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諾貝爾獎得主看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摘要:當今,大家越來越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甚至連三四線、農村等地區也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教育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實際上,一二線城市的家長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為孩子找輔導老師或進行其他的專項學習輔導。面對教育競爭的低齡化,孩子的輔導中最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筆者根據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分析一些方法和經驗。

家長必讀 | 從諾貝爾獎得主看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世界各國的諾貝爾獎得主們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老人:“你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你認為最主要的東西?”這位老人說:“在幼兒園。” “在那裡你學到了什麼呢?”老人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 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了事要表示歉 意,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等。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從老人的一席話中,不難看出,幼兒園期間培養的一些良好習慣對未來的成長極其重要。那老人說的幼兒園期間的收穫都有哪些方面呢?其實主要包含了分享、誠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實際上,在幼兒園階段的學習中,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比別人更早的學習更多的知識,往往扼殺了孩子愛玩和自我探索等天性,採取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反而南轅北轍。通常這樣的孩子可能剛開始走的快一點,但一定走不遠。

下面,我們來看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分享、誠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分享

關於分享,我國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教育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學會具有同情心,學習互幫互助,共同分享。孩子的行為習慣是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作為幼兒教師需隨 時觀察、隨時引導、隨時幫助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分 享”,逐漸消減掉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心態,從而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通常,家長們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場景,比如在家裡分配水果、食物等,也可以通過一些遊戲中的情節去引導孩子建立初步的分享意識。在分享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上來思考問題,感受別人的情感及願望,從而建立起正確的、積極的自我內心體驗。

在家裡,可以讓幼兒幫助家長做一些簡 單的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子、安放碗筷、遞東西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觀察 到,幼兒漸漸學會並熟練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在情感 上也漸漸體會到了勞動時的辛苦與幫助別人後的快樂。


二、誠實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稱為孩子良好的榜樣。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我們要求孩子誠實,首先父母在平時與孩子接觸中注意不要對孩子說謊,當孩子已經意識你可能說謊時,我們敢於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孩子。我們父母之間或我們與他人交往時,也要儘可能不當著孩子的面說謊。我們的體會是,不能要求孩子做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件。

其次,對於孩子撒謊犯錯時要及時糾正。孩子完全不撒謊是不可能的,孩子有時撒了謊不一定是壞事,每當她撒了謊,我們重要是分析孩子說謊的原因,多從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問題,並及時加以調整和改進。

再次,要了解孩子和幫助孩子。家長要主動了解孩子的內心和需求,對於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能很好地得到滿足,孩子就不會通過欺騙家長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於確實不能滿足的要求,我們耐心說服,說明原因,而不簡單地說不行。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家長應該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培養。並且,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幼兒園、小學生處於低齡時期,是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機。孩子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強,可塑性很大。研究發現:人們習慣的養成最少都需 要21天的時間,而且還要反覆地進行重複。這個過程是枯燥的,也需要家長的耐心和不斷鼓勵。

同時,家長也要樹立榜樣的作用。如今,手機幾乎從不離身,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玩手機對孩子起到了極其負面的引導作用。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努力稱為孩子們的榜樣。通過陪伴孩子學習、娛樂、講故事等,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孩子習慣培養的早期,這種陪伴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積極鼓勵表揚。鼓勵和表揚可以增強孩子的信心,豐富他們內心的收穫感。因此,在學習習慣養成的過程中,要積極的鼓勵和表揚,引導他們學習良好的習慣。


從獲得諾貝獎的老人們的一席話中,我們也瞭解到了孩子幼齡階段中分享、誠實和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性。所以,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地方法和目標。否則,有可能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