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落魄时被一寡妇所救,并认其为干娘,后来此人结局如何?

赵信义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出生在今辽宁省海城市,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父亲,张作霖乳名叫老疙瘩,但他更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出身贫寒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赌徒,后来因为赌博欠债没人杀死。张作霖的母亲便带着他回到娘家生活,聪明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给小动物看病,成为了一名小兽医。

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当时天下大乱,张作霖从一个绿林好汉到雄霸一方的“张大帅”,这里面不仅仅靠的是运气,也离不开他艰苦不懈的奋斗。

话说张作霖出社会得早,早就领略了时间的人情冷暖,这让他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油条。他最坎坷的一生莫过于在16岁流浪时,在这段时间里,他常常挨饿受冻,差点因为吃不上饭而饿死,幸亏当时有一个寡妇救了他。

张作霖在16岁时来到了营口这个地方,他本来想找份工作,但没人要他干活,被逼无奈的他只能在营口这一带流浪。有一次他好几天都没有吃上一口饭,就在他马上就要撑不住时,他发现了一个让他填饱肚子的机会。

原来当地的麦子已经成熟了,很多大户人家在雇人来收割麦子,这些工人都是包吃住的。张作霖看着这些人有吃有住,心里盘算着在他们吃饭时混进去跟收麦子的工人一起吃饭。

刚刚开始根本就没人注意到这个来蹭饭吃的人,但每天张作霖到吃饭时间就跑进来混吃,吃完就跑了。多次以后还是被工人们发现了前来蹭吃的张作霖。

对于这种只是蹭饭吃,而不干活的人,工人们非常气愤和恼火。一帮人把他拉出去爆揍了一顿,把张作霖打得鼻青脸肿的。

这家主人是个寡妇,因为老公姓孙所以别人叫她孙寡妇。当她听到外面的吵闹声后,就跑出去看是怎么一回事。她出到外面看见一帮人围着张作霖是一顿爆揍,觉得他非常可怜。

于是孙寡妇上前去,把众人分开,问清缘由后,让工人们停止对张作霖的殴打,还亲自到厨房拿来了饭菜给张作霖吃。因为是太饿的原因,张作霖一件吃了两大碗米饭后才感觉到饱。


吃饱饭后,张作霖来到孙寡妇面前,直接跪倒了她的面前,留着泪说到:要不是大娘为我解围,也许我会被打死,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于是张作霖就认孙寡妇为干娘,并立下誓言等自己发达后,一定会回来报答她。对于张作霖的誓言,孙寡妇并没有放在眼里,因为她救助张作霖根本就没打算让他回报。

张作霖后来落草成为了绿林好汉,因为势力逐渐壮大,清政府无力清剿他们,于是选择了招安的方式把这些绿林好汉全部编入清军当中。在义和团运动中,张作霖因为有功得到步步高升。

张作霖管理的部队纪律严明,在当时比较有名气,让很多青壮年人前来投靠他。就这样张作霖通过不懈努力,他的势力越来越大,到了后面已经逐渐控制住整个东北,成为了当时军阀中最大的一股力量。

张作霖发迹后,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许下过的诺言,他带上厚礼亲自到孙寡妇家感谢她当年的救命之恩,并在好的地段给孙寡妇买了一座宅子。

逢年过节,张作霖都要亲自去到干娘家中陪伴她一起过节。如果张作霖实在是不能前去看望干娘,他也会派人拿着礼物去看望。



孙寡妇去世时,身为大元帅的他还亲自前往孙寡妇家参加葬礼,这个举动不得不让人佩服。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张作霖也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


观景说史


理科男答历史。

这个寡妇对于张作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她,可能就不会有张作霖这个东北王的出现。

张作霖是公认的传奇人物,1875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中,13岁那年父亲被人打死,14岁时就已经能挣钱养活自己,21岁加入了绿林董大虎匪部,成为一名土匪。后来久经沙场,没多少年就成为了东北王。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张作霖14岁时候发生的事情。

