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

纪录片《中国剩女》是由两位以色列女导演历时四年拍摄而成,真实记录了三个女孩因为不愿意嫁人而成为被打压的“剩女”的事情。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三个主人公分别是北京律师华梅,电台DJ徐敏以及大学老师盖琪,三人都由于不想结婚而被诟病,遭到了周围大部分人的打压和欺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华梅,她今年34岁,出生于山东滨州无棣县大山镇的小农村。华梅接受过高等教育,是北京的一名律师,但是因为她没有找到喜欢的人,不愿意结婚,而成为了全家、甚至是全村打击的对象。

华梅的父亲曾为女儿的高学历感到骄傲,但是也由于华梅长时间的单身,让他觉得女儿读书读傻了。

姐姐说出:“没结婚再怎么幸福都不叫幸福”。她甚至教唆自己的儿子喊华梅为“光棍姨”。就连村里的人都对她指指点点,说她对不起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历史发展到今天,在大社会下,女性已经摆脱了从前三从四德的卑微地位,但是却被“婚姻”死死地禁锢住。有太多人认为,女性不结婚,就等同于犯罪,要遭到所有人的批评唾弃;有太多人认为,婚姻是通向幸福的唯一手段,女性不结婚,就失去了获取幸福的权利。


“剩女”,是对女性最大的歧视


剩女,是那些大龄女青年得到的一个新称号,她们被称作单身派。而在日本则称为被男人丢弃的女人。

在大部分人的理解里,剩女就是被社会、婚姻、男性剩下的。根据资料调查,在中国,大家能接受的未婚年龄最高是27岁。当女性超过了27岁未婚,则被贴上“剩女”的标签。

而一旦被贴上了剩女的标签,即便是有高学历、高收入,有车有房,也被理所应当地归入社会弱势的一方,失去了所有的选择权。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剩女”这个词,是对大龄未婚女性群体最大的歧视。

纪录片《中国剩女》中的主人公华梅,在全家的压力胁迫下,回到北京后踏上了相亲的道路。但是她没有想到,她的年龄、学历、职业,竟让她成为婚恋市场最不吃香的人。

在最初接触到大型婚恋网站的顾问的时候,华梅针对自己的另一半,提出了两个要求:尊重女性,受过良好教育。

可是仅仅是这两个条件,就被婚恋顾问大泼冷水,甚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人格摧毁。

顾问说:“你年纪很大了,长得也不漂亮,很强势,你不要自欺欺人了,要温柔一点。”

“34岁谈对象,35岁结婚,36岁生小孩,满打满算你也是个高龄产妇了。”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婚恋顾问根据华梅的情况估算她在婚恋市场的价值,而估算的结果是几乎已经不值钱了。

随后华梅去相亲,遇到了希望掌握话语权的男士,遇到了怕她太强势而拒绝的大妈……这一切都像刀子一样扎在她身上,而家里又不断地施予压力,最终她在镜头面前大哭,溃不成军。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我还是要奋力奔跑,就像逃生那样。剩女也好,单身狗也好,别人的催促也好,你要不停地和他们去战斗,你可以打胜一个又一个,但是那个地方有千军万马。好端端的人生过成这样,就是因为不结婚的问题。我过着一种战斗的生活,逃亡的生活。”

这番话,让不少人产生共鸣,也让不少人感觉窒息。

因为年龄大不结婚,所以活该被嘲讽。因为年龄大不结婚,所以地位低人一等。因为年龄大不结婚,所以注定晚年凄惨。

我们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放下对大龄未婚女性的歧视,不再以“老女人”“剩斗士”这样侮辱性的词语来称呼她们?

我们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尊重他人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不是再妄断他人幸福与否?


婚姻到底是什么


任何一个独居的且表现出不渴望婚姻的人,在我们这个时代,几乎心照不宣地地被认为是可怜和有问题的,这种想法造成了当代集体性的灾难。

前段时间,陈乔恩在综艺节目《女人30+》上说自己的单身生活很有趣。但就是这一番话,成为了别人攻击她的理由。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大龄未婚的人被嘲讽,可是已婚的人呢?他们是否又真的知道结婚是为了什么?

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你们当初是为了什么而结婚的?

其中有一个令人特别心碎的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需要问的吗?

