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口飛速增長,這樣下去地球會怎樣?

鵬學天下


人口快速增長,土地面積和水源卻無法增多。儘管今天人類不斷提高糧食產量,但“無水之炊”仍將導致嚴峻的全球糧食危機,因為地球上已經沒有多餘的可耕地以及多餘的淡水資源供人類種植糧食了。同時,過度捕撈及濫殺濫食野生動物,也會加速物種的滅絕。所以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地球人口飛速增長,地球會出現什麼樣的場景:

場景一,若干年後由於人口的飛速增長,人們會為了爭奪食物和水源而發生戰爭,先是局部的,後面會逐漸演變成世界大戰,核大戰一觸而發,最終地球在戰爭中滿目瘡痍,到處是一片廢墟,人類文明又倒退到了史前時代;

場景二,地球人口飛速增長,人們大規模地砍伐森林、開墾草原和開採礦產,許多地方導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業汙染,引發了各種災害,最終導致人口下降;

場景三,地球人口飛速增長,地球不堪重負,人們開始太空移民,地球逐漸被人們遺棄;

當然還會有更多可能,但不管怎樣,我們都要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畢竟這是我們目前唯一的家園。


咪咕咪咕大蝦


很高興邀請回答問題。

人口增長對生存空間及承載力的影響:

宇宙環境是無限的,但是適合於人類生存的環境空間是有限的。

縱觀人口增長史,我們將發現越往前人口增長一倍的時間倍增期越長,越往後增加1倍的時間越短,公元時代開始人口增長一位運用450年,第二次增長一倍時間400年,接著為100年,45年,目前是35左右。有人以1970年世界人口36.8億做基數,按每35年人口增長一倍的固定增長速度計算,到公元2705年整個地球表面每平方就家有10個人,到公元3535年全世界人體的總重量超過地球的重量,這是難以想象的。

地球對人口的容納量不光只按容器的容積大小計算,而是指人類在地球上維持永久生存下去的最多人口數地球上植物的總產量按能量計算,每年為660*1015千卡。每人每天維持正常生存,需要2400千卡,年需能量8*5100卡,那麼要養活地球上60億人口,需能量4.8×1015千卡,佔植物中產量的0.73%。按這樣的計算地球上的植物中產量可養活8250億人口,但人類只能獲取植物總產量的1%,因此只能養活82億人口況且地球上以植物為食的不僅僅是人類,其他各種動植物都直接間接的。以植物為食,還有許多動植物不能供人類食用的。所以人類飛速增長,對地球的影響是很大的。



LIONS


當前中國人口僅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長,適齡勞動人口(15歲至64歲)正在減少,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迅速上升。這些趨勢一同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構成了嚴重限制。儘管如此,我們仍有理由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相對強勁的勢頭。最明顯的原因是,就業崗位從農村向城市的持續轉移將繼續提高勞動生產率。

中國已利用了巨大的人口紅利

人口結構在近幾十年的中國經濟機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的GDP在1979-2010年間以年均10%的步伐增長。在開啟改革開放紅利時代之前,中國人口始終保持著驚人的增長,到20世紀70年代政府採取了各種計劃生育政策,並最終於1979年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這些政策導致了後來生育率的下降,女性人均生育率從1969年的略高於6個孩子,下降到1990年的略低於2個。

由此產生的人口機制導致適齡勞動人口與被撫養人口(15歲以下和64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大幅波動。如下圖所示,這一比例從1966年的1.2(當時中國人口非常年輕)飆升至2010年的歷史記錄高位2.8,而這正反映了老年人口數量保持穩定的同時,青年人口在中國總體人口中所佔比例的下降。

中國經濟從被撫養人口相對於適齡勞動人口的大幅下降中獲得了“人口紅利”,東亞其它高度成功的經濟體也是如此。研究表明,這些經濟體強勁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於異常龐大的適齡勞動人口比例。

不過,中國的撫養比例現在已進入穩步下降通道。聯合國的一項預測顯示,撫養比將從2017年的2.5降至2030年的2.1再到2050年的1.5。具體來說,適齡工作人口正在減少,而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卻在飆升。如下表所示,發展中國家適齡勞動人口的這種下降是不尋常的。報告將聯合國對中國適齡勞動人口的預測與對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進行了比較。印度和印尼分別是人口第二和第三多的發展中國家,而這兩個國家的適齡勞動人口預計將在未來十年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

人口老齡化也降低了中國的撫養比例。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從2000年的7%上升到2015年的10%。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超過17%。同樣,印度和印尼的預測趨勢也與中國大不相同,這兩個國家65歲及以上人群比例僅從2015年的5%上升到2030年的8%。

人口膨脹的結束會導致經濟增長的崩潰嗎?

