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將西安作為都城的朝代有哪些

歷史上的周朝、秦朝、漢朝、隋朝、唐朝都選擇將西安作為國家的首都,有時候還會增加洛陽,形成“東都洛陽,西都西安”的局面。但是,在隋朝的時候,洛陽就已經不是首都的最佳選擇了。

中國本土近四千年的氣候變化,主要是從中原期向近海期轉變。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宋朝正好處在這個轉折點上。根據氣候學家的研究,這四千年裡,氣候變得越來越乾燥、越來越寒冷,特別是處於中高緯度的地區。

歷史上將西安作為都城的朝代有哪些

西北地區由於受到季風氣候的影響,變得越來越乾燥,且水資源非常匱乏,使這些地方形成了惡性循環,導致環境越來越差。所以,總體來說,漢朝和唐朝是屬於溫暖溼潤的王朝。而當時的西北地區,環境相對較好,以至於,長安才能成為當時的政治中心。

可以說,長安這座古都是大環境造就的結果,人們都願意生活在這裡,自然就成為了人群的聚集地,而相對應的政治、經濟也發展的比較好。

隋朝和唐朝都把首都選定在了長安,但是,西北地區由於氣候的影響,變得越來越乾燥,這就導致田地裡的糧食產量出現了不穩定的情況,所以,這裡已經不能夠自給自足了,使得他們不得不從外邊運糧食進來。為了能夠順利的將外邊的糧食運到長安,隋朝修建了大運河,方便將江南一帶的糧食運到長安。

但是,這項工程並沒有起到如期的效果,來自江南的糧食只能夠運到洛陽,還到不了長安。所以,有一段時間,唐朝的皇帝只能到洛陽去,而為了方便,他們就在那裡建立了一座皇宮。之後,唐朝便形成了兩座都城,即“左都洛陽,西都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