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尤溪古驛道概覽

閩清尤溪古驛道概覽

閩清尤溪二縣,同為閩中近鄰。昔有古道相連,約修於宋時,長百三公里。自尤邑東部,湯川之山兜,入梅邑西隅,十四都寶峰,再雲際上演,分南北二線。北線經十七都、二都,入縣治梅城;南線過東坑,翻後門仙山,下繼善嶺,跨洞靈橋,至閩清腹地十五都、六都。其間,梅溪之畔白汀,乃南線古道之樞紐,除陸路四通八達外,乘舟午 船循梅溪,可溯行上游,能順流縣城,乃至閩江溪口。白汀故為交通要地,曾設駐軍警備關卡之“塘汛”,以維持治安,亦防範匪寇。舊時,尤東半縣,物暢其流,人走四方,此為主道。洞靈橋頭,開設飯店客棧,留下地名“飯店坪”。文儒朱熹,故里尤邑,曾數度過南線蒞梅,廣濟巖留手跡石刻,如“溪山第一”,如“振衣”崖刻。時至1949年秋,數萬解放大軍,自尤入梅,取道南線,首略閩清腹地,再取縣治梅城。略略史蹟,可見南線地位之重要,可窺斯時古道之繁榮。

閩清尤溪古驛道概覽

至今,閩尤古道(南線)繼善嶺,長約2公里,有幸尚存,完好如初,保存善也。路沿山谷,順勢而布,路旁古樹老藤掩映,疏朗陽光如射,鳥鳴啁啾,澗水潺潺,風景善也。路面山石鋪就,晴雨兩便,經久耐磨,石面光亮,可見久遠,時光善也。鋪石就地取材,大者如磐,小若碗大,平平挨挨,自然古樸,此工善也。古道文化遺存豐富,片石為瓦小廟宇,原始而簡樸,“嘉慶辛酉”青石爐,精緻而翔實,插草為香,祈求平安,此願善也。路面兩處石刻碑記,詳載捐修古道情況:一曰“寶峰首座僧章達捨路十丈”,一曰“寶峰院僧章達謹捨分鋪雲際嶺頭路並此路共二百一十丈壬寅冬陳志記”,可讀可鑑,品味深遠,此行善也。古道兩旁,舊時有民居老屋,散落其間十餘座;時過境遷,今雖成殘垣斷壁,似可聞施茶留飯聲聲,此俗善也。至山頂隔門,有村民建“隔亭”,“11”牆並立,“人”字瓦覆頂,內置石座,對面雙排,可避風雨,可藉歇息,此民善也。善之連連,是為繼善也。

悠悠古道,意味深長;後人重走,知往鑑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