越來越少的工人支撐著不斷增長的退休人口,這對中國經濟無疑是一項挑戰。但正如日本發生的那樣,人口結構趨勢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可能會被延遲退休部分抵消。事實上,中國的官方退休年齡還很年輕——男性為60歲,而一些在工廠工作的女性可以低至50歲——人們預期,對於那些想工作更長時間的人,退休年齡將會增加。

最終,抵消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最強勁增長可能來自旨在支持可持續城市化的政策。如下圖所示,中國城市人口比例從2000年的36%上升到2017年的59%(請注意,城市化的推動因素既有農村人口的遷移,也有城市向周圍農村的擴張)。

從勞動力供應的角度來看,人口繼續向城市地區遷移將有助於經濟增長,因為當工人轉向城市工作時,該國的勞動生產率將得到提高,而城市工作通常比農村/農業工作要資本密集得多。事實上,這種從農村向城市就業的轉變解釋了過去30年裡,中國是如何將GDP的40%用於實體投資的。儘管中國的投資率已在2011年達到頂峰,且隨著經濟向消費“再平衡”,目前正在逐漸下降,但城市化應能支撐較高的投資率和未來的生產率增長。

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趨勢中期內將穩定在略低於6%的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均產出將繼續大幅增長,考慮到未來5年中國人口將每年僅增長0.3%。這種觀點基於這樣一個合理的假設,即城市化帶來的好處還遠未完全實現。

人口趨勢也代表著財政挑戰

強勁的經濟增長將有助於中國應對財政資源和社會保障體系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壓力。特別是,目前社會保障體系的資金投入有限,政府支出高度傾向於投資支出,而社會保障體系支出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部分問題在於,中國高度分散的財政結構將85%的政府支出責任推給了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往往有限。

中國人口的迅速老齡化將給政府帶來巨大的壓力,迫使其通過提高稅收和從投資支出轉向社會支出的方式來應對人口結構的轉變。管理這種財政調整,將是中國在政府主導的經濟體系中,維持較高人均增長這個總體挑戰的一部分。


經常用了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我們知道地球的面積是有限的

並且人類所需的食物、水和能源也是有限的

不斷增長的人口會不會對地球造成某種威脅呢?


現如今,地球上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73億人。

據聯合國預計,到了2050年,地球上將擁有97億人口;

而到了210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10億。

那麼人口逐漸增加,是否會引起饑荒問題呢?

聯合國農業組織已經做了相關的統計,

如今全世界的糧食增長率,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口的增長率,也就意味著人們有著足夠的糧食去面對饑荒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說地球上不存在饑荒問題,

不過很多地區的饑荒問題是由於糧食的分配不均所造成的,跟人口並無關係。


問題不是地球上有多少人,而是有多少消費者,以及他們消費的規模和性質

可以這麼說世界上的東西足夠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無法滿足每個人的貪心

另外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情況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就個人生活方式而言,富裕群體和貧困群體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

許多低收入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相當低,幾乎沒有造成任何溫室氣體排放。

因此,即使地球上有110億人口,也不會對地球資源造成太大的壓力。

但世界是會變化的,低收入城市中心的碳排放量也許不會就這麼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所以: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之內,地球仍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我們也必須找出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這顯然需要我們控制自己的消費規模,尤其要向低碳的生活方式轉移

只有做到了這些,我們才能減輕對全球氣候、資源和浪費問題帶來的壓力。


52赫茲實驗室


地球人口飛速增長,這樣下去地球會怎樣?

汙染急劇增加,人口的增長會因為種種原因排放汙染物,超過環境自淨能力。

氣溫越來越高,地球二氧化碳濃度會創造歷史新高。

地球的各類人類所需資源匱乏,甚至消失。


人口增加還會使大量植被逐漸消失,土地荒漠化越來越嚴重,大量動物滅絕!


似乎人類就像一種病毒,寄生在地球上,破壞地球上的點點滴滴,但地球和人不同,人可能會被寄生在人體內的病毒打敗,而地球不會。就算地球人口飛速增長到超過地球能承受的極限,受到災難的也只會是人類。我們人類可能會像之前滅絕的物種一樣,被地球淘汰出局。再過幾千年就會有新的“地球規則”。

地球人口的飛速增長,只會對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造成影響,地球其實不會怎麼樣,地球這45億年什麼沒見過。更不可能說地球會崩潰。會崩潰的只可能是人類自己。

