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值營養黑木耳種植管理方式,學會不愁賣

黑木耳是我國珍貴的藥食兼用膠質真菌,具有很好經濟價值。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4種先進管理方式。

高價值營養黑木耳種植管理方式,學會不愁賣


1. 黑木耳接種怎樣管理?

接種時間以3月中旬至4月上旬,按海拔高低確定接種時間,海拔在1200米以下可在3月中旬接種,海拔1200米以上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接種。用14mm電鑽打孔,行距6cm、穴距10cm、孔深4cm為宜,不同行、穴成“品”字形錯開,邊打孔邊接種。接種時要保持手、接種工具、菌種袋清潔,接種時選擇無風晴天早晚接種,陰天全天接種,雨天不能接種。菌種要根據孔的大小掰成塊狀,填入接種孔,鬆緊適度,接種掌握的好可以不封口。如若把握不好,易使發菌造成感染,採取以下兩種方法進行封口,任選其一,第一種方法:適合香菇生長的同類樹種鋸末、黃泥、石灰按1:1:1比例調成糊狀,用刷子刷在接種孔上。第二種方法:玉米芯浸泡水中,充分吸收水分後,縱橫切成四塊,用錘子砸進接種口。全部接種工序要當天完成。


高價值營養黑木耳種植管理方式,學會不愁賣


2.黑木耳發菌如何管理?

早春氣溫低,將接種後的耳木堆成立碼堆或條碼堆,條碼堆底層用橫木支離地面,用農膜覆蓋發菌,促進菌絲儘快定殖。發菌期間堆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同時注意通風,以免造成燒堆,晴天中午揭膜換氣,晾乾耳木上的滴水,防止雜菌發生。發菌10天后,結合翻堆噴水,以後每10—15天翻堆1次,噴水後待表面水分晾乾後再蓋上農膜。雨天不能翻堆,天晴後應及時翻堆,翻堆時要將上、中、下三個部位耳木調換位置。

3.黑木耳出耳如何管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排棒養菌,當耳木周身上出現大量耳芽時,及時起架出耳。出耳場應選擇三分陰七分陽的向陽場地,起架以“人”字形架為好,耳木之間留10cm的間隙,以利出耳和採收,架與架之間留30—50cm寬的走道,以利日常管理。起架後,遇小雨天氣和短期的中、大雨即可大量長耳。如遇連陰雨天氣,要防止流耳,可將耳目豎陡一點,或將耳木用薄膜蓋起來,待雨過天晴後立即揭膜通風。同時要經常清除耳場內的雜草。


高價值營養黑木耳種植管理方式,學會不愁賣


黑木耳採收怎樣管理:

當耳片長至八成熟時(半乾狀態),可進行採摘,採摘時摘大留小,採摘後的黑木耳,攤在竹蓆或紗網進行晾曬,晾曬乾為止,每次採摘後,應對耳木晾曬養菌10—15天,再進行噴水。春耳採摘結束後,不應淘汰耳木,仍應對耳場作除草防蟲管理,到秋季或第三年春還可採摘數批木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