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出一上联:有奶无奶奶婴,好胃好喂,你能对出下联吗?

笔者喜欢阅读野史杂记,八卦杂谈,对古代现代的精妙对联也小有涉猎,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两则很有趣味的对联故事。


清朝有一医生,名叫徐征,此人医术高超,才华横溢。他在行医抓药之余,也很喜欢吟诗作对。有一年夏天,医生坐在树下阅读《本草纲目》,耳旁是阵阵蝉鸣,聒噪得很。当他看到书中记载了一种叫做“果然”的野兽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回书房写下了一副对联。

医生出一上联:有奶无奶奶婴,好胃好喂,你能对出下联吗?

上联:知了岂真知了?下联:果然不是果然。
这两句对联是什么意思呢,且听笔者慢慢给你解释。咱们先说上联,字面的意思就是:知了天天叫个不停,难道它真是知道了什么吗?下联字面的意思是:果然虽然叫做果然,但是它可不是果然。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别急,我还会接着细讲。知了,就是蝉的别名,它天天在树梢上“知了知了”叫,其实是什么也不知道的低级昆虫。作者用上联来讽刺那些喜欢不懂装懂,到处吹牛的人。上联讲完了,下联的果然不是果然,可就得细说了。

医生出一上联:有奶无奶奶婴,好胃好喂,你能对出下联吗?

​根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有一种野兽,名字叫做“果然”,果然“居西南山中,白面黑颊,多髯而毛彩斑斓,尾长于身。”长得和猿猴差不多,也叫做禺(yú),又叫仙猴。
据说果然虽是野兽,却生性仁慈,在吃野果的时候,会互相礼让,如果一个果然被抓,其他果然都会前来营救,不顾自己的安危,所以又被古人赞誉为“仁兽”。
下联中第一个果然是指仙猴,而第二个果然则是果真如此的意思。知了和果然,都有两种不同的意思,意思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将之化用到上下联语当中,浑然天成,又工整对仗,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医生出一上联:有奶无奶奶婴,好胃好喂,你能对出下联吗?

​古人的对联固然然精彩,今人的对联也不遑多让,据说有一个现代的医生,看见自己妻子给儿子哺乳,有感而发也写了一副对联。这个对联的上联是:有奶无奶奶婴,好胃好喂。
意思是哺乳期的妈妈,因为奶水不足,所以要喂婴儿吃冲泡的奶粉,才能保证婴儿茁壮成长。我们都知道婴儿的秉性胃口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喝母乳,有的喜欢喝奶粉,无论喜欢喝什么,都要有一副好胃口,才容易喂养,所以叫做“有奶无奶奶婴,好胃好喂”。

医生出一上联:有奶无奶奶婴,好胃好喂,你能对出下联吗?

​如果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此联写得极妙,因为对联中第一个奶字,指的是女子的乳房,而第二个奶是指乳汁,至于第三个奶则是冲泡奶粉的动作。也就是说,前两个奶字是名词,而第三个奶字,是动词。

短短一句之中,连用三个奶字,而且改变了词性和词义,将一个哺乳期妈妈,因奶水不足担心婴儿饿坏,而呈现出的焦虑和心疼,描绘得很淋漓尽致。医生写完上联,考虑到自己的针灸治病的职业,写了下联:
学针运针针病,为人为仁。

下联同样连用三个针字,这三个针字字义各不相同,第一个针,指的是针灸这门技能;第二个针,指的是针灸时用的银针;第三个针,指的是用针灸来为人治疗。
前两个针字是名词,而第三个针字是动词,下联也是连用三字,而且词性字义不同,完美匹配上联奶字的用法。

医生出一上联:有奶无奶奶婴,好胃好喂,你能对出下联吗?

参考资料:《本草纲目》 《对联趣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