话说13岁那年父亲被打死后,母亲带他去了外祖父家,没多久,他母亲嫁给了一个兽医,也就成为了他的后爸。当时张作霖正处于叛逆期,不同意这个后爸,就经常和他吵架,母亲不向张作霖,还出手教育张作霖。于是张作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去了高坎镇。

对于一个还是15岁孩子来说,这一切都太难了。因为没钱,只能流浪,后来他看见有一群长工在吃饭,他也假装是长工,在那混饭吃。但是纸包不住火,终究被发现了。正被人驱赶之时,主人来了,这个主人就是孙寡妇,因为可怜张作霖,就同意让张作霖留下,张作霖非常的感动,认了她为干娘。

4年后的张作霖投靠了清军,不久成了一名哨长。20岁,回乡当了兽医,这时候娶了张学良的母亲赵春桂,赵春桂是赵家庙地主家的二女儿,也是张作霖原配。

21岁加入匪部;25岁因义和团运动,他在赵家庙组织了一个保险队,专门保护附近村庄的安全,这些村庄也叫“保险区”。在这期间,张作霖受到了众多好评,从此声名鹊起,队伍也逐渐扩大,从原先的几个村庄到后来的二十几个村庄。

也就是这股原生力量,推动着张作霖的不断强大,1919年张作霖44岁,终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但是随着他的声名显赫,他也没有忘记当初给自己饭吃的孙寡妇,每年都会派人去给孙寡妇送钱救济。1924年的时候,孙寡妇去世,因为战争没能亲自前去祭拜,但还是派人去表达自己的心意。

张作霖不忘本,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正是因为这点,才能让他汇聚如此强大的力量,坐拥整个东北。


理科男读历史


混吃的小男孩

1889年的一天,东北营口高坎镇一户孙姓大户人家的院子里,吵成了一片。一个14岁左右的小男孩被一帮穿短衫的围在中间,拳打脚踢,旁边还有一个管家模样的在大声叫着:打死这个小杂种,不干活,还来混吃的。


小男孩跑着头蹲在地上,一边躲避着向他招呼的拳脚,一边还将手里抓着的馒头塞进嘴里,看来是真饿坏了。一会儿,小男孩的身上、头上就被帮工们打得头破血流了,看起来挺吓人的。

正在这时,一个30岁左右的少妇刚好从院子外走进来,看到围着的一群人,走过来看个究竟。看到少妇走过来,人们都自动的让出来一条路。原来,这少妇就是孙姓大户家的一个寡妇,丈夫死后,留下了一些田产,日子过得还算凑合。

人们让开后,孙寡妇看到了小男孩子,虽然,满身脏污,还有血混在一起,但看起来也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孩子,只是明显有些缺少营养。孙寡妇问了下情况,原来,这小孩每天中午都会混在帮工里来吃饭。开始几天,由于打短工的互相并不熟悉,所以没发现他,可是后来,大家都发现他只是吃饭时才来,上工时谁都没见过他。互相之间一说,就把小男孩混饭吃的情况给搞清楚了。小男孩自然免不了被一顿打了。

这孙寡妇没有孩子,看到这小男孩就有了恻隐之心。她制止了人们对小孩子的责打,并告诉小男孩,他每天都可以来她这里领饭吃。

这小男孩就是落难的张作霖

张作霖的爷爷张发,原本还有些家产。张发死后,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也分了一份家财,不过,这张有财却是一个游手好闲之徒,吃鸦片还好赌,很快就败光了分得的那份家财,还欠了一屁股赌债。

债主讨债不成,加上与他又有些仇,张有财就被债主给害死了。张作霖的母亲只好带着四个孩子(张作霖有两哥哥和一个妹妹)回了娘家。为了贴补家用,张作霖和他的哥哥只好外出找生计。

这张作霖也受了父亲的影响,有些游手好闲,挣点钱也被输得精光,有一段时间落得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前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段时间。

张作霖对于孙寡妇的收留很感动,遂认为孙寡妇为干娘。白得一10多岁干儿子,孙寡妇也很高兴,对张作霖也是百般照顾。

干儿子成了“东北王”

