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億的碧桂園還要衝擊萬億?標榜「農民」的「新地產一哥」楊國強在想什麼?

“今年5500億,明年呢?難道真的要1萬億?”

自從2017年下半年碧桂園無懸念5500億規模、成為最大房企後,這樣的疑問就在地產圈發酵。

這兩天,碧桂園年會上傳出的關於“2018年計劃”的新聞又刷屏了。一條主要內容是“40年前的順德農民楊國強,要回農村種田了!”這很楊國強。

5500亿的碧桂园还要冲击万亿?标榜“农民”的“新地产一哥”杨国强在想什么?

另一條,則更為讓人咂舌:據說,楊國強給碧桂園定的目標是保底8000億,衝擊10000億!為了實現這個規模,碧桂園要做到鄉鎮、縣城都有碧桂園的“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但這條新聞在隨後一天被刪除了。

2016年之前,碧桂園的規模排名一直在三甲之外。然而在2016年、2017年,從晉升全國三甲,再到如今登頂,它只用了兩年時間!

然而,這種恐怖的爆發力在地產圈卻像踩到尾巴似的,引來對碧桂園的諸多吐槽——項目在三四線城市打轉,產品雷同,一張圖紙吃遍天下,高端項目擠不進身影,廣告炫目,保險式營銷。

碧桂園規模的極速膨脹、以及對速度的過度追求,出現了很多後遺症,引發了更多的質疑——時不時就有見諸報端的拉橫幅投訴碧桂園質量的;快速銷售催生出“偽造政府公章辦預售證”等行為,全民營銷被迫帶來虛假營銷······

但對於碧桂園最大的質疑是,碧桂園真的要到鄉鎮、縣城?2017年來房地產的這波行情是從上往下走的,碧桂園2017年銷售成績中三四線城市佔65%份額,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縣域房地產還可以收一波城鎮化紅利,但一地雞毛的縣鎮市場路滑易摔,很容易掉進去出不來;利潤更加稀薄,以規模換利潤是否值得?以碧桂園的速度,可能一兩年就把縣城吃完了,到時它又何去何從?

1

城鎮化最徹底的公司

“40年前我種田,40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楊國強說,“現在公司治理、管理已經很好。未來,我想用80%的精力為國家做一些事。”

楊國強是個極富中國式智慧的人,低調謹慎、政治正確,時時強調自己農民出身,業務一直緊跟國家的腳步——

國家提出新型城鎮化,2016年,碧桂園發佈了產城融合戰略,宣佈投資千億元佈局“科技小鎮”;

國家鼓勵租賃市場,碧桂園就喊出“2020 年將提供 100 萬套長租公寓”的口號;

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計劃,碧桂園就要下鄉去種田了。

“十九大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要再延長30年,這30年是好機會。”楊國強說。

從3天前碧桂園年會上傳出來的消息,碧桂園將打造鳳凰優選,提供安全綠色的食品。楊國強說, 碧桂園自己去找沒有金屬汙染的土地生產、種養,自己建加工廠,送貨到家。“我們期望在全世界範圍,找到沒有重金屬汙染、沒有農藥殘留、貨真價實的東西。商品種類,我要求找600種。我不允許利潤超過1%。”

現在網上已經有碧桂園招聘農業博士的信息,據說年薪超乎想象!

5500亿的碧桂园还要冲击万亿?标榜“农民”的“新地产一哥”杨国强在想什么?

但種地是件很花時間、耗精力的事,週期長、見效慢,而蓋房子卻是很快、很現實的事。對於快週轉、速見效的碧桂園來說,能否突然減速適應這一模式?

雖然楊國強對農業、農村的情懷,我們得豎個大拇指,但顯然為農民蓋房才是碧桂園最現實的選擇,沒有房地產的利潤,農業怕是沒有人敢碰。

在年會傳出的那條沒有驗證的消息中說,為了實現2018年規模要求,碧桂園要每個區域都要進行縱向深耕排查,只要常住人口在1萬以上的鄉鎮都是碧桂園的目標“城市”。2017年9月的時候就有有媒體透漏碧桂園在一次內部高管會上,莫斌就宣佈將要大舉進攻縣城的戰略。從碧桂園的招聘信息來看,的確像是為了更小縣級區域負責人作打算。

不誇張地說,碧桂園確實是中國城鎮化最徹底的公司。但為農民蓋房,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風險很大。2011年時,鬱亮曾說過,萬科未來不排除為農民蓋房,但如今萬科已經完全放棄農村,改為城市配套運營商了。

2

為啥只有碧桂園深耕三四線?

