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農民起義為何爆發于山東,而不是別地?地利人全不合,必死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以來混亂動盪的局面,實現了南北方地區的統一。可是,張養浩在

《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卻道出了一股歷史運行規律的悲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隋朝的統一後,並沒有給百姓帶來平穩富足的生活,人們在這隨時面對戰亂的時代感到不安和無奈。

農民是所有階層中承受最多痛苦的群體,起義是一種對於不堪忍受的痛苦做出的回應。隋朝末期,在山東地區爆發了農民起義,為什麼農民們選擇在這個地區起義呢?或者說,這種選擇是一種時代的必然嗎?

隋末農民起義為何爆發于山東,而不是別地?地利人全不合,必死

一、農民賴以為生的土地在山東地區失去了保障

土地一直是農民傾灑最多汗水和情感的東西,它給予農民最踏實的安全感,在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到惶恐時,農民唯有在耕作中找到精神的寄託。所以土地對於農民而言一直是賴以為生的存在,這種存在被剝奪的話,對於農民的打擊是異常沉重的。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方,人們就時常感受到這種威脅,地主兼併土地在山東地區盛行,自從東魏,北齊以來,這種對於農民土地的剝削是多種多樣的,手段是殘酷的且一直挑戰著農民的底線。

這樣的風氣即使到了隋朝也沒有緩解的跡象,山東地區的土地問題更是尤為突出,這過程之中農民的憤慨是如何逐漸被激發的呢?

1.地主和農民之間的階層對壘激發了農民的憤慨

自古以來,地主於農民之間的矛盾就一直存在著,

地主佔有的,是農民心繫的土地,也同時佔有了農民那辛勤的勞動力。在隋朝,這種矛盾一直在加劇,伴隨著地主對土地的兼併,土地所有權的集中,農民漸漸失去了對土地的主導權。

豪族地主勢力的壯大加大了他們作惡的資本,對農民的剝削行為更加肆無忌憚。地方豪強和農民之間的階級對壘隨著種種剝削而加強,農民想捍衛的,是那片可以給他們希望的土地,不受這些豪強的擺佈。既然朝政沒有給予農民足夠的保障,那麼他們只能夠握緊自己的拳頭奮起反抗。

在隋朝,農民對於地主的反抗並不是很少見,每個地區都有抗爭,尤其是山東地區最為明顯,這片地區為何積攢了這麼多農民的怨氣呢?

2.山東地區的土地所有權最集中,農民總被剝削著

為何是山東,圍繞著土地展開的階級對立我們也許可以看出些許答案,在山東,正是耕地的土地比較集中,所以這片地區最容易引起規模性的反抗,農民不缺的是身邊有同樣境遇的受害者,這時他們能夠擁有較廣泛的共鳴。

數量較多的地方豪強士族也聚集在此地,想要獲得的,正是農民的土地。山東地區的土地所有權被這些豪族大規模的壟斷,此時農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充當別人的勞動力了嗎,他們剝奪的不只是農民的土地,同時也剝奪了他們的希望

農民希望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這片山東地區的人們越來越感受到這種共識,武裝起義並非遙遠,它在積攢著隨時準備爆發。

隋末農民起義為何爆發于山東,而不是別地?地利人全不合,必死

二、政治的黑暗輻射著山東地區,農民在夾縫中生存

政策的有效施行能夠改變農民的生活甚至是命運,在這個總是面臨著分離和統一的時代,統治者總是沒能擁有這種心力來盡力去改變這些底層人民的生活。如果只是沒有體現過多的關切對於那個時代而言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除了沒有讓農民感受到關切,卻反而讓他們承受了更多的苦楚。

從東魏,北齊,到隋朝以來,政治的黑暗一直籠罩著整個時代,每個地區都會因當權者的利益爭奪而受到代價,在山東地區,是當時最能感受到隋朝政治黑暗的地區。這些風雲變化的政治格局使得農民一直處於夾縫中生存。它又是如何使得農民時時處於這種不安之中的呢?

1.胡,漢地主之間的明爭暗鬥使得民不聊生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朝代更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

,在西晉時期,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事件,從此北方遊牧民族開始大面積佔領了北方的土地。北方政權不再只屬於漢人手中,這些胡人開始擁有屬於他們的話語權,開始參與北方地區的統治。

面對著這些外來民族的入侵,這些當地的豪強士族當然感到許多的不滿,很多豪強的利益受到了威脅,他們不想將這些利益分給這些胡人之手,所以與這些胡人展開明爭暗鬥。這些北方遊牧民族也不願意受漢人的擺佈,更加放肆地對這些人民進行更加殘暴的統治。

隋末農民起義為何爆發于山東,而不是別地?地利人全不合,必死

這兩股勢力互相鬥爭的結果就是使得民不聊生,而且代表了農民利益的大部分漢人官員被這些鮮卑貴族逐出了政治舞臺,更加使得農民的利益沒有受到任何保障。面對著這些壓迫,農民的選擇是什麼,又付出了什麼代價?