张作霖虽然眼前落魄,但后来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了:张作霖成了东北的大军阀,成了所谓的“东北王”。

张作霖发迹后,对于曾帮助他的人还是知恩图报的。张作霖派人找到了干娘孙寡妇,为他购置了大量的田地以及房产,让孙寡妇过上了更衣食无忧的生活。

同时,张作霖在当地让人大肆宣扬孙寡妇的善心,孙寡妇在当地可谓是名利双收。孙寡妇百年后,张作霖也以孝子的名义厚葬了孙寡妇。

张作霖作为一代军阀,历史上的评价有毁有誉,但是,人们对他知恩图报这一点都是一致赞扬的。孙寡妇晚年能得一孝顺的干儿子,说明与人为善的人也终有好报。


挚守静笃


我们后来风生水起,光彩照人的 张作霖大帅早年间生活极为落魄,他兄妹四人,他的父亲是赌徒,还吸食鸦片,张家欠了不少债,张作霖的父亲最后被债主害死时,他只有十三岁。十五时为生活所迫去学木匠,但张作霖却心不在焉,经常偷懒,后来被师傅扫地出门。

张作霖当时家徒四壁,已无安身之所,只好在街上乞讨流浪,经常吃了上一天都吃不上饭,日子窘迫不已。一天,在他流浪到一个名叫高坎村的村边时,看到田梗上🈶一群人正在吃饭,他估摸这些人是村里的地主的长工。就灵机一动,也假装长工,上前端了一碗饭就吃。可还没吃完就被地主家发现了,因而就逮了起来。



这高坎村🈶名姓孙的寡妇,看张作霖形容憔悴却气宇轩昂,于是向地主说好话,救下了张作霖。之后,孙寡妇看张作霖可怜,每天都会给张作霖送饭吃,这让走投无路的张作霖大为感动,于是主动认孙寡妇做了干娘。 后来 ,张作霖又学了一段时间的兽医,结果被居心叵测的人陷害,差点送命。

迫不得已,又投身军队,在宋庆毅军中当了一名骑兵。甲午战争,清败日胜,张作霖又逃回了家中。生活无着落, 张作霖上山当了土匪,似乎他🈶与生俱来的领导能力,在自己苦心孤诣的经营下,慢慢壮大了自己的势力,终于占据了东三省。成为煊赫一时的东北王。



这时候,他的干娘孙寡妇家中却变生不测。她的村子由于接二连三地被土匪、兵痞洗劫,这孙寡妇的日子极为艰难,已经揭不开锅了。 张作霖听闻后,立即派左右将孙寡妇接到张府居住。而且,依然以干娘称呼孙寡妇,张府上下慢慢知道了张大帅与孙寡妇的渊源,对孙寡妇都十分尊重。这让孙寡妇晚年过上了养尊处优的日子,享受到了生活的快乐。

张大帅不仅为孙寡妇养老,还为她老人家送终,并且到她撒手人寰时都没改变过干娘的称呼。

孙寡妇能有这样的结局,自然是因为在张作霖落难时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而张作霖也是知恩图报的人,给予了孤苦无依的孙寡妇最好的回报。


希望星晨58298869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张作霖的外公是个生意人,游走多年也小有积蓄。

按理说,维持一家的生活问题应该得是绰绰有余,可张作霖的父亲偏偏是个游手好闲的赌徒,不仅败光了祖上的家产,还把家里仅有的家当都拿去输了个精光,甚至还欠了一屁股的外债。

但是在张作霖1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后来他就和母亲一起相依为命,不久,母亲就重新嫁人,他的继父经常打骂他,张作霖受不了了,就离家出走。


张作霖离开家门后,就跟着车队来到了高坎镇。但是他身无分文,饿着肚子流浪了三天。在游荡之中,他到了一个叫滚子泡的地方,他看到在一户人家的门前有一群工人聚在一起在吃东西,张作霖就悄悄混进了人群之中,偷偷拿了一些东西吃。

