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路上,效果如何?這些指標告訴你,到底瘦沒瘦

體重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身體狀態、骨骼大小、肌肉比重、水分含量等等,但卻不能確切地反映身材的胖瘦。所以,在減肥時,不能只關注體重秤上的數字,還需要多看看其它指標。

以體重作為唯一的衡量胖瘦的指標,是不科學的。減肥也並不等於減重,而當體脂率下降一點時,你會發現身體居然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減肥路上,效果如何?這些指標告訴你,到底瘦沒瘦

建議可以用以下3個指標來判斷減肥的效果:

1.BMI

BMI: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我們需要通過控制飲食和適量運動,來維持良好的BMI指數,以達到管理健康的目的。

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公式:

BMI=體重(kg)÷ 身高(m)÷ 身高(m)

減肥路上,效果如何?這些指標告訴你,到底瘦沒瘦

測量體重的方法:為了排除進食、水分、運動情況、環境影響等,每次測量的時候選定在一個時段、環境相同、身體狀況沒有很大差異的時候,更能比較出真實的減肥效果。

早餐前是比較好的測量時段。建議每週測量一次體重,其變化趨勢比較清晰。

減肥路上,效果如何?這些指標告訴你,到底瘦沒瘦

2.圍度

肌肉的增加抵消了脂肪的減少,體重會暫時不變(肌肉的密度比脂肪高,即便體重沒有減少,但身體各個部分的維度也會減少)。

所以,有沒有這樣的一種情況:別人都說你看起來瘦了,但你的體重沒怎麼變,只是褲子鬆了,於是心裡就很忐忑,到底減肥有沒有效果?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一重量下,脂肪的體積大概是肌肉的4倍,也就是說,相同體重下,肌肉比較多的人會比脂肪比較多的人看起來瘦一些。

減肥路上,效果如何?這些指標告訴你,到底瘦沒瘦

建議每週定時的測量身體各個部分的維度,包括的胸圍,腰圍,腿圍等,而且要保證每次測量的位置是一致的。

3. 體脂率

體脂率:是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是判定肥胖的重要基準。

若體脂率過高,則表明運動不足、營養過剩或有某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而且常會併發高血壓、高血脂症、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症;若體脂率過低,則可能引起功能失調。

比圍度更精確的是體脂率,是最客觀的顯示減肥效果的一個方式。

減肥路上,效果如何?這些指標告訴你,到底瘦沒瘦

體脂率可以通過體脂秤來測量,如果沒有設備的話,可以試試用手指來測量,雖然不是很精確,但能看出大概。

站立時,用食指和拇指捏起肚臍邊大概1釐米處的肉,看看有多厚,超過15毫米為肥胖,低於5毫米為消瘦。

減肥不要只看體重這一項數字,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脂肪。脂肪不僅對我們的外形有著極大的影響,也對我們的健康有極大的危害。減肥的根本目標是減脂。想知道自己是否成功減脂,不妨用以上三個指標來判斷。

減肥路上,效果如何?這些指標告訴你,到底瘦沒瘦

減肥路上,效果如何?這些指標告訴你,到底瘦沒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