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秦侩陷害岳飞,欧阳修陷害狄青致死,为什么感觉少有人提呢?

秋天的红叶882



欧阳修那不叫陷害,那叫保全狄青。


岳飞和狄青,这两人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不适合拿来作比较。


简单说,秦桧和宋高宗对岳飞的处置是超出了宋朝政治斗争底线的,也就是说破坏潜规则的是宋高宗和秦桧。


而狄青则多次主动参与到北宋政治斗争中去,并以此获利,既然主动参与政治斗争,那么就不能怪其他派别对狄青进行报复,况且,对狄青的处置是在符合北宋政治潜规则的,甚至可以说欧阳修是主动保全狄青。


已经有许多朋友介绍了狄青的生平,我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狄青是如何主动参与到北宋官场内斗中去的。


狄青为什么在西军被排挤?因为他主动下黑手,破坏内斗潜规则


狄青其实是北宋非常罕见的一个例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发迹于西军,但是最后他被“西军”这个体系的文武官员集体排斥,等于是被人赶出了陕西战区,而且从此再也没有能回去。


这和当时被范仲淹一同保举的种世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种世衡因为是由文官转武职,所以被北宋文官集团盯得格外死,对他是高标准严要求。结果种世衡虽然一辈子官职不如狄青,但是种家在西军扎下了根,成了世代将门。当他孙子种师道成为北伐燕云总司令时,狄青的子孙早就烟消云散了。


狄青之所以被赶出“西军”,就是因为他在陕西所作所为真的很“二五仔”,很“忘恩负义”,很“不讲规矩”。



狄青发迹源自范仲淹的保举,坦白说,范仲淹、韩琦这些文官们虽然斗来斗去,但是对狄青这样的武将还是爱护的。


同样是“涉嫌贪污办公经费”,狄青这样的纯武将就能得到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力保,是的,欧阳修当年是保护狄青的;而以文官转武职的种世衡一辈子蹉跎,原因就是这个“公使钱案”。


简单说,同样的错误,狄青因为文官们力保,被从轻发落;而种世衡由于是文官转武职,就被从严从重,一辈子背污点了。


狄青接下来的操作真是亮瞎人眼:


范仲淹和韩琦在对西夏战略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具体争端在是否修筑“水洛城”这件事情上。


当时范仲淹已经调离陕西前线,而主持边事的是尹洙,而尹洙是韩琦的人。


尹洙示意狄青去抓捕执行范仲淹策略的武将刘沪,狄青不但照办了,还差点在钦差到水洛城之前杀了刘沪。


狄青站队可以理解,但是狄青准备杀人,这就越线了,所以狄青遭到了西军将领以及范仲淹一派文官的集体排斥。


狄青本人不但被调离陕西前线,就连与狄青关系好的文官也都被全部调走,理由是“沮挠边事,必起后虞”。


事实上“水洛城”案真正被击沉的不是狄青而是文官尹洙,尹洙一下子从知渭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降级到监均州酒税,再也没有翻身过。类似于战区司令员兼省长被贬为某市烟草专卖局局长。


可是真正准备杀人的狄青却只是被平调出陕西而已,因为他是难得的武将,欧阳修和范仲淹甚至还帮他说话。


狄青在当时官场印象:有能力,没节操


之后狄青多次与维护过他的文官翻脸:如韩琦、庞籍都曾经提拔、保护过狄青,可是狄青因为种种私人原因又都背叛了他们。


所以狄青当时在官场名声很不好:是典型有能力没节操的代表。


欧阳修为什么要让狄青罢枢密使,知外州?就是因为他的操守让人不放心,当时适逢宋仁宗病危,狄青作为不稳定因素,让他出外真说不上陷害。



而且文官们把面子也给足了狄青,一来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衔,二来出判的也是毫不偏远的陈州。


其实北宋高级官员被突然被下放地方很正常,远的不说,就说狄青任枢密使的前任高若讷,他犯了什么错?就为了给狄青腾地方,他被稀里糊涂的从枢密使贬为翰林侍读学士。


可能大家不知道,高若讷还有一个好友,叫文彦博。


所以狄青被知外州时文彦博会直接怼狄青,说朝廷怀疑你。


这不是文官陷害武将,而是为自己好友报仇。


狄青既然参与到北宋官场内斗中去,就不能因为他是罕见从小兵升上来的枢密使就有了护身符,只准他打击别人,不准别人打击报复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