当时,这群工人各吃各的,没有注意到人群中多了一个混子,张作霖就在这里偷吃了三天东西。后来被这些民工发现之后,被暴打一通,差点丢了小命。


这些民工是一个姓孙的寡妇雇来干活的,当时的张作霖只吃饭不干活,当然被民工暴打。幸得闻声赶来的寡妇相救,张作霖才捡回一条命。

没想到,寡妇看他可怜,就收留他,给他口饭吃。双重施恩,张作霖无以回报,立即下跪,认了寡妇为干娘。


后来,张作霖离开了这里,但孙寡妇的恩情却一直没有忘记。后来,张作霖发迹了,给孙寡妇置办了大量田产,让孙寡妇晚年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江水趣谈


这个事还要从张作霖年轻时候说起,那个时候的张作霖还不是虎踞东北的张大帅,只是一个日常温饱都成问题的闲人。

张作霖也是贫苦出身,小时候家里面也穷,没上过几天学,后来张作霖的父亲被赌徒给打死了,父亲的身死对于张作霖本就贫苦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后来张作霖只能早早的进入社会谋生。


在张作霖开始他的土匪生涯之前,也是什么都干过,比如木匠、卖包子,还有做兽医,而张作霖认一位老太太做干娘的事,也是发生在这段时期。

年轻人对外面的世界都有一种向往,想着出去闯荡,年轻时候的张作霖也一样,总想着外出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张作霖就怀揣着梦想出外谋生了,他来到了一个叫做高坎镇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张作霖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谁也不认识,也没个亲戚,只能靠打短工为生,但这也不是法子,吃饱饭都困难。



后来,张作霖在一个村子找到了一个“吃饭的地方”,这个村子里有一个姓孙的人家,财主家庭,家大业大,家里面雇佣的伙计多,平常伙计们就是吃大锅饭,张作霖就开始在这儿蹭饭吃,开始的时候,这些财主家的伙计觉得张作霖可怜,也不容易,就让他跟着吃,结果后来张作霖来的次数多了,这些伙计们就把张作霖给赶一边去了。


后来,孙家的老太太也是心慈的人,觉得张作霖也可怜,于是就嘱咐家里的伙计们不要赶张作霖,让他有口饭吃,后来,张作霖觉得不能白吃饭,就帮着孙家做些放牛赶羊的活,而孙老太太有时候还帮着缝补衣服之类的,这让孤身一人出门在外的张作霖心中很感动,就认了孙老太太为干娘。



后来的张作霖如何了,我们也很清楚,一代枭雄人物崛起于东北,权势尽在手中,而这个时候的张作霖也没有忘记在自己落难时帮助过自己的孙干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仅平时送一些钱财于她,而且帮助她的孩子谋取差事,在她去世时,张作霖自身脱不开身,便派遣一位副官带着钱去孙家参与葬礼,进行隆重安葬。


說与山鬼聽


张作霖早年间生活极为落魄,他的父亲整日里沉迷于赌博,而且还吸食鸦片,因此张家欠了不少债,而张作霖的父亲最后也被债主害死。这一年,张作霖只有十三岁,他家中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年幼的小妹。


在张作霖十五岁时,他的母亲要求他去学木匠,但张作霖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因此他经常偷懒,最后张作霖被他的师傅赶了出去。

孙寡妇的一饭之恩

这时候张作霖实在是没有脸回家,因此他就在街上乞讨流浪,经常一天都吃不上饭,日子过得十分落魄。

在他流浪到高坎村时,看到庄稼地旁边有一群人正在吃饭,张作霖估计这些人是村里的地主雇佣的劳力,他就假装是这家人雇的劳力,上前拿了一碗饭就吃,结果还没吃完就被主家发现了,因此就被抓了起来。

这时候有一位妇人救了张作霖,这人是当地村里的一名姓孙的寡妇。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孙寡妇看张作霖可怜,每天都会给张作霖送饭吃,这让张作霖大为感动,于是他认孙寡妇做干娘。


