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期,西藥「盤尼西林」有多珍貴?

龍的傳人2042839


盤尼西林(Penicillin),即我們熟悉的青黴素,抗菌素的一種。

青黴素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種抗生素。相傳我古代唐朝時期,長安城的裁縫就經常把長有綠毛的漿糊塗在被剪刀割破的手指上來促進傷口儘快癒合。現在我們不難理解,這是因為放置久了的漿糊會產生綠毛(實際上是青黴素素菌),而這些“綠毛”則具有殺菌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人類最早使用青黴素的記錄。

在古代社會,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很多人因為意外傷害或自身疾病而由於得不到藥物的抗菌處理而斃命。

舉個例子說,在當時條件下如果某人得了一般性的炎症比如不小心被利器刺傷或得了肺炎之類的疾病,由於沒有抗菌藥物的有效干預,病人或傷者往往只能是自認劫數難逃,坐以待斃
(青黴素的最早發現者,英國著名細菌、生物化學家 亞歷山大-弗萊明)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40年代,一直持續到人類發明第一種有效抗菌藥——青黴素。

青黴素的發現及應用史

實際上青黴素的發現也是一次“無心插柳”。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Fleming),最早在實驗室研究中發現了青黴素,但限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弗萊明沒能夠把青黴素單獨分裂出來;

——1929年,弗萊明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出來,但卻沒有受到科學界的足夠重視。後來弗萊明開始培養青黴菌菌株;

——1939年,弗萊明將菌株提供給準備系統研究青黴素的英國病理學家霍華德-弗洛裡和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

——1940年,弗洛裡和錢恩通過藉助小白鼠試驗,發現了青黴素的致死病菌原理;
(青黴素分子結構式)


——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一點點青黴素,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突破,但即便如此,人類離青黴素大規模臨床應用還差距甚遠;

——1941年,澳大利亞病理學家瓦爾特弗洛裡在美國軍方的協助下,將青黴素的產量由原來每立方厘米2個單位提高到了40個單位;

——1941年,霍華德-弗洛裡和錢恩發現了青黴素對某些人會產生過敏反應,所以在實際應用前必須做皮試。

之後弗洛裡在一種甜瓜上發現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黴素的黴菌,並用玉米粉調製成了相應的培養液。

——由於有這些理論及實踐參考,美國製藥企業在1942年開始大批量生產青黴素。

——1943年,製藥公司又發現了新的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

青黴素二戰時大規模的應用及意義

1943年10月,弗洛裡同美國軍方簽訂了首批青黴素生產合同。

青黴素問世之前,二戰戰事頻繁,傷亡慘重,許許多多傷員由於無法得到有效的抗菌藥而殘死戰場!

而青黴素的橫空出世,則直接結束了這一局面,甚至影響左右了二戰的勝利走向。

由於青黴素的廣泛大面積使用,拯救了數以千萬計人的生命。到1944年,二戰末期,青黴素的有效供應已足夠治療二戰期間所有同盟國的士兵,這對於抗擊德意日法西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由於青黴素的問世使得好多受傷士兵免於聽天由命的悲慘處境。除了傷員,青黴素在二戰時的公共領域也開始廣泛應用。

有人曾說原子彈、雷達、青黴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影響人類最深遠,最偉大的三項發明。一個可以殺人,一個可以保命,一個可以救命。

前二戰時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過“青黴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最重要的救命藥;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其戰時價值堪比黃金有過之而無不及!
(電影《盤尼西林1944》劇照)

我國曾在2008年上演過一部電影《盤尼西林1944》,講的就是抗日戰爭時期,敵我雙方為了爭奪兩箱珍貴的盤尼西林(青黴素)而展開的一場殊死較量。由此可見青黴素在戰時的重要性。

時至今日,青黴素依然是全球範圍內普遍廣泛應用的臨床抗生素之一!


