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醫生」疫情來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麼辦?

「身邊好醫生」疫情來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麼辦?

隨著疫情的發展,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瞭解逐漸深入,治癒率的提高,堅定了我們戰勝病毒的信心,同時我們依然要牢記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定期消毒、儘量減少外出這幾件事。但是,總是不出門,作為一個長期用藥的慢性病患者,也許您不得不面對沒有藥吃的問題。如果因為不敢外出就擅自把藥給停了,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身邊好醫生」疫情來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麼辦?

那麼,我們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用藥到底怎麼辦呢?疫情期間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北部戰區總醫院韓偉迪醫生給大家帶來了居家管理指南。

一、長期規律用藥,定期自我監測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抗疫工作的延長,很多既往有慢性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儲備的藥品可能面臨著不足,藥品短缺了買還是不買?吃還是不吃?

藥師建議此時更要按規律服藥,積極控制慢性疾病症狀,減緩疾病進展,減少急性發作。疫情期間藥師建議:如非急重症,避免去醫院就診,可以就近購藥或者網上購藥。對於常見的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呼吸道慢性疾病患者堅持規律服用降血壓藥、降血糖藥(包括口服和注射用藥)、改善肺部症狀的吸入製劑,切忌症狀改善後自行減量或停藥,導致急症發作。

「身邊好醫生」疫情來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麼辦?

用藥期間如有規律定期到醫院檢查監測指標的患者,可電話聯繫醫生,根據醫生建議,可就近社區醫院檢查。如必須去定點醫院就診,建議根據各大醫院公佈的疫情期間門診開放時間預約就診、錯就診高峰,避免人口密集。

針對此次疫情,國家為方便慢性病患者,國家衛健委1月29日發出通知:對於符合條件的慢性病、老年病患者,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減少患者來院就診次數。遼寧省醫療保障事務服務中心1月29日也印發了《關於臨時調整省直醫保門診治療特慢病就醫結算服務流程的通知》:在保障醫療安全的前提下,定點醫療機構可以為患者開具最長三個月的特慢病診療處方,減少赴醫就診次數。

「身邊好醫生」疫情來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麼辦?

二、避免預防用藥,減少肝腎負擔及不良反應

自疫情開始至今,很多物資、藥品隔三差五遇到脫銷情況,尤其對於藥品,網絡常常有人傳播一些中藥或者西藥,那麼這些聲稱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中、西藥是否可以適當服用,以達到預防效果呢?對此,專家不主張普通大眾尤其老年人用這些藥物來預防。主要因為:

1 目前很多藥物並沒有充分的臨床證據或者實驗研究證據可以證明這些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即這些藥物真正能否對抗病毒無從知曉。

2 眾所周知“是藥三分毒”。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本身服用的藥物大多數就需要在體內經過肝臟代謝,最後經過腎臟排洩出體外。加之老年人的肝腎功能和青壯年相比較為低下,較易因代謝及排洩緩慢或有代謝及排洩障礙而造成藥物的體內蓄積,若此時再服用一些所謂的特效防疫藥物,豈不給本已脆弱的肝腎增加沉重的負擔,既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風險,又增加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實為“雪上加霜”

三、合理膳食,規律作息

老年人長期在家,應合理膳食,規律作息。疫情期間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營養及優質蛋白,健康營養的食物能增強機體對抗感染的免疫防線,自身免疫系統增強了,細菌病毒就很難再來打擾我們的生活。

「身邊好醫生」疫情來了,慢性病老年患者怎麼辦?

最後,我們謹記:勤洗手、多通風、多居家、少外出

(通訊員 張曉茹 二三里編輯 馬靜)

文章圖片部分來自網絡,用於公益傳播。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