孙寡妇的结局

此后张作霖又当了一段时间的兽医,结果却被人陷害,险些送命。后来他又在宋庆毅军中当了一名骑兵,但遭逢甲午战争,清军被日军打的大败,张作霖趁机也逃回了家中。

再后来张作霖上山当了土匪,又不断壮大,逐步占据了东三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这时候孙寡妇家中却遭逢大变,孙寡妇所在的村子接连被土匪打劫,这让孙寡妇的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张作霖知道这件事后,就派人将孙寡妇接到张府居住,而且依旧叫孙寡妇为干娘,最后还给孙寡妇送终。


孙寡妇能有这样的结局,只能说是她做好事得到的回报。或许孙寡妇自己也没有料到,自己随手所做的一件小事,就能改变了她的结局。


东方大史


我们都知道张作霖是“东北王”,位高权重,到后来还做了北洋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可谓权势熏天。

谁能想到张作霖年轻时候差点饿死,要不是被孙寡妇所救,估计就没有后来的张作霖,到后来张作霖的救命恩人孙寡妇结局如何呢?

提起张作霖过去不免让人洒下两滴同情之泪。

张作霖祖上不是东北人,而是河北大城人,由于闹饥荒,张作霖的爷爷不得不带着一家人闯关东,最后落户到辽宁海城县。

张作霖原本姓李,是从他父亲这辈儿过继给了张家,父亲由“李”姓改成了“张”姓。到了张作霖这辈自然是“张冠李戴”姓了张。



张作霖的父亲叫张有财,落户到奉天(今辽宁)海城县后,张有财开了一间杂货铺,以赚取微薄的收入来养家。

假如这样的日子平稳过下去,张作霖也不至于差点被饿死。

原来张作霖的老爸嗜赌如命,在一次赌局上,张有财输了个精光,在返回的路上被人打死了。

据说是欠栾家堡子王某的赌债还不起,被王某敲了黑棍,后来张作霖发迹了,并没有找王家后代报仇,老张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老爸张有财死时,当时张作霖才13岁。家中顶梁柱没了,张作霖的母亲只好带着他回了娘家。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张作霖小小年纪和他父亲一样嗜赌,母亲为人洗衣服赚来的钱被他偷去赌了,家中的玉米被他卖了换钱当了赌资。

母亲看张作霖不学好,一怒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说实话母亲是硬着心肠赶他出去的,目的是让他到世上学会谋生。

张作霖流落街头,身无分文,又没有一技之长(除了会赌钱),只好沿街乞讨。



张作霖处处无家处处家,四处流浪乞讨。1890年5月期间,不知不觉他来到了营口高坎镇磙子泡村,当时正值中午,饥肠辘辘的张作霖还没吃早饭。

就在这时,他发现这个村里的孙财主是个大户,家里雇着十几号长工,一到饭点呼噜噜都去打饭。张作霖人小鬼大,于是就夹杂在中间也领了一份饭。

这个发现让张作霖高兴了好几天,这就意味着往后不再去四处乞讨了。每逢长工们开饭,张作霖就领一份。吃饱了就偷偷跑出去了。

时间一长被孙财主发现了,总看到张作霖吃饭,却从没看到他干活。

再次领饭时,孙财主拧着张作霖的耳朵要把他赶出去。就在这时,孙财主的母亲从屋里出来了。

孙财主的母亲吃斋念佛,丈夫死得早,人们称她为孙寡妇,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丈夫留下的家业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孙寡妇见儿子和一个孩子发生了争执,等问明情况后,对儿子说:“咱家又不缺这口饭,我看这孩子挺苦的,就让他吃吧!”