很多公司都撤出了三四線城市,只有碧桂園卻在反其道而行之,在三四線越沉越深。

那麼,為什麼只有碧桂園敢這麼做?

雖然碧桂園的產品在業界乏善可陳,但在三四線城市,碧桂園是大品牌的代名詞,人們以入住碧桂園為榮。 這是因為三四線城市的居住水平很差,碧桂園在三四線對壘完全是降維打擊,當地小開發商根本不是對手。

在行業的巨頭中,碧桂園是唯一一家從創業就走中小城市開發路線的,而且摸索出了一條獨特的模式——其實就類似小鎮模式的旅遊大盤,選址一般在偏遠郊區,但是有山水資源,它負責開荒建路學校商業做配套,土地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更重要的是它的開發模式,標準化程度很高,像工廠流水線一樣,拿著它的傻瓜手冊,什麼環節該做什麼把它自己那套公式按部就班就行。碧桂園樓盤戶型、配置、項目名稱都差不多,售樓處樣板示範區幾乎一個樣。

5500亿的碧桂园还要冲击万亿?标榜“农民”的“新地产一哥”杨国强在想什么?

楊老闆也曾這樣定義碧桂園的成功,大規模、快速生產、價廉物美的房屋工廠”。雖然地產開發講究快週轉,各大開發商也在努力推進各個條線標準化作業指引,但碧桂園把標準化做到了極致——別人還沒確定規劃設計方案的時候,碧桂園已經開盤了。據碧桂園CFO伍碧君介紹稱,目前公司旗下項目平均6.9個月能開盤,9.1個月現金流回證,年化資金回報率高達81%。這是大部分大開發商做不到的。

但與快速開發、快速銷售模式相伴的,是質量不佳的情形,各地舉橫幅投訴的不要太多。但由於碧桂園面對的都是比自己弱的競爭對手,再加上這些城市市民對房地產沒有有什麼專業認識,光看個示範區就能被打動恨不得立馬交錢;而碧桂園又願意花大價錢宣傳, 營銷端人海戰術異常猛烈,平安保險等多渠道分銷,使得碧桂園的確比其他公司更具侵略性。

2015年國務院推出棚改三年計劃,拿到棚改貨幣的農民都來買碧桂園,再加上2017年一波三四線城市去庫存,這讓碧桂園成功趕超萬科、恆大,成為新晉宇宙第一房企

3

高激勵模式的隱憂

碧桂園的模式看起來很簡單,就是將成本做到極致、運營效率,但是碧桂園內部員工的原話是:再給你們10個月,你也學不會!

因為你們招不來幾百名博士,還把他們扔到硝煙瀰漫的一線陣營,讓他們為你死心塌地、衝鋒陷陣!因為你們不敢把所有人綁在車上,敢這麼給他們分錢!

在人才和激勵機制上,沒有公司像碧桂園如此大手筆投入,堪稱瘋狂!

業內普遍流傳的一個說法是,楊國強問馬明哲:“你管理平安那麼大資產,有什麼秘決?”馬明哲說:”沒什麼秘決,就是用優秀的人,我這有很多年薪千萬的人。”這一年是2013年,碧桂園自此發生轉折。

因此,碧桂園才有了“ 未來領袖”計劃,號稱用30億找300個人來——在全球範圍內招聘博士生,不乏常青藤清北復交,高薪水,高規格培養,據說還有楊老闆親自帶教的。此外,碧桂園海引進了一大批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他們為碧桂園帶來了明顯的變化,碧桂園不再是往日那個家族化色彩的公司。

說到碧桂園的高速發展,不得不提的是其“同心共享”合夥人機制,大致規則是——集團員工參股投資項目開發,它的操作模式是集團拿出每一個項目的10%~15%的權益給管理層,管理層必須拿錢跟投。沒有錢,公司借給你。

5500亿的碧桂园还要冲击万亿?标榜“农民”的“新地产一哥”杨国强在想什么?

