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張學良的弟弟,官拜中將,後來成了著名的美食家

前幾年,央視播出過一部年度大戲《玉碎》,可能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恆雅齋”老闆趙如圭一家人的命運上,卻忽略了這部劇的大背景——天津事變。

提起天津事變,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張學良的弟弟:張學銘。

他是張學良的弟弟,官拜中將,後來成了著名的美食家

當時,張學銘正擔任天津市市長兼警察局局長,正是他的有效應對和頑強抗擊,將日本人制造摩擦的企圖打了下去。

九一八事變後,大特務土肥原賢二準備在天津製造混亂,他們沒有理由派兵,便想到了糾集一夥潑皮無賴、小偷、煙鬼,成立一個便衣隊來藉機鬧事。

當時,張學銘剛剛在國民黨元老吳鐵城的舉薦下,出任天津市市長兼警察局局長,上任不久,他便得到了便衣隊要搞事情的情報,就一邊佈防,一邊到北京向張學良彙報情況。

經過深思熟慮,他向張學良提出了打掉這個禍亂根源的建議,得到了張學良的支持。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張學良還特意指示駐紮河北的東北軍第二軍長王樹常配合張學銘。

張學銘回到天津後,開始秘密佈防,等著便衣隊行動,結果,行動剛剛露頭,張學銘便親自指揮警察部隊奮起抗擊,一個晚上擊斃80多人,抓了700多人,剩下的人狼狽地逃回了日租界。

他是張學良的弟弟,官拜中將,後來成了著名的美食家

20天后,日本人再次糾集2000多人,再加上400多日本兵,以裝甲車和坦克開路,攻擊天津市政府、警察局。這一次,張學銘做了更充足的準備,將所有能上的警察全都派上了,與日本人決一死戰,最後贏得了一場大勝,便衣隊死的死,逃的逃,日本人被打死了230多個,再也不敢鬧事了。

這一仗,也讓張學銘打出了名聲,南京政府授予他勳章,全國各省、團體也紛紛發來賀電,各大報紙的頭條均對此作了詳細報道,張學銘頓時成了英雄。

但是,在日本人的壓力下,蔣介石又一次當了軟骨頭,讓張學銘出國考察,實際上就是把他辭掉了。

直到全面抗戰爆發後,張學銘才回到國內,不過可惜被汪精衛拉去了,成了汪偽集團的人。

當然,張學銘去汪偽集團是迫不得已的,他也沒有做過什麼壞事,因此等到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沒有追究他的過錯,反而讓他出任國民政府東北長官部參議室主任,中將軍銜。

他是張學良的弟弟,官拜中將,後來成了著名的美食家

(圖:張學銘(右)與張學良、張學思)

張學銘是張作霖的次子,但是跟哥哥張學良相比,張學銘的名氣就要小多了,而且,張作霖對他的栽培,也遠遠沒有對張學良大,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傳統觀念,張學良是長子,理應成為接班人,因此張作霖對他也著重培養。

第二個原因是張學銘出生的時候,張作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喇嘛要追殺他,因為張作霖以前曾經槍斃了一個在部隊裡裝神弄鬼的喇嘛,便以為張學銘是喇嘛轉世來找他了,所以,從小就不喜歡張學銘。

第三個原因,張學銘從小受到愛國教育,長大以後,思想越來越成熟,與張作霖的軍閥思想越來越格格不入,所以,兩個人越來越搞不到一塊兒。後來,張作霖又給他包辦了婚姻,張學銘對此深惡痛絕,徹底和張作霖決裂了。

他是張學良的弟弟,官拜中將,後來成了著名的美食家

新中國成立後,張學銘出任天津人民公園園長。天津人民公園建成後,他專門委託章士釗向主席求題字,主席也欣然應允。就這樣,天津人民公園成為全國唯一一座由主席題寫園名的公園,一時名聲大振。

張學銘還是公認的美食家,親朋好友迎來送往,都是他親自主廚,上世紀80年代,天津著名的飯店登瀛樓飯莊,曾推出過一個套餐:“少帥府”宴席,這裡面的菜,都是由張學銘經常推薦給好友的幾道名菜組成的。

張學銘晚年退休後,過著安靜而簡樸的生活,要說他一生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晚年沒能再見到哥哥張學良一面。

1983年4月9日,張學銘病逝,享年7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