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特種兵”,國服第一刺客,義士荊軻

大家好,我是青墨,今天我們講講古代“特種兵”,國服第一刺客荊軻。

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滅趙後,陳兵於燕國南界,太子丹十分害怕,變決定派荊軻去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荊軻以樊於期的頭顱和燕國割地地圖來吸引嬴政接見,藏匕首於地圖中,圖窮而匕首現,荊軻刺秦王不中,重傷後被侍衛所殺。


古代“特種兵”,國服第一刺客,義士荊軻


荊軻可是古代有名的刺客,大家都在說荊軻是不是傻,然而我認為荊軻的這種行為是對自己負責,雖然荊軻最終是以失敗告終,並且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但是這是有意義的離去。

其實當時的荊軻可以說是犯了一個錯誤,燕太子丹與其說的是想辦法劫持秦王,而並非是刺殺,這樣比較保險一些,然而他卻沒有那樣做,最後還把自己的生命搭了進去,對於秦王來說,可能大家都知道秦王這個人非常的心狠手辣,對於自己從不手下留情。


古代“特種兵”,國服第一刺客,義士荊軻


荊軻在刺殺秦王之前,也在思考其中的利弊,因為荊軻的血液裡留著俠客的血,經過一番思考,感覺秦王一統天下這樣百姓可能就不會再遭受戰爭之苦,然而荊軻又害怕秦王在統一天下之後,自己貪圖享樂,從而放棄朝政,然後導致社會民不聊生。


古代“特種兵”,國服第一刺客,義士荊軻


荊軻刺秦王一事,後世皆以為悲壯,很多人站在除暴秦的立場上,將荊軻之舉稱為義舉,恨其不成功。

然而,以當時秦國的實力與東方六國相比,統一隻是時間問題,荊軻刺秦王,是一個逆歷史潮流的事,即使荊軻能夠成功,秦王被刺,秦國還有新的秦王,秦國的實力不會因為一個贏政而受到太大的影響,反而更激起了秦國人的憤怒,當時之時,秦國文有李斯等人,為秦國制定各項戰略,武有名將王翦、李信、蒙恬等人,繼承武安君白起的遺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六國分崩離析,天下一統已經成大局,荊軻刺秦王,不過是促進了燕國的滅亡罷了。


古代“特種兵”,國服第一刺客,義士荊軻


況且,荊軻刺殺秦國,並不是為了除暴秦以安天下百姓,而只是為了報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所以司馬光認為,荊軻之流,不能稱為義,“君子盜諸”,是真正的義士所不齒的。而太子丹乘一時之氣盛,用了這個下三濫的招數,派人去刺秦王,不僅沒有成功,反而加速了燕國的滅亡,身死國亡。太子丹不去從根本上改變燕國弱小的局面,改變東方六國各自為政,分崩離析的局面,實在的嫌燕國滅亡的遲了。所以,燕太子丹,也不能稱為賢君,而只是愚人罷了。


古代“特種兵”,國服第一刺客,義士荊軻


真正治理國家的,就應該選拔有才之人,完善國家制度,改善各項不合理機制,從人民的立場出發,全民全意為人民服務,誠信治國,誠信待人,上下一體,全民團結,才是強國之本。

作為荊軻,在他所處的時代,好名輕死,尚俠重義,這些品格是非常流行和極為推崇的。荊軻刺殺秦王的動力明顯不足,都是燕子丹設套給他,收買拉攏,苦求威逼,讓荊軻只好答應。既然答應,就全力以赴,這是一個“士”或者“客”的必備品質。所以從荊軻本人的所處具體環境出發,他既不是高尚的為國為民的大豪傑大俠客大英雄,也不是阻礙歷史發展的陰謀家反動派,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破落的士大夫,被捲入了一場風雲詭譎的大事件,處於各種矛盾的漩渦中心。是歷史選擇了荊軻,而不是荊軻想要去創造或改變歷史。


古代“特種兵”,國服第一刺客,義士荊軻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明知前方是不可測的強秦,荊軻依然出發了。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荊軻的身上擁有這一種俠義,非常講江湖義氣,雖然知道燕太子丹對他還沒有百分之百的信任,但是我覺得荊軻的做法完全是出於自己身上的俠義理念,俠客之間不需要任何證明,只要遇到便會拔刀相助,再換做我們的話,我感覺就差一些,因為我們之間卻需要合同來維持關係,這就是現在的社會,現在的社會缺少這種俠客精神,但願以後會更美好。

喜歡青墨談歷史的,可以點點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