據說碧桂園某高層領導被迫跟投500萬,但個人只有200萬。碧桂園公司作為擔保,為這位高層從銀行貸款300萬。不拼命能行嗎?公司虧得起,豁出去身家性命的你虧得起嗎?管理體系確保了從拿地開始的上下一心,絕對充分的激勵體制。

2014年末結算,員工跟投平均收益率40%以上。當然被迫跟投後,高收益率後獲取的是高激勵。2016碧桂園六位地區老總年收入過億!過億!

在這種瘋狂的激勵,讓大項目制下的碧桂園人瘋狂追趕績效目標,同一個區域,別的開發商,從摘牌起,兩個月拿到土地證,六個月拿到五證,速度已經很驚人,可是碧桂園四個月已經賣了一半!

在高激勵的刺激下,配合嚴格的目標導向、獎罰制度,造就了碧桂園強大的執行力——它可以在做拿地方案的同時就已經做好產品規劃了,還有哪怕是晚上12點拿下的地,第二天去看它的鑽機肯定已經到位了。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這種機制和瘋狂的跟投刺激帶來的後遺症很明顯,同一個區域開發商剛拿到證,碧桂園就賣了一半,怎麼做到的?沒見到施工許可證已經施工了,城建來管,打唄!沒有預售證,私刻公章!土建進度慢,早強劑上!······

5500亿的碧桂园还要冲击万亿?标榜“农民”的“新地产一哥”杨国强在想什么?

在營銷上碧桂園也引來很多詬病:而且鎮江句容,安徽滁州的房子,跟南京扯上關係;中牟的房子,和鄭州扯上關係; 張家口的房子,跟北京扯上關係; 萊州的房子,跟青島扯上關係; 惠州的房子,跟深圳扯上關係; 遷安的房子,跟唐山扯上關係; 合浦碧桂園,跟北海扯上關係;還有著名的新加坡旁(馬來西亞)森林公園······

5500亿的碧桂园还要冲击万亿?标榜“农民”的“新地产一哥”杨国强在想什么?

一切以銷售為導向沒錯,但該有底線,讓人眼紅心跳的獎勵機制下碧桂園的項目屢屢傳出負面新聞。“蘿蔔拔快了不洗泥”,2018年如果碧桂園規模繼續膨脹,這些後遺症可能會更加嚴重。

4

利潤與規模不同步

據說,2018年,碧桂園將進行全國的一二三四五六線城市覆蓋。同時,碧桂園要做到鄉鎮、縣城都有碧桂園的五星級的家。

為實現這個目標,每個地級市都要有一個執行總裁,“包產到人”。所以2017年底開始碧桂園一直在大規模招聘“包產到人”的執行總裁。這個執行總裁要深耕所在的地級市,保證全面佈局到每一個縣。

我們來算一筆賬,中國大約有2862個縣級別行政區域,按照一半計算,也就是說碧桂園至少需要佈局1400個縣。這不是一條好走的路,這麼大體量的佈局對碧桂園2018年人事也提出極高要求,龐大的人力成本會進一步腐蝕盈利能力,利潤率一直是碧桂園隱含的短板。

從過去幾年來看,碧桂園的利潤增長未能匹配其規模擴張步伐,這也成為了這家5000億房企的煩惱所在。

尤其是2017年,相比較5508億的鉅額銷售成績,202億的淨利潤略顯尷尬,在房企前三甲中碧桂園的利潤是最低的。這也就是說,三四線城市份額加大,對碧桂園的利潤率增長並沒有什麼幫助。 相對於同期的恆大,2017年在進行債務結構調整之後,利潤獲得了大幅增長,是碧桂園的兩倍還要多。

此外,縣鎮房地產市場本身比較混亂,縣級人員效率和行政效率更為低下,本身也面臨高庫存壓力,碧桂園的快速週轉週期只怕也要打個折扣,而一不小心拖上幾年項目就死了。

如今,還要繼續向下進攻縣城市場,市場的基礎面面放在那裡,利潤估計更加少的可憐。對碧桂園來說,2018年,它要的究竟是什麼?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END-

摩斯開通打賞功能了!

讀者讚賞通道:

5500亿的碧桂园还要冲击万亿?标榜“农民”的“新地产一哥”杨国强在想什么?

直接點擊以下 關鍵詞 查看往期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