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春》與《秋》淺談高家女性的命運

由三部長篇小說《家》、《春》與《秋》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早期的代表作,也是凝聚著巴金的親身經歷和豐富感情的在堅實的生活基礎上的藝術創作。

在三部曲中,巴金強烈批判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罪惡、腐敗與迫害,尤其是對封建舊禮教下女性的悲慘命運的極大悲憤,他不忍一代又一代的高家女性被封建制度殘害,就如他所說:“難道因為幾千年來這條路上浸飽了女人的血淚,所以現在和將來的女人還要繼續在那裡斷送她們的青春,流盡她們的眼淚,嘔盡她們的心血嗎?”,“難道女人只是男人的萬物嗎?”

這是巴金對高家女性不公平遭遇的呼喊,更是所有女性的心聲。

今天筆者將從社會因素、性格因素和女性意識的覺醒三方面談談高家女性的命運。


從《家》、《春》與《秋》淺談高家女性的命運


一、社會因素

社會小環境——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從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命運中可以很集中地反映出社會。在三部曲中,巴金有意識地把家庭制度作為社會制度的代表,所以在高家這個大家庭裡,我們看到了一個縮小了的社會。

高老太爺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代表,是這個封建大家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在高家,他就是權威、法律,任何人都不能反抗。而他也藉助封建權利極力維護著這個封建家族的秩序和興盛。

其實,除高老太爺之外,高家的每一位家長不但自己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思想迂腐,他們還是封建舊勢力的幫兇,如高老太爺逼迫覺新和瑞鈺結婚,造成了梅的愛情悲劇,此外他視僕人的命如草芥,強硬把鳴鳳送給60多歲的馮樂山做小老婆,導致鳴鳳跳河身亡。

高家三老爺高克明雖然是一個大律師,但同樣頑固不化,他逼迫女兒嫁給輕浮浪蕩的陳公子,當淑英違抗他的命令離家出走後,他又公然表示不會原諒:“在我看來二女已經死了。”

高家五太太更是腦子愚笨,她把自己所有的怨氣都發洩在女兒淑貞身上,她用自己的無情殘酷地折磨著淑貞,把她一步步的推向深淵。

她的腳,她的臉,她的聲音,她的態度,甚至她的性格,無一件不是這個家庭生活的結果,無一件不帶著壓制與摧殘的標記,無一件不可以告訴人一個小小生命被蹂躪的故事。


從《家》、《春》與《秋》淺談高家女性的命運


在這個封建禮教“吃人”的大環境下,每個封建家長又助紂為虐,他們麻木不仁,殘酷冷漠,他們不把女性放在眼裡,即使是自己的親身女兒,也會毫不憐憫地送進火坑;他們用滴著鮮血的雙手建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絞刑架並親手把女人送上絞刑架;他們每個人都是兇手,他們用封建思想這把無形的刀戕害著每個女性的靈魂和肉身。他們不惜犧牲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可終究這些犧牲也未能換來任何一個人的幸福。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的年輕一代的女性幾乎無一都具有純潔高雅的品德,他讚美她們,但又為她們的悲慘命運痛心,他期望通過作品來為這些女性燃起光亮,喚起更多女性的響應,也挽救更多女性的生命。

二、性格因素

除了外在的社會環境因素,高家女性個人的內在因素也是造成她們悲劇命運的關鍵。

01、軟弱

縱觀三部小說,我們可以看出高家女性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軟弱膽小,她們常年在封建舊思想的薰陶下,思想落後,膽小怕事,逆來順受,不要說反抗社會大環境,就是邁出高家公館的大門,她們都心驚膽戰,畏畏縮縮。


從《家》、《春》與《秋》淺談高家女性的命運


比如淑英,她不願意嫁給一個行為放蕩,品行不端之人,但她卻從無反抗意識,只是一個人自怨自艾,在悲哀與痛苦中受盡折磨,做些無用無力的掙扎。她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比如淑貞,常年招受母親的打罵,扮演著一個出氣筒的角色,她的眼神,她的一舉一動都透著恐懼與卑微,她無數次地默默忍受著母親的責罵,直到忍無可忍時也只是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條最無力的路。

不管是淑英、淑貞還是梅與蕙,她們認定自己就是軟弱、毫無辦法的弱者,就如她們自己所說:“我還有什麼辦法可想?我們都很懦弱,我們的命本來就是這樣”。換句話說她們潛意識中相信一切都是命運所定,女人就應該順命行事。

02、宿命論

黑爾默·林格倫曾說:“似乎人把事情看成是由某種力量促成,順理成章地發生,還是純粹出於偶然,然後人就把‘神’、‘命運’或‘機遇’加諸其上。”