儿子知道母亲是菩萨心肠,于是点头答应了。

张作霖后来回忆,这段时间是他最开心和吃得饱的时候。张作霖嘴甜会来事,他帮着孙财主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孙寡妇很喜欢他,于是就收他为干儿。

到后来,张作霖发迹后,一直对孙寡妇的恩情念念不忘。逢年过节都要买些礼物去看望孙寡妇。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张作霖正在前线作战,突然传来干娘去世的消息,张作霖痛哭不已,布置好工作后,马不停蹄赶了回来,他想见干娘最后一面。



干娘看到张作霖后,安详地闭上了双眼,随后,张作霖拿出钱来,为孙寡妇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最后还亲自为干娘挑了一块汉白玉的石碑,把自己的名字和孙家子孙刻在一起,表示对干娘的哀悼。不得不说,张作霖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


秉烛读春秋


古语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东北王张作霖的干娘孙寡妇,是再恰当不过了。

当初,张作霖穷困潦倒之时,心地善良的孙寡妇,对穷小子一个的张作霖,不嫌弃、不低看,反而管吃管住,接济有加,认作干儿,以致后来张作霖发迹后,心怀感恩,涌泉相报,并披麻戴孝,亲自为其送终,演绎了一段结善缘得好报的感人佳话。


由此可见,张作霖虽是草莽出身,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但在对待干娘孙寡妇这件事上,不愧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这也是后人对他有恩必报的做人秉性给予肯定的原因所在。

那么,张作霖和干娘孙寡妇的到底有什么渊源呢?其间以有什么传奇的故事呢?下面,咱们就简单的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

张作霖祖籍并不在东北,而是河北大城人,早年间,祖辈为寻求活路,不惜跋涉千里闯关东,才把根儿扎在这片黑土地上。

到了张作霖父亲张有财这辈儿,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三代了。虽说家里不富裕,但也能吃饭饭,毕竟东北地广人稀,黑土地养人,日子还勉强过得去。


假苦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勤劳肯干,年幼的张作霖也不会过早地饱经人世间的炎凉。问题是张有财染上吃喝嫖赌抽的恶习,没过多久,就把好好的一个家败光了。

可他赌性不改,照样整日里泡在赌场里,没钱赊账照赌不误。后来,因欠人家的赌账,无力还债,被人暗算乱棍打死了,留下了一家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张作霖当时才13岁,半大的一个孩子。

万般无奈之下,母亲带着4个年幼的孩子,只好投奔自己的娘家。可娘家也不宽裕,帮助有限,主要还得靠自己挣活。


眼见,张作霖一天天也大了,就想让他学点手艺,也好贴补家用。前前后后,张作霖学过木匠,卖过包子,还挑担当了一阵子小货郎,不知是倒霉,抑或是时运不济,反正干啥也不成,都是草草收场。

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不成器的儿子,张作霖的母亲担心长此以往,也走了他爹的老路,只好狠下心来,让他一人出门讨生活,意思也是让他体验一下生活的不易,早点成人。

想那时,正逢清朝末年,世道乱糟糟的,半大的一个孩子,出外谋生自是艰难。他整日里饥一顿,饱一顿,居无定所,过着四处流浪的日子。


不过,张作霖小时候就心强的很。虽然在外边忍饥挨饿,日子惨巴巴的,可他却不愿意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一门心思的想混出个人样儿,也好人前露脸,让母亲和家人看得起自己。

想法纵是不错,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一个穷小子,穷的叮当响,没文化没本钱,咸鱼翻身谈何容易。

1890年的一天,16岁的张作霖流落到营口高坎子镇太磙子泡村,饥肠辘辘,已是好几天没吃一顿饱饭了,想想半大小子正是长身体的当口,经不得饿,以致他浑身无力,眼冒金星。


