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為何會對一付藥方無可奈何?背後的勢力太強大!

有唐一代,真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從唐的身上,我們可以最直觀地看到一個舉世無雙的盛世可以直接引發怎樣的文明爆炸。

這種爆炸,絕對是一個時代朝氣蓬勃、活力四射的象徵。這樣無窮的生命力,自然可以孕育出不可思議的文明。縱貫整個唐朝,竟然出現那麼多偉大先賢,足可以證明一個海內昇平的國度可以迸發出多少奇蹟。

除了政治、繪畫、詩文、茶道外,即便是在醫藥學方面,唐朝也出現了一位絕頂的賢者,那就是“藥王”孫思邈。

“藥王”孫思邈為何會對一付藥方無可奈何?背後的勢力太強大!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醫道宗師,孫思邈的名字絕對是一塊繞不開的巍峨豐碑。

中國歷史綿亙數千年,可以稱得上“藥王”的人自然也是極多。例如婦孺皆知的扁鵲、華佗,都是極富傳奇色彩的醫學大家,但是在這些先賢中,唐代名醫孫思邈絕對可以排列在古今醫道宗師之首。

孫思邈的塑像大多為坐虎針龍之雄姿,在中國民間,“藥王”孫思邈也成為人們祈求安康、祛病禳災的精神寄託,足可見中國民間對他的紀念和尊崇。

為什麼孫思邈享有如此盛譽,甚至成為了幾千年中華中醫藥最奇偉的巔峰呢?這是因為孫思邈的成就,已經達到了令世人歎為觀止,似乎覺得只有神仙才可到達的境界。因此世人亦稱其為“孫真人”。

“藥王”孫思邈為何會對一付藥方無可奈何?背後的勢力太強大!

關於孫思邈的成就,蘆蘆哥可以洋洋灑灑寫一本書出來,介紹猶如神人的“藥王”對於我們這個平凡世界的貢獻。在這裡,只簡明扼要地說一下,供我們拜服。

孫思邈一生著作80餘部,被封神的《千金要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之至寶”。《千金翼方》是其晚年對《千金翼方》的補充。除此之外,我們再跪著看完“藥王”神一般的其他成就:他是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也是第一個麻風病專家、他最早創繪了彩色《明堂三人圖》、創造性地將美容藥推向民間、首次提出複方治病、最早提出“針灸會用,針藥兼用”和預防“保健灸法”、系統、全面、具體論述藥物種植、採集、收藏的第一人、最早提出並試驗成功野生藥物變家種、最早使用動物肝治眼病、首創以砷劑治療瘧疾病(比英國人用砒霜製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第一個提出“防重於治”的醫療思想、首用羊甲狀腺治療甲狀腺腫、第一個發明導尿術的醫生……

跪下吧,你們這些凡人……

“藥王”和我們不是一個物種,我們是人,他是神!

“藥王”孫思邈為何會對一付藥方無可奈何?背後的勢力太強大!

孫思邈的這些成就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我們可以對比其他醫學宗師。

華佗發明了麻沸散、將手術引進醫學,著有一本《青囊經》,卻未曾流傳下來;張仲景只憑借一本《傷寒雜病論》封神;再者就是世人備受推崇的李時珍,也是憑藉《本草綱目》銘記史冊。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如果要完成“藥王”這樣的成就,對於一個醫者來說是何等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

既然我們提到了《本草綱目》,那我們就不妨說一說,為何孫思邈的《千金方》遠遠沒有像《本草綱目》那樣被我們熟知。其原因就是《千金方》是對唐之前的中醫典籍做出的總結性醫學百科全書,為中醫學之大成之作。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極為複雜和系統的方法,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其中的絕大部分理論和概念,對於我們來說是基本不能理解的,如果讀來,更是會對中醫的治療方法產生迷惑,因此,在普通百姓當中,《千金方》是無法普及的。

而《本草綱目》更傾向於專注於中草藥的治療,沒有那麼多人們理解不了的概念,因此也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了。

但是……重點就是這個但是,如果論專業性的話,《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遠遠超過《本草綱目》,無論是學術價值、歷史價值該是文獻價值,即便是在本草方面,《千金方》都是完勝於《本草綱目的》的。可以說,兩者並不在一個層次上。

“藥王”孫思邈為何會對一付藥方無可奈何?背後的勢力太強大!

我們可以簡略的看一下孫思邈的生平,就能看出一個開掛的人生究竟是什麼樣的。

孫思邈七歲入學,一天之內就能背誦一千多字的課文。幼時就精於談論老子、莊子以及先秦諸子百家的學說,且喜愛佛經。洛州總管獨孤信甚至讚歎說過孫思邈是個神童,本領太大。

少年孫氏,除愛好醫學書籍外,儒家、道家、佛家的典籍他也無所不讀。那時的孫思邈就已經知道,凡欲為大醫,不僅要熟讀醫學著作,還要涉獵群書,精通《莊》、《老》、《周易》、天文、地理、五經、三史。他這樣想,也這樣做了,他刻苦耕讀,博覽群書。到青年時代,孫氏已是個知識淵博,尤其精通儒家、道家併兼通佛學思想的頗有功底的大學問家了。

後來隋文帝楊堅徵聘他擔任國子博士,他謊稱生病沒有出任。唐太宗李世民徵召他到京城,要授給他爵位,被他謝絕。顯慶四年,唐高宗李治召見他,授予他諫議大夫官職,又被孫真人堅決謝絕。

令無數人垂涎三尺,做夢也想要的得到的官職,在孫思邈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孫思邈一定認為,爾等凡人,怎配得上與我為伍!

