930年參加革命,任茶陵縣樟田鄉蘇維埃政府少年先鋒隊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底,他在家鄉開展革命活動時被敵人發現,危急時刻將身上攜帶的《共產黨組織根本原則》藏進自家的牆縫中。後來陳善仔被敵人殺害,年僅18歲。

陳善仔犧牲時未婚無子,按當地風俗其兄便將自己的二兒子陳明倈過繼給他做兒子。2005年,陳明倈的大兒子將陳善仔的老屋拆除重建時,從牆縫中發現了用紅色油紙包裹的《共產黨組織根本原則》小冊子。

《共產黨組織根本原則》共24頁,約9000字。紙質為細毛邊紙,刻板油印。封面註明“中國共產黨茶陵縣執行委員會印”;尾頁註明“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希先編於茶陵”。

希先,即宛希先。1923年在讀書時就參加了革命活動。1925年任黃埔軍校政治部職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過北伐戰爭、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著名的三灣改編後被增補為前委委員,並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政治部主任,深受毛澤東同志的信任和器重。

1927年10月、11月,宛希先受毛澤東同志委派,連續兩次率領部隊攻克茶陵城。第二次攻克茶陵城後,他根據毛澤東同志指示,建立了湘贛邊界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在工作中,他正確地執行毛澤東同志的意見和指示,多次受到讚揚。宛希先還為毛澤東同志在茶陵湖口處理陳皓一夥叛徒作出了重要貢獻。

1928年4月,朱德、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後,宛希先先後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黨代表、中共茶陵特別區委(縣委)書記、湘贛邊界黨的第一屆特委常委等職。1930年2月,在黨內鬥爭中被錯殺於江西省永新大灣。

一本油印小册子的红色故事

《共產黨組織根本原則》原稿

《共產黨組織根本原則》是宛希先1929年10月擔任中共茶陵縣委書記時親自編寫的一本關於黨的組織建設的小冊子。

1928年11月6日,宛希先在茨坪參加了重新成立紅四軍前委的會議。會議結束時,毛澤東留下宛希先,對他說:“希先同志,前委研究,決定派你到茶陵去,兼任茶陵特別區委書記。”宛希先沒有立即回話,因為他深知茶陵的重要性。沉默了二三分鐘後,他從思慮中醒過神來,欣然應道:“好,服從前委安排,我去茶陵!”

毛澤東深情地點了點頭,說道:“辦完這一期黨訓班再走吧,你走的時候,我送你!”

湘贛邊界特委舉辦的第一期黨員訓練班結束後,宛希先身負前委的重任,由紅四軍軍部警衛排兩名戰士護送,離開茅坪前往中共茶陵特別區委機關所在地九隴山倒坪。

宛希先到達後,立即主持召開特別區委會議,對茶陵的工農武裝割據作了部署,並以邊界特委的名義召開茶陵、永新、寧岡三縣黨政負責人聯席會議,領導三縣黨組織和廣大群眾掀起了湘贛邊界地方武裝鬥爭的高潮。

1929年10月初,茶陵、永新兩縣的紅軍游擊隊攻破黃門坊反動據點,拔掉了橫在九隴山與桃花山之間的“釘子”後,中共茶陵特別區委機關由九隴山移駐茶陵桃坑。10月中旬,宛希先在桃坑主持召開特別區委擴大會議,取消特別區委,成立中共茶陵縣委。會議選舉宛希先擔任縣委書記。

由於暫時沒有戰事,宛希先便想起一件在心頭縈繞已久的事情——寫一篇關於中國共產黨組織建設的文章。早在1928年11月,即邊界特委在象山庵、步雲山舉辦黨員訓練班期間,受命主辦訓練班的宛希先圍繞這個主題講了三課,得到毛澤東、陳毅等人的讚揚,使他萌生了寫一篇文章的念頭。

宛希先在前委、特委分管黨組織工作一年零七個月以來,發現湘贛邊界的黨員特別是大多數農民黨員,在入黨前普遍未能受到黨的基本知識和組織原則的教育,他們對於黨的組織原則懂得很少,甚至缺乏最起碼的瞭解,所以他認為在黨員中必須補上黨的組織原則教育這一課。鑑於當時的鬥爭形勢,無法進行集中的課堂學習,補課最好的方式是編寫一本小冊子發給黨員。

更激勵他將寫作念頭付諸實施的是毛澤東同志對自己的鼓勵。在邊界第一期黨員訓練班開班前,毛澤東同志看到宛希先的講課題目為“簡論共產黨組織的根本原則”,說道:“希先,哪天你講這一課的時候,我一定來聽。”毛澤東同志還對他提出具體要求,使得他在講述這一專題時頗具特色,且受到普遍歡迎。在八角樓,毛澤東同志像兄長一樣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希先,我們作為黨的幹部,要學會寫一些理論文章呀!特別是關於黨的建設的文章。”宛希先聽後點頭答道:“我記住了。”

眼下,宛希先終於有時間來兌現在八角樓對毛澤東同志的承諾了。

寒露過去,霜降來臨。茶陵江口這個四五百戶人家的山區鄉,由夏季的一片翠綠變成青黃相間的色彩。那些樹木在經霜之後葉子變黃或變紅,報告著冬天將要到來,天氣也漸漸地變冷。而宛希先似乎沒有感覺到,他在縣委的臨時駐地足不出戶,沉浸在寫作——思考——再寫作的過程中。10月27日,他全身心投入寫作的《共產黨組織根本原則》終於完稿。

《共產黨組織根本原則》是一篇中國共產黨早期關於組織建設的重要著作。全文分“共產黨員的基本條件”、“支部是黨的基本組織”、“民主集中制”、“鐵的紀律”、“黨是一切非黨組織的指導機關”五部分內容,反映了當時黨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的艱苦性,對於我們瞭解那段歷史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共產黨員的基本條件”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文中首先闡述了共產黨的性質,哪些人可以“進共產黨”,並強調凡是進共產黨的人,一定要“服從和遵守共產黨的一切決議案、命令、紀律,嚴守共產黨的一切秘密,永遠不背叛共產黨”;強調做黨的工作是“每個黨員的責任”、“應盡的天職”,黨的工作主要是宣傳群眾、組織群眾、領導群眾鬥爭。

“民主集中制”是全文的第三部分。文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什麼是民主和集中、為什麼要民主和集中,並強調民主集中制的運用並不是亂用,“不然,則你要民主,我要集中,那就要相持不下,一切事都限於停頓了。”

在第四部分“鐵的紀律”中,首先定義“紀律就是一個團體公共遵守的規矩”,進而提出“共產黨的紀律與國民黨的紀律是不同的”,“共產黨的紀律是非常嚴的”,“無論是負責同志或一個普通黨員都要遵守的,所以名為鐵的紀律。”

宛希先在文中最後呼籲:“同志們!努力!努力發展並強健我們黨的組織!我們的組織工作成功,就能達到革命的勝利,也就是把一切反動派宣佈死刑!”

遺憾的是,宛希先在編寫完《共產黨組織根本原則》後不久就遇害了。他雖然沒能看到中共黨組織的發展壯大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但他編寫的這本小冊子,對於促進當時茶陵革命鬥爭形勢的發展和黨組織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源:《黨建》雜誌2019年第12期文章《拂去歷史煙塵 珍貴文獻見初心》作者系湖南省茶陵縣政協原秘書長彭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