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慢性腎炎及出院指導

“慢性腎炎”是大眾最為熟知的一個腎科疾病詞彙。慢性腎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中年男性為主。起病方式和臨床表現多樣。

多數起病隱襲、緩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為其基本臨床表現。一般而言,凡有尿檢異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腫及高血壓病史,病程遷延,無論有無腎功能損害均應考慮此病,腎活檢病理檢查可確診並有利於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慢性腎炎早期應該針對其病理類型給予相應的治療,抑制免疫介導炎症、抑制細胞增殖、減輕腎臟硬化。進入慢性腎功能不全階段,許多患者常常因為噁心、嘔吐和乏力、貧血就診,最終確診為尿毒症。

與談癌色變相似,很多患者聽說自己得了“慢性腎炎”,便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與尿毒症和透析聯繫在一起,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其實,對於患者而言,應當明確一點,慢性腎小球腎炎(以下簡稱“慢性腎炎”)和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一樣屬於慢性病,既無需病急亂投醫,同時也不能放任不管,耽誤治療,需要積極合理的治療來控制疾病的進程,避免併發症,從而提高生存質量和延長壽命。

慢性腎炎的治療,除了住院期間和門診複診,大多數在家中服藥,那麼,離開了臨床醫生每天的監管,如何做好您每天應當做的事,對於治療效果極為重要。

日常生活方面,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此外,大多數慢性腎炎患者疾病進程中會合並高血壓,需要控制每日鹽分的攝入量(大約老式牙膏包裝的一個小瓶蓋的分量),同時避免進食大量鹹菜,喝過多濃湯等等。目前研究提示,慢性腎炎患者的病因可能與感染後異常自身免疫反應相關,而感染也可刺激和誘發腎炎的急性發作,所以平時需適當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飲食衛生,加強口腔清潔,避免病從口入;勤洗換衣物,修剪指甲,避免外傷,減少皮膚感染的幾率;女士尤其要注意每日更換內衣,儘可能降低尿路感染的風險;注意保暖,及時增減衣物,治療期間尤其口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時少去公共場所,去人流多的地方養成戴口罩的習慣。而一旦出現發熱、咽喉痛、咳嗽、咳痰、鼻涕、胸悶胸痛、尿頻尿急尿痛、腹痛腹瀉等任何不適時,需及早門診就診。

治療方面,最為重要的就是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不忘記服藥,更不要自行減藥

停藥,尤其激素類藥物。口服藥物治療,還需要患者日常監測和觀察自身的狀態及反應,例如:服用降壓藥需要常測量記錄血壓水平,出現波動大或者血壓控制不佳時及時就診;服用激素需要監測自身血壓、血糖水平和血肌酐水平,每1-2周複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便於調整激素用量;服用免疫抑制劑治療時,定期監測其血藥濃度。同時,每一種免疫抑制劑還有自身特定的副反應,比如服用他克莫司需監測血糖、血肌酐等水平,口服環孢素的患者需觀察是否有嚴重的齒齦增生,環磷酰胺治療需注意監測血常規、觀察胃腸道反應及出血性膀胱炎,而黴酚酸則日常要注意防曬、關注大便狀態等等。

針對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醫生會給出專業而精準的出院指導,不可一概而論,按要求定期複診,詳細而有條理的陳述自己的狀態對於醫生準確把握您的病情,給出下一步治療方案極為關鍵。因此,建議患者不要頻繁更換醫生,最好固定自己的主治醫師,門診評估;患者也可利用好大夫等互聯網醫療及時反映病情變化

慢性腎炎是一個伴隨終生的疾病,從住院到出院,只是邁出了疾病治療的第一步,而居家的治療才是您漫長人生的主旋律。將慢性腎炎治療生活化和常態化,不但不會影響您的正常生活,反而會因為一個更為健康的身體提高您的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