孫思邈深受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響,便四方遊歷,先後到長安以西600餘里的太白山和長安以南200餘里的終南山過了數十年的隱居生活。

這就是活脫脫的神仙。

“藥王”孫思邈為何會對一付藥方無可奈何?背後的勢力太強大!

孫思邈簡直就是一個“藥痴”,他為了採藥,跑遍了山嶺溝壑。他還史無前例地自己開闢了藥材園,詳細記載了藥材的種植、炮製、貯藏等。唐貞觀年間,孫思邈在衡山為了採集松脂,於立夏那一曰,從山嶺向東跋涉四百八十里,又南行入谷五十里,終於採到了“不見日月之松脂”。

就是這樣的“痴”,終令孫思邈成為“藥王”,也正是這樣的執著,才能夠最終成就古今中醫學史上的巔峰之作——《千金方》。

不止是醫術,孫思邈的為令萬世敬仰的原因,還在於他的醫德。

“人命至重,貴於千金”是孫思邈的座右銘,他說,醫者治病救人,不能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要視病患為自己至親一樣悉心診治。“藥王”謙恭謙遜,他還說,治好病人是醫家本分,行醫忌自矜功伐,所謂“善醫者無煌煌之名”,實為萬世楷模。

看到了吧,只是這句“善醫者無煌煌之名”,就不知讓後世多少醫者汗顏。

“藥王”孫思邈為何會對一付藥方無可奈何?背後的勢力太強大!

孫思邈最為人樂道的是他的長壽,這得益於他自身對醫道的精通和理解。他潛心鑽研唐以前歷代醫家的著作,遍學古今,所有醫理均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除了醫學,對儒釋道以及經史子集的廣泛涉獵,又使他總結了天地自然的規律,從而前無古人地將之應用於醫道。

他說,人要以自然法則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水火木金土五種元素,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腎肝心五臟,醫道的實質,就是研究自然和人體的關係。冷熱不按季節,天地之間便會發生滯塞,陰陽也會失調,人怎麼能夠不生病呢?

也是因為順應四時,張仲景才能在百歲而視力聽力不衰退,神采奕奕。

孫思邈於高宗永淳元年去世。死後月餘,臉色外貌沒有變化,抬起遺體入棺,輕得好像只是拿著空空的衣服,人們為之驚異。這是非常可信的史料記載,並非後人杜撰。

關於孫思邈的真實年齡有很大的爭議,有說其享年165歲,也有說141歲。但無論如何,孫思邈比當時人們的壽命長得多,卻是不爭的事實。

“藥王”孫思邈為何會對一付藥方無可奈何?背後的勢力太強大!

關於孫思邈一生用藥無數,卻在臨死前,要弟子毀掉一付藥,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孫思邈想要毀掉的,正是“五石散”。五石散被記載在很多史籍上,源於秦代而在魏晉南北朝時開始逐步傳播開來。

相傳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也有記載,此藥性熱、克寒,是治療傷寒病的處方,因其藥效又被稱為“寒食散”。

為何孫思邈一定要銷燬此方?因為此方雖好,卻實則是一味慢性毒藥,長時間服用,將會取人性命。

但是這味藥又有一個獨特的功效,會使人出現幻覺,很容易上癮,就像是現在的毒品,吸引無數人,也有很多人因此死亡。但古代貴胄名仕就喜歡追求這種無與倫比的刺激,五石散恰好迎合了他們的需要,於是此方盛行了數百年。

期間並非無人質疑五石散的毒性,據《隋書·經籍志》記載,當時社會上就至少就至少流傳著二十餘家“五石散”的解毒方子。但是經研究,這些所謂的解毒藥沒有一點功效。

因此,到了唐代,依然有很多人因為服食五石散而喪命。

於是就有了孫思邈在他在《備急千金要方》中這樣記載:寧食野葛,不服五石。

“藥王”孫思邈為何會對一付藥方無可奈何?背後的勢力太強大!

孫思邈最終並沒有直接毀掉這個藥方,由於其中幾味藥材確是對傷感有療效,因此“藥王”就在原有的基礎上對五石散進行了改良,將毒性祛除,這樣一來,方子就比較溫和,雖然仍然有人服用五石散,但是致死率已經大大降低了。

為什麼孫思邈不直接銷燬五石散的方子?這其中是有原因的,除了此方確能治病以外,還有受當時封建王朝的影響,一般服食五石散的人大多都是貴族,想要完全改變這樣一群擁有龐大勢力的人,憑藉孫思邈是有心卻無力做到的。

孫思邈醫者仁心,不忍再見有人因此身亡,故而只更改了藥方,卻並沒有將其銷燬。

史料記載,五石散在唐朝並沒有禁絕,但因服用而致死者已大為減少,這也是一代“藥王”孫思邈臨終前最希望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