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2009年,孔笙和侯鴻亮還沒有因為《琅琊榜》被年輕人熟知和熱捧,正午陽光也沒有成為金字招牌。

2009年,張譯還不是實力派中生代的“頂流”,廖凡還沒有拿到柏林電影節影帝,李晨還不是人盡皆知的“大黑牛”,楊爍也不是《歡樂頌》裡的小包總。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而朗讀君今天要講的這部劇,就是還沒有觀眾追捧的正午陽光,加上這四個不溫不火的演員,拍出的一部也沒多少人看的——

《生死線》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相比起如今這四個演員和一個導演的號召力,這劇當年確實小眾得可憐。豆瓣至今只有一萬五的關注度,但評分卻超過了90%的國產劇。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儘管拍出了《父母愛情》、《琅琊榜》、《歡樂頌》、《大江大河》、《都挺好》等眾多有口皆碑的現象級電視劇,孔笙導演卻說:

籍籍無名的《生死線》是他的最愛。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能讓導演念念不忘,我想離不開編劇紮實的劇本。這部劇的編劇,就是大名鼎鼎的蘭曉龍,《生死線》是他的“兵團線”三部曲之一,另兩部是《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蘭曉龍的戰爭軍旅戲,有別於99%的同類國產劇。

在他的故事裡,每一個角色都是鮮活的人,而不是神,打仗是會怕的。地痞可能是英雄,英雄也可能不是自願的。

這一點充分反映在了他的作品中,《我的團長我的團》不會給你打雞血,不會捧高自己、醜化對方,它把中國人的弊病擺出來講,講中國人為什麼敗了八年,為什麼差點滅亡,但最終又沒有滅亡。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生死線》也一樣。

故事發生在一座沿海的港口小城——沽寧。

日軍覬覦已久,久攻不下。

硬攻不行,就使詐。

先穿上普通中國民眾的衣服,假扮成逃難的國人進城。

再買通沙門幫會,從水路運送日軍進城。

最後狠招,收降國軍為漢奸,假裝支援當地守備軍,說是需要運送傷員進駐陣地補給,實際上抬著的是一箱箱點燃的炸藥。

於是,本要高高興興接待援軍的守備軍將領蔣司令,親手把死神送進了自己的陣地。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守備軍幾乎覆沒,沽寧一夜失守。

然而,困在沽寧城的老百姓們,卻好像是局外人。

在第六集,當李晨飾演的國民黨軍官龍文章在做戰鬥動員時,慷慨激昂地喊了好幾遍:

“沽寧人,沽寧人,鬼子來了,要毀的是沽寧,高會長傾家蕩產要救的也是沽寧。如果鬼子來了,血留成河的是沽寧人,你們保住的是自己的家。


那麼誰來救沽寧?誰來救沽寧?誰來救沽寧?沽寧人,我們可以流光血,可是我們不能流光自己的勇氣。”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沒有答案。

只有死一樣的寂靜和事不關己的麻木不仁。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還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沽寧城外有中國軍隊,他們歡呼雀躍,可是城裡的百姓仍然在被殺害。

“鬼子還在殺人啊!”一聲撕心裂肺,痛徹心扉的叫聲換來的是中國士兵的嘲笑諷刺。

我看到這裡,能感受到導演、編劇的誠意,那種絕望、無可奈何、哭笑不得的痛楚被表現的淋漓盡致。其他抗日劇或許有熱血有悲壯,但是沒有這種痛心疾首、絕望到骨子裡的感受體現。

這一點後來到了《我的團長我的團》裡也被蘭曉龍放大,成了其中的一個大主題,用來鞭醒貪圖安逸的國人的大主題。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蘭曉龍作品的另一特點,對於人的終極關懷。

蘭曉龍把抗日戰爭當做“失敗”,他說一場完全在中國人家園上進行的大戰,戰損率幾乎達到一百比一,如果非要咬緊牙關說是勝利,只能說太過草菅中國人的性命

無論是《我的團長我的團》,還是《生死線》,都是一場關於勝利的悲劇。

兩者都極力以普通人的視角來看待戰爭,抱著敬畏生命的心態以個體生存的角度來講述一場長達八年他們親身經歷的劫難,不談民族大義、不講家國仇恨。

它讓我們真實地看到,戰爭真操蛋。

它把一群原本活得好或不好的人,都一起推入了絕境。

他們的臉上永遠是髒的,衣服永遠是破的,心裡永遠有著傷。

他們恐懼、痛苦,一次次地絕望,還要一次次被逼迫著成長,咬著牙戰鬥。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他們每一次的戰鬥並不是為了達成像《雪豹》裡周衛國神人那樣的“戰略目的”,每一次,都是為了生存,為了活下去。

所以電視劇名字叫《生死線》,他們在生死線上掙扎八年,幾千個日夜。

有一個細節:

張譯飾演的何莫修離開時,歐陽山川的同事向歐陽保證:“我們會用生命去保護他的安全。”

這時何莫修痛苦地說道:“用什麼都好,就是別用生命!”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這句話如此樸實,卻讓人熱淚盈眶。

聽慣了幾乎所有的抗日劇裡熱血戰鬥、民族萬歲的口號,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如此痛徹心扉的輕輕告訴你這麼一句,讓你明白,這是一場戰爭,真實的戰爭。

對於手無寸鐵的平民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我們口中的英雄並不想成為英雄,他們是因為各自的家和親人淪陷,所以被逼到了那裡。

我們為之歡呼的勝利,其實是一個失去的過程。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歐陽山川失去了親人。

那是他一切傷痛的慰藉,哪怕他在別人眼裡是堅定的“共產黨員”。

何莫修失去了朋友。

在他心裡,他人生的意義不在於那些牛逼的稱號和了不起知識,而是朋友們的信任和接納,這是他在異國他鄉從未獲得過的。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龍文章失去的,是信仰和人生的支柱。

他被炸斷脊椎,再痛苦不過的死法,因為他已經徹底失去人生的支撐,三十多年的信仰和驕傲被抽離,他必須死了。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四道風失去的,是活力和激情。

他以為他找到了人生的歸宿,卻被迫親眼目睹這美好被撕得粉碎。

《生死線》: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完都想肆無忌憚哭一場

歐陽山川抱著四道風僵冷的屍體時,撕心裂肺地吼道:“你們都不在了,這他媽叫什麼勝利?”

是啊,都不在了,這叫什麼勝利呢?

那些我們尊稱為“英雄”的人,都在這場勝利中失去了。

失去了再多的鮮花和掌聲都彌補不了的東西,他們只能在歡呼勝利的背景裡,留下撕心裂肺的悲鳴。


“沒有人想當英雄,只是有時候,時勢造英雄。”——《黑鷹墜落》

沒有一個地痞會突然變成英雄,能打動人的也不是憑空落下的旗幟和主義。

很多人鄙視抗戰劇,覺得那些老調常談的歷史,不斷重複的英雄故事,不過是為了歌頌民族大義、進行思想教育。

但《我的團長我的團》和《生死線》顯然有些不同,它們骨子裡是反戰的。

只有這樣血淋淋、赤裸裸的揭示,

我們才會憐憫,才會珍惜,此刻的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