心碎的原因是,结婚这件事,大到能改变我们的一生。但就是这样重大的决定,却有很多人不知道做这个决定的理由。对他们来说,结婚只是人生中,顺其自然的一件事:年龄到了,就该结婚了。

在现实生活中,少数不赞同这个观点的人,就“活该”被逼婚了。

柳岩在综艺节目《野生厨房》上,谈到了自己的前经纪人。姑娘30岁了,却迟迟不肯嫁人,她的父亲因为这件事大动肝火,后来心脏病发住院了。父亲强烈要求她结婚,无奈之下,她只得匆匆嫁人了。她的结局,柳岩没有说,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从我们身边人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探寻到一些真相。

我朋友的姐姐,因为到了25岁还没有结婚的念头,就被家里人逼婚。在三个月内,跑了几百场相亲,最后终于招架不住,就顺应家里人的意思,跟一个只见过两次面的相亲对象结婚了。

但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老公三观极为不正,又自私自利,从来不会考虑她的感受。在婆婆对她恶语相向的时候,他也置之不理,并对她说:“不管我妈说你什么,你都要接受,你要是敢顶嘴,我就敢对你动手。”

有一次她婆婆竟当着她的面,数落起她的父母。她实在受不了了,便跟婆婆吵起来。这一幕刚好被下班的老公看见了。她老公二话不说,就朝她扇耳光,并把她拖到角落拳打脚踢。

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从那以后,拳打脚踢就成了家常便饭。

幸运的是,她终于鼓起勇气,跑到了警察局报警,最后也离婚了。

这是噩梦的结束,也是她人生的翻盘。

我不知道婚姻到底是什么,但是我知道婚姻绝对不是要让一个人变得不幸,不是让人生充满噩梦,不是让命运从此停留在食之无味的阶段里。

婚姻,只是一种人生状态,是每个人的权利,它不代表衡量幸福的标准,它不是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必须追寻的东西。

不结婚,是一种自由。不结婚,不是一种罪过。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如果婚姻会让我的人生充满黑暗,那我为什么不能选择一个人,积极快乐地向前出发?


我不结婚,也不比谁弱


有一个女人,她一辈子都没有结婚。

她起初只是一个服装店的女工和酒吧驻唱,后来凭借自己的双手打造了风靡全球的品牌。

她设计了一款举世惊艳的小黑裙,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款人工合成的香水。

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大部分女性都秉承着嫁人是唯一的出路的时候,她已经意识到男人不是唯一的依附。

这个出生普通的姑娘,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创造了属于自己人生的奇迹,成为了时尚帝国的掌门人。她用自己一生的事迹,告诉世上所有的女人:女人不结婚,也不会比谁弱。

她就是香奈儿,一个一生充满奇迹的女人。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香奈儿戴着自己设计的帽子


1971年,香奈儿离世。但时至今日,香奈儿品牌仍然倍受追捧,香奈儿女士说过的话也留存至今:

“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儿,也可以没有多少衣服可供选择,但你一定要拥有一件最重要的衣服,那件衣服叫‘自我’。

当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成为香奈儿。但是,所有的女人自始至终都要像香奈儿一样明白:保有自我,经济独立,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底气。

也只有经济上不依附于他人,精神上独立于自身,你才有底气去说出:我不结婚,不会比谁弱;你才有更多选择的余地,而不是只能被动地选择。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在普遍人的理解中,婚姻就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只是一场商业交易。在这种理解下,很多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重要出路,所以才会催生出“不结婚是没有出路的”这种错误观念。

实际上,有很多单身女性,她们处于社会高层、拥有高学历和高收入,已然活出了多少人眼中的成功人生。即使是那些未婚的小白领,她们都有自己的心中的诗和远方,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生,而不是寄希望于婚姻。

我姐姐是一本院校毕业,目前是一个高企员工,虽然她不是很富裕,但是用她的话来说,她觉得自己奋斗得来的人生,已经足够幸福了。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当我父母对她逼婚的时候,说:“你不嫁人,那你以后要怎么办?”

她特别自信地跟我父母说:“我可以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我还能够养你们。”

好的人生,是自己活出来的,不是婚姻带来的。

我很喜欢香奈儿说的一句话:

“我从不是一个女英雄。但是我选择了我想成为的样子,而我现在正如自己所愿。即使我不被爱、不讨人喜欢又能怎样。”

我选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即使不结婚,那又怎么样。


结语


不结婚,不是人生的一种缺陷。

不结婚,也不代表我们就是社会弱势群体。

不结婚,更不代表着我们的人生就不会幸福。

婚姻仅仅是一种人生状态。我们不结婚,只代表着,我们选择了其它生活的方式,我们进入了其它的人生状态。

《中国剩女》中的华梅,到最后,勇敢地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结婚,出国攻读硕士。

生活本来就有千百种面孔,单身的人只是恰好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那种。

我不结婚,是我选择生活的自由。


《中国剩女》哭诉“逃亡一样的未婚生活”|我不结婚,我有罪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