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小時賣出70億農產品,電商扶貧見效了?農民:我們是賠本賺吆喝

​雙11購物狂歡完美落幕,瘋狂“剁手”的人們開始一邊“吃土”,一邊等待快遞。今年天貓以2684億元的全天成交額再次刷新記錄,在驚訝大家怎麼都這麼有錢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了電商的巨大潛力。這幾年各地也開始利用電商平臺開拓農產品銷路,越來越多的瓜果蔬菜等通過電商平臺找到買家,像雙11這樣的電商大促對農產品來說更是難得機遇。


22小時賣出70億農產品,電商扶貧見效了?農民:我們是賠本賺吆喝

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22個小時之內,阿里全平臺農產品銷售額突破70億元,比去年雙11全天增長53%。可以看到農村電商有著越來越廣闊的市場,但相比於2684億的成交額,農產品不過是其中的2.6%。電商一直在向農村進軍,這條路似乎還是困難重重,一位經營水果生意的農村電商表示:即使有70億的成交額,我們也不過賠本賺吆喝罷了。

22小時賣出70億農產品,電商扶貧見效了?農民:我們是賠本賺吆喝

農產品與其他商品不同,它們的利潤本身就比較低。像農產品電商中瓜果蔬菜類佔有相當大的規模,如果不走高端食品的路線,這些產品不可能定價太高,但前期的種植加上後期的包裝、運費等成本已經很高了,碰到電商大促銷也沒辦法像化妝品之類的大品牌大打折扣。不說經營電商的農戶,即便對於農產品企業也是如此,如一袋大棗定價9塊8,可能進價就要9塊5,很多農產品並不能適應電商大促的規則,也難抓住龐大的市場。

22小時賣出70億農產品,電商扶貧見效了?農民:我們是賠本賺吆喝

物流運輸也是農村電商碰到的大難題。尤其是生鮮類的農產品,儲存、冷鏈運輸都大大增加了成本,物流延遲或者是遭遇損壞,瓜果蔬菜就會變質產生退貨問題,像雙11這樣大規模的促銷,配送延遲更是常有的事。很多農村電商地處偏遠,又是單打獨鬥的家庭模式,快遞費用就是一大筆錢,據瞭解,目前只有一些地區成立了電商產業園這樣的組織,可以聯合更多商戶爭取快遞補貼等優惠政策。

22小時賣出70億農產品,電商扶貧見效了?農民:我們是賠本賺吆喝

電商平臺只是為農產品提供了一個銷售渠道,想要賣出去還是要靠產品本身,但除了一些像哈密瓜這樣的有知名產地,其他的農產品都缺乏特色,沒有知名度也就缺乏競爭力。像瓜果之類的農產品更是經常集中上市,紅利期就這幾天,但各個產區都在爭奪市場,想要被更多的消費者注意就要爭取電商平臺的流量和用戶,也就是打廣告,這也增加了經營成本,一些地方請網紅或者縣長帶貨,但這總歸不是長久之計。

22小時賣出70億農產品,電商扶貧見效了?農民:我們是賠本賺吆喝

另外,大多的農村電商經營者就是普通的農戶或者一些返鄉創業者,他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經過學習指導,缺乏經營意識。很多人認為只要把農產品賣出去就可以了,卻不懂得如何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怎樣維繫一批老客戶,售後服務應該怎麼做等等問題。農產品想要搭乘電商的快車,真正實現共贏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解決農民面臨的這些問題,也需要我們思考。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