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出“神童”?以國內三大神童為例,看一下就明白了

“神童”是指那些年紀輕輕就出類拔萃的學生,不管是學習還是考試都能撇開其他同學一大截,很多家長也都很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成為神童,那麼我們通過一些實例可以分析一下,哪些家庭能夠培養出“神童”呢?

首先我們來舉幾個“神童”的例子吧!就拿最近的一個上海的女學生為例,她就是上海華東師範第二附中的高一的女學生方琳,小小的年級就已經第二次被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峰會邀請,今年她年僅15,她第一次參加世界頂級科學家論壇的時候才14歲,她也是參會最年輕的“科學家”沒有之一。這樣的年齡就取得如此的成就可以算得上“神童”了吧!

什麼樣的家庭出“神童”?以國內三大神童為例,看一下就明白了

通過我們對她的瞭解也不難發現,她之所以能夠成為“神童”,為什麼這麼小的年級她就在數學領域“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首先離不開自己的刻苦,還有就是他那大學數學教授的老爸,他的父親雖然是大學教授但是並沒有研究這個領域,父親見她有這方面的天賦,就特意找了一位從事研究這個領域的朋友教自己的孩子,正是背後有專業領域裡的大咖引領才讓方琳在全國的數學大賽上嶄露頭角。

什麼樣的家庭出“神童”?以國內三大神童為例,看一下就明白了

另外一位“神童”估計大家早就在電視上領教了她的風采,她就是憑藉613分考進了清華大學的女才女武亦姝,其實武亦姝也不是天生的“神童”,而是遇到了一位懂得教育子女的好媽媽,和方琳無一例外相似條件的是她的媽媽是一位小學的老師,從小武亦姝也是一位“頑皮”的小女孩,學習上不上進也是讓她的媽媽頭痛不已,後來她媽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總結出了一條適合教育武亦姝的特殊教育模式:那就是陪著孩子一起看書。以前下班回家武亦姝的父母也總是拿著手機看,對於武亦姝的教育比較寬鬆,後來在父母的帶動下,武亦姝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慢慢的也改掉了很多學習上的壞毛病,也為她背誦豐富的詩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武亦姝的詩詞儲備要超過2000首之多,並且如願考入了國內的知名高校。

什麼樣的家庭出“神童”?以國內三大神童為例,看一下就明白了

難道必須有一位是老師的父母才能教育出了“神童”嗎?

第三位“神童”的命運就沒有上面兩位好了,他在幾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他是跟著姥爺長大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的成功,他在12歲就考入了全國985的重點大學,怎麼樣說他是“神童”也一點不為過吧!

他就是龔民,他的家境不算好,甚至在沒有上過幼兒園和小學,他是在家庭教育下成長的,5歲就學完了小學的全部課程,6歲就上了高中,9歲讀了高中,12歲就通過了中山大學的自主招生,後來他上了填報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並且成功被該校錄取。


什麼樣的家庭出“神童”?以國內三大神童為例,看一下就明白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這樣的“神童”,不過教育過程都大同小異,在這裡也就不在一一列舉了。

縱觀這些“神童”的成長,我們也不難發現,孩子所謂的“聰明”只是一部分,後天的合理教育才是關鍵,更重要的家庭教育的影響至關重要,因為學校教育提倡的是普及式的大班教育,無法詳細的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學習教育相互互補才能更好的教育出優秀的學生。


什麼樣的家庭出“神童”?以國內三大神童為例,看一下就明白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教育因素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越早越好,小的時候培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受用一生,而且有著良好習慣的學生進入高年級階段家長也不用操心,該怎麼學習如何複習學生都能自我約束,根本不用家長在屁股後邊嘮叨。即便是通過這些教育以後學生並沒有成為所謂的“神童”,最差也不會在班裡拖後腿,學生的教育要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來教育,在這裡並不鼓勵那種太超前的教育模式,違背學生自身成長規律的教育反而會不利於學生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