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大公開課|看81歲錢理群教授對待理想與現實的“狡兔兩窟“


從北大公開課|看81歲錢理群教授對待理想與現實的“狡兔兩窟“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任清華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被稱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他致力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對魯迅情有獨鍾。而麥子也是非常喜歡魯迅先生的。


麥子是在前幾天觀看了錢理群教授的北大公開課《當老師真難真好》之後,被錢老給深深吸引了。錢老的博學令人望塵莫及,但他坎坷曲折的人生經歷更令我們為之動容,同時也能給我們,特別是正處於迷茫中的人提供一些激勵和引導。


錢理群教授出身書香世家,從清末作為維新派人士的外祖父到考取清華學堂預科並留學的父親,錢老有著最親近的人做榜樣。但是錢老似乎生不逢時,用錢老自己的話就是“我的家庭成分複雜啊” 因為錢老的父親是國民黨高官,於是錢老就在1960年被“流放”到貴州。


而正是在貴州安順地區師範學校任教期間,錢老慢慢形成了一些對於人生的看法和態度。


從北大公開課|看81歲錢理群教授對待理想與現實的“狡兔兩窟“


錢理群教授把人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學生時期的做夢時代,第二階段是走向社會之後面對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時期,第三個階段就是老年回理想的年代,而這個理想是更高層次的。

理想一時破滅,並不意味著你將與理想一生無緣


從北大公開課|看81歲錢理群教授對待理想與現實的“狡兔兩窟“


錢理群教授的學生時代也許就像他說的是“做夢時代”。麥子總覺得錢老這是在謙虛了。因為錢老在9歲就曾在《中央日報》的《兒童週刊》上發表過文章,可見錢老在文學上也是有些天賦和基礎的。話說回來,錢老的“夢”就是要成為一位學者或者是一名記者。但錢老的“夢”是實實在在的理想,與現在一些青少年躺在床上夢想著暴富變美是不一回事兒的。

然而,時代的命運,就像一股轟然倒塌的泥石流,裹挾著一切鮮活的生命靈魂向前奔去。

錢理群教授在南京師大附中學習六年後,順利地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在1960年離開北京,到貴州省安順地區衛生學校開始教學。在公開課上,錢老也戲稱自己是被“流放”了。確實,錢老任教的地方是一個十分偏遠偏僻的地區,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生活上是不能與北京相比的,環境惡劣,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錢老覺得在如此偏僻落後的農村,自己的理想是不可能會實現的,於是一次次地打報告希望能夠離開,最終也沒能如願。這無疑是對一心想上大學實現自己理想的錢老的一次沉重打擊。

一段時間的深深思索後,錢老決定好好地去教書。看到這裡,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可不要以為錢老放棄了他的理想,選擇順從命運安安生生地一輩子教書了。他依然是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在1978年成功考取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研究生。

小孩子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聞的增加,思想認識的不斷充實深化,我們明白黑與白就像法與情一樣是難以分離和劃清界限的。理想與現實也是如此,它們並不是非我即你的關係,就算我們一時因為現實而不得不放棄理想,但只要堅持理想的信念還在,我們的命運就還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握著。

“狡兔有兩窟”——現實和理想,行動力真的很重要


從北大公開課|看81歲錢理群教授對待理想與現實的“狡兔兩窟“


當錢理群教授提出“狡兔兩窟”這個詞的時候,麥子還驚了一下,心想錢老是不是說錯了,因為誰都知道“狡兔三窟”。

然而在經過錢老的一番解釋之後,麥子醍醐灌頂,頓時覺得每一個人都可以有“兩窟”,特別是那些處在前面錢老所說“人生第二階段”的人,這些人可能在走向社會之時就站到了十字路口上,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中面臨著兩難的選擇。

錢理群教授也說:“人是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小環境裡,掌握自己的命運。人可以使自己在任何條件下都生活得詩意而神聖。”

至於錢理群教授是不是“狡兔”尚有待考究,因為畢竟三窟少了一窟,成了兩窟(麥子瞎說,請勿當真)。錢老這兩窟把他的理想分為了兩個層面:一是現實的理想,二是理想的目標。

錢老分析當時的現實環境,認為現實的條件已經具備,只要努力就能實現——即認真教書,成為所在學校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為此,錢老主動走到學生中間去,搬到學生宿舍,和學生同吃同住共同勞動,還和學生們一起踢足球、爬山、讀書。在此期間,錢老全身心投入到給學生上課上面。效果也特別好,並且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成功感。

同時,錢老也一直在為他的第二窟——理想準備著。

理想目標就是現實條件還不具備,需要長期等待和努力準備才能實現的目標。而錢老為實現理想足足準備了18年。

他喜歡魯迅,於是就在業餘時間一遍一遍地閱讀魯迅先生的著作,還寫了很多很多研究魯迅的筆記、論文。確實,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當時,錢老就是拿著這近一百萬字的文章去報考的北大。


從北大公開課|看81歲錢理群教授對待理想與現實的“狡兔兩窟“


無論是現實的目標還是理想的目標,都需要靠實踐靠行動力。其實,你真心的付出是有極大概率能得到回報的,可能這回報到來的時間早晚不定。正如那句話:可能遲到,但不會缺席。

與其抱怨生不逢時,不如讓苦難磨練出更好的自己

有句老話說:時勢造英雄。也有首歌這樣唱:陽光總在風雨後……對在北京、南京這些大城市長大的錢老來說,一下子被分到荒涼偏僻的貴州農村無疑是對青年錢理群的一個打擊,他心心念唸的研究生也不讓考,又趕上那個飢餓的年代……毫無疑問,這是錢老的一個磨難。

而錢老對於這樣的磨難,有著他自己的應對方法;

壓力越大,書讀得越多,寫東西越多,我每一次的精神危機都是這樣度過的

麥子覺得,正是這段苦難才成就了今天的錢理群教授,亦可以說,沒有這段農村教學的時光,就沒有現在的錢老。

當錢老面對講課沒人聽的磨難時,他沒有破罐子破摔,不知道怎麼教,就學著中學時自己最喜歡的老師的教學方法邊學邊教書。

當他面臨自己的理想可能無法實現時,並沒有向命運低頭,被時代的泥石流淹沒,而是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並付諸實踐。

【小結】

時代的洪流我們無法抵擋,骨感的現實也常常使我們心生涼意。雖然我們不能擺脫奔湧的時代洪流,但我們是不是可以一手理想信念,一手行動實踐,縱然慢,縱然困難,去遊向自己期望的那片海域。


從北大公開課|看81歲錢理群教授對待理想與現實的“狡兔兩窟“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非常感謝你們讀到這裡! 我是麥子,一個00後的大學生+預備教師,想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分享給你們,希望寫出能讓你們產生共鳴和對你們有幫助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