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医生」疫情来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么办?

「身边好医生」疫情来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么办?

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逐渐深入,治愈率的提高,坚定了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心,同时我们依然要牢记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定期消毒、尽量减少外出这几件事。但是,总是不出门,作为一个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也许您不得不面对没有药吃的问题。如果因为不敢外出就擅自把药给停了,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身边好医生」疫情来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么办?

那么,我们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用药到底怎么办呢?疫情期间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北部战区总医院韩伟迪医生给大家带来了居家管理指南。

一、长期规律用药,定期自我监测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抗疫工作的延长,很多既往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储备的药品可能面临着不足,药品短缺了买还是不买?吃还是不吃?

药师建议此时更要按规律服药,积极控制慢性疾病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发作。疫情期间药师建议:如非急重症,避免去医院就诊,可以就近购药或者网上购药。对于常见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呼吸道慢性疾病患者坚持规律服用降血压药、降血糖药(包括口服和注射用药)、改善肺部症状的吸入制剂,切忌症状改善后自行减量或停药,导致急症发作。

「身边好医生」疫情来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么办?

用药期间如有规律定期到医院检查监测指标的患者,可电话联系医生,根据医生建议,可就近社区医院检查。如必须去定点医院就诊,建议根据各大医院公布的疫情期间门诊开放时间预约就诊、错就诊高峰,避免人口密集。

针对此次疫情,国家为方便慢性病患者,国家卫健委1月29日发出通知:对于符合条件的慢性病、老年病患者,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减少患者来院就诊次数。辽宁省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1月29日也印发了《关于临时调整省直医保门诊治疗特慢病就医结算服务流程的通知》: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定点医疗机构可以为患者开具最长三个月的特慢病诊疗处方,减少赴医就诊次数。

「身边好医生」疫情来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么办?

二、避免预防用药,减少肝肾负担及不良反应

自疫情开始至今,很多物资、药品隔三差五遇到脱销情况,尤其对于药品,网络常常有人传播一些中药或者西药,那么这些声称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中、西药是否可以适当服用,以达到预防效果呢?对此,专家不主张普通大众尤其老年人用这些药物来预防。主要因为:

1 目前很多药物并没有充分的临床证据或者实验研究证据可以证明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即这些药物真正能否对抗病毒无从知晓。

2 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本身服用的药物大多数就需要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最后经过肾脏排泄出体外。加之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和青壮年相比较为低下,较易因代谢及排泄缓慢或有代谢及排泄障碍而造成药物的体内蓄积,若此时再服用一些所谓的特效防疫药物,岂不给本已脆弱的肝肾增加沉重的负担,既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又增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为“雪上加霜”

三、合理膳食,规律作息

老年人长期在家,应合理膳食,规律作息。疫情期间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营养及优质蛋白,健康营养的食物能增强机体对抗感染的免疫防线,自身免疫系统增强了,细菌病毒就很难再来打扰我们的生活。

「身边好医生」疫情来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么办?

最后,我们谨记:勤洗手、多通风、多居家、少外出

(通讯员 张晓茹 二三里编辑 马静)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