2.鮮卑貴族對於農民的欺壓,農民不堪忍受而逃亡

胡,漢地主之間的利益爭奪背後是這些農民付出慘重的代價,而且,有些鮮卑貴族貪得無厭的掠奪性,將自己視為特殊的統治地位,對於不是同族的漢族進行了殘酷的階級剝削。

民族矛盾不斷地激化,山東地區尤為激烈,因為他們是政治黑暗時常輻射到的地方,這些歷史的成因使得山東地區的農民的怨念隨著時間流逝不斷地加深。到了隋朝,這些怨念並沒有得到消解,有些不堪忍受的農民會選擇逃離這片寄託了他們的希望又使得他們痛苦的地方。

可是他們的行為沒有得到當局者的諒解,等待他們的,是軍官對他們加上的鎖鏈。逃亡的結果是更加慘重的刑罰,這些種種無法解脫的局面不斷逼著農民做出反抗,隨著隋朝末年一片衰落的景象,時機已經漸漸成熟,

等著山東地區的農民拿起武器起義。

隋末農民起義為何爆發于山東,而不是別地?地利人全不合,必死

三、隋煬帝時期對農民的殘酷剝削是農民在山東起義爆發的導火索

隋朝的統一歷經了種種艱難的過程,建朝者楊堅南征北戰,為了心中的大業不停地征戰沙場。隋朝的統一是艱難的,面對著南北朝這種地方割據如此嚴重的時代,楊堅不僅要面對北方的外族勢力,還要將南方的土地也一併統一。

終於,隨著南方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的覆滅,隋朝建立了,可是開朝帝王打下的江山,到了隋煬帝當權時,卻沒能將這片江山守住,而就是他對農民的殘酷剝削,使得成為之前農民積攢的怨念爆發的導火索。

隋煬帝是怎樣的治理使得這些處於底層的人民奮起反抗呢,而且是最先在山東這片地區集中爆發的。

1.徭役連連,農民苦不堪言

後世對於隋煬帝的評價是殘暴昏庸,荒淫無度,這些歷史上人們的評價是否準確呢?或許我們可以來探究一下這個揹負著亡國之君罵名的皇帝如何思考的。歷史上的隋煬帝雖然失去了這片江山,可是他並非是隨意地丟棄,他心中懷有的是和那些歷史上有盛世功名的皇帝一較長短的野心。

他對比的是秦始皇,漢武帝這些君王的成就,但他的野心卻使得他沒能理智地認清當時的社會現實,

為了統一的大業不斷地發動戰爭,戰爭帶來的就是不斷的徭役,這些農民得無償地付出自己的勞動力,消耗的是當時大量的人力資本,人民處於這種生活之下更是苦不堪言。

正是隋煬帝這個看似美好的理想讓他不計後果地去犧牲底下的勞動人民,讓人民生活的世界頻頻陷入大火。

隋末農民起義為何爆發于山東,而不是別地?地利人全不合,必死

2.山東地區地理的優勢讓它得以成為起義之地

隋煬帝不斷地發動北伐基本上是以失敗告終的,最後一次即將取得勝利之時,卻因為內部的軍隊發生叛亂而以撤軍收場。

除了發動戰爭,隋煬帝也沒有讓其他勞動人民閒下來,因為在他一邊想著擴充帝國的版圖時,一邊還想著大大建設江山,為了打通南北地區的經濟連結,他動用了大量的農民去建設京杭大運河,此運河的建設規模甚至比之間發動戰爭的規模還要大。

據史料記載,在當時興建大運河時,每天都有運送農民屍體的車在推著。這些建設的背後透支的是農民們的心血,他們在國家統一後本想以後過著平穩富足的生活,沒想到卻還要為了不斷的徭役而付出代價,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最終他們在山東地區起義,因為這裡的地理環境適合長時間作戰,而且當時山東是物資的集合之地,農民們利用這些物資來展開他們的抗爭,

地理的優勢讓山東成為了起義之地。

隋末農民起義為何爆發于山東,而不是別地?地利人全不合,必死

四、結語

隋朝時期的農民承受了地主的剝削,尤其是山東地區的大量土地被他們所兼併而導致了農民失去了主導權;又在胡,漢勢力爭鬥中讓山東地區的人民在夾縫中生存,最後在隋煬帝的壓迫下最終爆發,利用山東地區的地理優勢爆發起義。

歷史上這些頻頻受難的農民總是需要一個能夠體恤他們的君王,可是在隋朝時他們沒能夠遇上這種君王,反而將他們逼上了起義的道路,後世在歷史中也許能感受到這些起義背後的辛酸和無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