地球人口飛速增長,人類可能會崩潰。影響到人類的吃穿住行。會造成交通堵塞、居住環境惡劣、就業困難、食物短缺等問題。甚至有科學實驗表明,如果地球的人口密度達到極限,人類的社會結構將會崩潰,可能會導致整個人類的群體滅亡。這個實驗就是美國生態學家約翰·卡爾宏的“老鼠烏托邦”實驗。


人類必須要想辦法,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全世界必須一起努力,才能將人類文明長久發展。



全七骰子


人口增長對土地資源的影響

世界人均土地逐年下降,發展中國家土地退化,糧食產量趕不上人口增長,使世界糧食供應日趨緊張。

人口增長對森林資源的影響

人口過分增長勢必毀林造田,毀林蓋房,使越來越多的森林資源遭到破壞。

人口對能源的影響

人口增加使能源供應緊張並縮短了化石燃料的耗竭時間。

人口對水資源的影響

人口增加相當於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減少,同時,生活水平提高,城市人口膨脹和經濟發展,人均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生產用水量大大增加,導致出現大範圍的缺水現象。人口增長擴大了對耕地的需求,“圍湖造田”嚴重地破壞了地表水資源,使湖泊數量和麵積都大大減少。

人口對礦產資源的影響

人口激增,對各種礦產資源的需求正在加劇,造成資源供給的長期供求壓力,也誘發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人口對氣候的影響

人口增長,會因呼吸,燃燒和工業發展使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增加,可能引起酸雨和光化學煙霧事故。


Eins田


1)人口增長對土地資源的壓力。世界人均土地逐年下降. 發展中國家土地退化,

糧食產量趕不上人口增長, 使世界糧食供應日趨緊張.

2)人口增長對森林資源的壓力。人口過分增長勢必毀林造田, 毀林蓋房, 使越來越 多的森林資源遭到破壞.

3)人口對能源的影響。人口增加使能源供應緊張並縮短了化石燃料的耗竭時間.

4)人口對水資源的影響。人口增加相當於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減少. 同時,生活水平提高,城市人口膨脹和經濟發展, 人均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和生產用水量大大增加, 導致出現大範圍的缺水現象. 人口增長擴大了對耕地的需求, “圍湖造田”嚴重地破壞了地表水資源, 使湖泊數量和麵積都大大減少.

5)人口對礦產資源的影響。人口激增, 對各種礦產資源的需求正在加劇.造成資源供給的長期供求壓力, 也誘發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6)人口對氣候的影響。人口增長, 會因呼吸,燃燒和工業發展使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增加, 可能引起酸雨和光化學煙霧事故.




毛毛之心


悟空的邀請地球人口飛速增長下去,地球會怎麼樣呢?

環境問題,如果人口繼續增長下去,人們對資源的需求就會直線上升,從而導致環境惡劣,而環境的反噬會造成人口的毀滅,例如溫度上升,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

生物鏈問題,當人口過多時,就會有更大的需求,從而對環境和有生物的許多和諧狀況進行破壞。生物鏈的不平衡,就會導致各種災害,比如蟲災,蝗蟲災等

戰爭問題,當人口過多時,大家都會進行資源的掠奪,從而引發人與人之間或者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從而引發戰爭

任何物品包括地球也一樣,都有他的承受能力極限,當極限達到時,要麼毀滅,要麼減輕其承受能力,讓它繼續存活下去,聰明的人類,一定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注意環境安全,保護環境,減少各種自然災害,次生災害,希望大家能夠熱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富賈巨賈甚燚


人口超重時,地球也將承載不了。因此,我們應該關注時事新聞,這些都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潮汕阿銳


地球人口飛速增長,也是資源消耗的數倍增長

飛速增長有多快:1995年世界人口總數大約57億,2015年世界人口總數大約72億,當前世界總人口數大約75億多,預計到2025年世界人口總數82億,到2050年將達到95億。據科學家的分析,到208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6億左右,而地球能養活的只有不到百億,百億人口會引發更大的生存危機。

而我們的地球上能食用的淡水、糧食、能栽種的土地都是有限的,百億人口會引發更大的生存危機,人類的需求和無盡的慾望讓我們地球可再生資源日益枯竭。

可以預見如果我們仍其這樣,資源耗盡、滿目瘡痍、無數的人在垃圾上求活,看不到陽光、看不見奔跑的動物、看不見綠色,科幻將照進現實。

地球會怎麼,我們不得而知,但需要要喚起人們的憂患意識,保護我們的家園,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都每個人的是,想想你的後代。而全世界每個國家都要參與解決人類面臨這個問題,人類在地球上要有質量地生存,必須注意人口與資源、生態與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必須控制人口增長過快。

過去以已然發生,未來可以改變。保護家園,還是毀掉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