小司馬說


二次大戰時,共有26項技術革新式的重大發明,主要是武器方面的發明,其中有22項是德國人取得的,小到自動步槍,大到巡航導彈,剩下是美國、英國、蘇聯的發明。但是這些發明都是傷害生命的武器,戰場上有2個目的,一個是殺死敵人,一個是保全自己,所以除了殺傷敵人外,後勤保障一定得供應上。

圖為盤尼西林發明者弗萊明。

戰場上有句話:外行看戰術,內行看後勤。並不是部隊有多少飛機大炮才厲害,還要看部隊吃什麼,穿什麼,受傷能否及時得到救治,這才是會打仗的將領考慮的問題,那種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不叫會打仗。二戰中救人的發明,最牛掰的就是盤尼西林,俗稱青黴素。

盤尼西林在二戰時是軍管藥品,那時中國是盟國,跟美國關係不錯,能搞到一點貨,但是市面上十分稀少,都在黑市上交易,據說在貨源充足的情況下,一般一支盤尼西林4塊大洋,貨物緊缺的話再多錢也無處買。圖為北京的中央防疫實驗樓,接受美國的援助1948年正式生廠盤尼西林,但是量很少。

相信大部分人都注射過青黴素,感冒發燒,有炎症,注射青黴素就能康復。在沒有青黴素這東西時,一個小小的發燒都能引發人死亡,相當於絕症。而青黴素是一種抵抗細菌感染的抗生素藥,在民國時期,一些富裕的家庭都會積攢盤尼西林,這玩意兒是硬通貨,跟黃金似的。

二戰時蘇聯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大將在烏克蘭視察時,被叛軍打傷,後傷口感染,斯大林礙於面子未向美國人進口盤尼西林,這位可並列朱可夫樣的人物就這樣病死了。

所以戰爭年代有實力的家庭,都會攢黃貨,就是黃金,黑貨,就是鴉片,再就是盤尼西林,能救人命的。1928年英國人弗萊明就發明發青黴素,但從發明到應用是需要時間的,而人類科技的進步往往是通過戰爭來催發的,青黴素也是在1942年才在生產車間正式量產,而青黴素也拯救了大量美國人。

有人統計,二戰時一個日本兵消耗1公斤後勤,而一個美國兵要消耗600公斤後勤補助。

在太平洋戰場,熱帶雨林被蚊子、螞蝗盯咬很容易發燒,青黴素一打就好了,在歐洲寒冷的天氣凍傷後,青黴素一打也好了,但是日本兵就沒好運氣了,得了瘧疾就只能等死了,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美軍死亡1000多人,日軍死亡2萬多人。所以戰爭中,殺人的固然重要,但是救人的更重要。


圖文繪歷史


還是先簡單談一下抗菌素

抗菌素是某些微生物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的代謝產物,具有殺滅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抗戰期間美國生產的盤尼西林應該是使用原始的(今天認為)微生物培養液中提取。

本品對各種螺旋體和放線菌有強大的抗菌作用。低濃度可以抑菌作用,高濃度則強大的殺菌作用。每支含20、40、80、100萬單位。

這項由英國人發明的藥物於1943年美國施 貴寶公司改進生產工藝後,終於大量的生產,價格由剛開始的1支40萬單位可以賣到5英磅下降到1美元.毎支(40萬單位)。

在這之前,臨床都是使用一種白色或者黃色的結晶性粉未一一磺胺嘧啶。連當時的美軍上將作個小手術也只能用磺胺消炎。盤尼西林的稀缺程度可想而知。
抗戰中,中國戰區已經有消息傳出這種藥物的神奇作用,但是,太稀缺,大部分的傷員只能用點酒精、紅藥水、連磺胺約都稀缺。

據說,這種盤尼西林只能到香港黑市上買,只能用小黃魚(約一兩黃金)一條買一支。每天打三支則要三兩黃金。

國軍第五軍的200師師長當時如果有盤尼西林打二支,堅持到國內是沒有問題的。


可惜,天不假年。


良人執戟2


當時市場上4瓶要1兩黃金,很牛的,可當硬通貨流通


太陽125933863


盤尼西林,即青黴素,一種高效的抗菌素,在戰爭期間當然珍貴無比。打仗嗎,傷者巨多,無論是傷口的處理,手術的消炎都需要盤尼西林。在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和我們的抗日戰爭中,盤尼西林更視如珍寶。


業餘國際問題專家


這不是廢話嗎,一瓶等於一條黃金那是因為戰爭短缺嗎!啥意思?現在也要一條黃金嗎?沒人否定它的功勞,但你也不要否定別人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