自古以來,人類深受宿命論的影響,人們認為在人類諸多的神秘變化的命運現象中存有一些定數,即一切都是早已被註定了的,而在我國封建傳統思想中,宿命論的影響更為濃厚,尤其是對於女性,“三從四德”、“男尊女卑”規避著她們的一言一行,她們甚至把充滿血腥味的《烈女傳》看作是女性學習的榜樣。


從《家》、《春》與《秋》淺談高家女性的命運


所以一代代女性被宿命論的思想禁錮,並教育束縛著她們的下一代,如小說中的周氏所說:“人世間的事情就是這樣安排的。不如意的事多的很。一切全憑命運,誰也怨不得誰。橫豎做女人的就免不了薄命。大半的女人都這樣經歷過來的。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可想,我只求來生再不做一個女子。”

就連年輕的淑英同樣懷著悲觀的宿命思想:“其實不論挑哪一家都是一樣。橫豎我對自己的事情完全不能夠做主”,當面對自己的婚姻時,她絕望、無助地說:“我們都很懦弱,我們的命本來就是這樣”。

在周氏看來,上天早已註定了女人的薄命,唯一破解的辦法就是來世不再做女人,她們的宿命論毀滅了自己,也殘害了後代的女人。

三、秋天過去了,春天一定會到來

01、死亡也是一種抗爭

封建家庭的腐敗與迫害導致了無數無情的罪惡,毫無疑問,眾多的女性被迫成了犧牲品,

但正是這些女性的死亡也喚醒了更多女性的覺醒和對封建勢力的不妥協鬥爭,她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可以自己掌握,順從就意味著悲慘而死,反抗則就會有燦爛的春天。


從《家》、《春》與《秋》淺談高家女性的命運


鳴鳳雖然只是一個地位低下的侍女,但她自尊、自愛,她懷著幸福生活的希望。面對強勢的高家,她微薄的力量無以戰勝,但是她不願意屈服於惡勢力,被人踐踏,最終,她跳湖自殺來保全自己的清白。

鳴鳳的死對高家沒有任何的影響,但她的死是一種無聲的反抗,她用死捍衛了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她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向封建等級制度提出最嚴厲的抗議,更為任由擺佈的女性發出震撼人心的批判。

淑貞雖然身為高家的小姐,但她日日飽受煎熬與折磨,最後她同樣選擇死亡發出自己內心的呼喊,她用自己脆弱的生命向冷漠無情的父母和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發出抗議。

儘管鳴鳳和淑貞的死讓人痛心和惋惜,她們抗議的方式也太過極端,但這是當時時代下她們無奈的選擇,也是一定意義上的思想意識的覺醒與反抗。

02、春天是我們的

“姐姐,我真高興,我想告訴你:春天是我們的……”這是遠在上海的淑英寫給琴的信。

“春天是我們的”這是巴金創作《激流三部曲》的最大心願,他希望每個年輕男女都能奮起反抗封建舊勢力,都能頑強的生活下去,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春天。


從《家》、《春》與《秋》淺談高家女性的命運


琴是高家暗夜中的希望的火花,她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響,她上學堂學習新思想,力爭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此外,她還是高家眾姐妹的精神支柱和隱形力量,她的勇敢和鬥爭鼓舞著每一個高家姐妹,尤其是淑英和淑華。

淑英在琴的鼓勵下不再悲觀信命,任人擺佈,她逐漸意識到一味的順從與屈服只會促進自己的滅亡,而勇敢的自己做主,飛出囚籠才是希望之路,同時,她閱讀的越來越多的書報更是在理論上支持著她,她從以前的厭惡與恐懼命運轉變為現在的掌握自己命運的勇氣和決心,最後,淑英逃出高家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小說中的淑華,她不畏懼高家的舊勢力,敢說敢做,並積極的吸取新知識來武裝自己,淑華代表著更多的覺醒的新時代女性。

高家的女性宛如一顆顆生長的花樹,從發芽到枝子長成,現在已經開出美麗的花朵,而更多更美的花朵也指日可待。

“並沒有一個永久的秋天。秋天過了,春天就會來的”。巴金已經嗅到了春天的氣息,我們每一個女性也都相信春天很快就會到來。


從《家》、《春》與《秋》淺談高家女性的命運


四、結語

文學是一種社會創造物,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或“效用”,它不再單純是個人的事情,所以文學作品中所提出的大多數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社會問題。

巴金通過三部曲提出的女性的命運問題,也是自古以來大多數作家所關注的問題。不過,讓人欣慰的是當代的大多數女性已經實現了精神和經濟的獨立,她們不再依附任何人,她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活得多姿多彩。

但是還是祝願所有的女性都能一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