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死前,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按兵不動,為何還被稱為忠臣?

崇禎死前,此人手握80萬大軍卻按兵不動,為何最後還會被稱為忠臣?

此人便是明朝大將——左良玉!關於左良玉,在明末歷史上很少有關於他的記載,最多出現在我們眼中的人物,基本上就是李自成,張獻忠,崇禎等人,至於這個左良玉,似乎存在感並沒有那麼高!

但事實上,左良玉是明朝末年的重要主角之一,他的存在曾讓李自成和張獻忠都對其忌憚三分。當然,他也是明末歷史上爭議最大的一名武將。僅從崇禎危急,他手握八十萬大軍卻按兵不動一事中就可以看出來了!

崇禎死前,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按兵不動,為何還被稱為忠臣?

崇禎十五年,李自成親率五十萬大順軍三圍開封。為了抵禦李自成大軍,左良玉率軍十餘萬前往營救,但是當行至朱仙鎮的時候見農民軍勢大,於是便掉頭撤回到了南方。隨後將武昌城奪回,其兵力增長至三十餘萬。

後來眼看著清軍又要進犯北京,崇禎皇帝一籌莫展。而此時的左良玉心裡很清楚,大明朝就如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於是便手握八十萬大軍按兵不動,坐觀大明朝最後的掙扎。崇禎帝也無可奈何,最後便只能允許他世鎮武昌。但是因為他一次次與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對抗,因此到最後還被稱為忠臣。

等到南明政權建立之後,左良玉還被南明福王封為寧南侯,鎮守長江中游防禦清軍。

崇禎死前,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按兵不動,為何還被稱為忠臣?

當然了,左良玉之所以不出兵,除了他知道明朝將亡的原因外,實際上這裡面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從他的性格上來說,左良玉出身行伍,文化水平不高,傳統的忠君思想在他那裡非常的淺薄。朝廷待他不公平,那麼其報效之心也就更淡薄了。對於左良玉來說,此時明朝政權不穩,戰事頻繁,而只有打仗,皇帝就得依靠他,只要他不當常敗將軍,朝廷自然就不能處置他。所以在這和農民軍作戰的十多年中,左良玉做過不少“渾事”,但朝廷都沒有處置他。如果要是有人彈劾他,他就譏笑道:“你們有誰像我這樣‘敢戰’”?

崇禎死前,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按兵不動,為何還被稱為忠臣?

其次,左良玉出生貧寒,多年受盡了文官的氣,他對明朝統治的厭惡憤恨,一點也不比農民起義軍差。農民起義軍所搞的那一套,左良玉也會效仿,比如在某一處駐軍的時候,他就會讓當地的士紳百姓出錢,出糧來為自己養軍。如果不答應的話,那他就會縱兵去搶,跟土匪強盜也沒啥區別。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怕朝廷怪罪,朝廷即便知道了,也不敢派兵拿他,當然,也打不過他。

可以說,左良玉的驕橫跋扈,是當時明朝的所有的將軍望塵莫及的。朝廷也深知,這樣擁兵自重的人,不能惹怒,因為一旦逼急了他,他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流寇”,與李自成等農民軍聯合,這樣一來局面就很難收拾了!

崇禎死前,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按兵不動,為何還被稱為忠臣?

最後一點,左良玉對待自己手下的將士,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每當“繳獲”到財物,他都悉數分給將士們,還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因此很多將士都樂於為他效命。此外,左良玉還善戰,不戰則已,戰則必勝,因此農民軍對他十分忌憚。

因此正式這樣種種原因結合在一起,才造就了左良玉這種多變的性格。所以在清軍將要進犯北京之時,手握八十萬大軍的左良玉選擇按兵不動也就說得通了。至於最後還被稱為忠臣,實際上也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民起義軍對明朝的影響,即便明朝最後還是滅亡了,但其並不承擔主要責任。你麼怎麼看呢?

參考文獻:《明史》;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