也是他命不该绝,恰在这里,看到村里一户人家,有一大群人正在吃饭。原来这是一户姓孙的人家,农忙时雇的短工正在用饭。

张作霖也是饿急了,看人多乱纷纷的,都在排除领饭,没人注意他,就仗着胆子也挤进了吃饭的人群中,竟然也领到了一份饭,蹲到一个角落里狼吞虎咽吃将起来。

这些短工哪的人都有,也是刚凑到一伙,彼此间也不熟悉,所以,张作霖并未让人认出来,心里也是暗自庆幸。

头回生二回熟,一来二去地,张作霖胆子慢慢大了起来,每到饭点,他都大模大样地混在人群中蹭吃蹭喝,可是时间一长了,还是露出了马脚。


管饭的人发现了他,又好气又好笑,令几个大汉围上去臭揍了他一顿。张作霖自知理亏,不敢声辩,只好一个劲的央求人家高抬贵手,饶了他。

如此这般的吵闹嘈杂,引得孙家的主人也出来了,这位便是孙寡妇。她看见张作霖还是个孩子,可怜巴巴的,心里就动了恻隐之心,赶紧让人住手。

当得知其中原委后,告诉管饭的,以后张作霖可以每天到这里吃饭,还给他安排了住处。自此以后,张作霖不用东跑西颠地流浪了,吃住算是有了着落,对孙寡妇的恩情更是由衷感激。

时间长了,孙寡妇见张作霖为人机灵,还很懂事,便多了几份喜欢;张作霖呢?过惯了颠沛流离的苦日子,如今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不知如何才能报答人家的好处,便当场跪下认了孙寡妇为干娘,发誓一辈子孝敬她老人家。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张作霖时来运转,逐渐发迹,最后竟成了威震黑土地的东北王,可他对干娘孙寡妇的恩情却从没有忘却。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不仅为孙寡妇广置田产,每年还抽时间去看望她老人家,嘘寒问暖,尽儿子的礼数和心意。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东北军大举入关,却传来干娘孙寡妇去世的丧报。正在北京主持大局的张作霖,恸哭不止。为了送干娘最后一程,他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回了磙子泡村。

葬礼隆重肃穆。为了表达自己对干娘的一片孝意,张作霖还亲自挑选了一块上好的汉白玉的碑,并再三交待,要把他的名字和孙家子孙的名字刻在一起,意为生生世世他都认这个干娘的。

可见,孙寡妇在他心里份量有多重。

张作霖虽为一代乱世枭雄,但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他知恩图报,算得上有情有义,是值得后人称道的。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张作霖的祖上家财万贯,但无奈“富不过三代”,到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这一辈,家财已经所剩无几。其父张有财在县城经商,以微薄收入养活一大家子。但张有财是个好赌之徒,有一次,因为欠了赌债,张有财被债主活活打死了。张作霖得知父亲死讯后,当即与二哥张作孚一同进城为父报仇,双方争执过程中,张家兄弟不慎开枪走火,赌徒被当场打死。二哥张作孚主动揽下所有罪名,张作霖则与母亲以及妹妹一起,连夜赶往外祖父家中。


(张作霖影视照)

张作霖的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步入父亲的后尘,决定让张作霖去学木匠,谁知张作霖去了两天,就嫌累跑了回来。王氏又先后让张作霖卖过包子,做过小货郎,但张作霖都无果而终。 母亲一怒之下干脆不管这个孩子了,让他自己去谋生路。

(孙寡妇旧照)

张作霖手无分文,又无一技之长,在流浪的过程中只能以乞讨度日。当他经过营口高坎镇的磙子泡村时,看到很多工人正在为一个大户做工,于是便混入工人中蹭吃蹭喝。后来孙财主发现这家伙一到饭点就出现,一开工就玩失踪,就准备将张作霖撵出去。孙财主的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寡妇。她听说此事后,很怜惜张作霖,便作主让张作霖继续留在饭堂吃饭。张作霖特别机灵,他吃完饭后也不急着走,总给孙财主做些杂事。一来二去,孙财主也就不把他当外人,不久后张作霖干脆认了孙寡妇为“干娘”。



(沈阳张氏帅府)

张作霖发迹后,一直对孙寡妇的恩情念念不忘,几乎每年他都要抽出时间去看望孙寡妇。就在张作霖率军入关后不久,突然传来孙寡妇去世的消息。张作霖听闻后痛哭不止,为了能看孙寡妇最后一眼,他推掉一切公务,连夜赶回了磙子泡村。 随后,张作霖又出钱出力,为孙寡妇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还亲自给孙寡妇挑选了一块汉白玉的石碑。在刻碑的时候,他特别交代,要把他的名字和孙家子孙的名字刻在一块,他要一直做孙寡妇的好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