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只有26公斤的89式機槍,是否存在射擊精度不佳的問題?為什麼?

第一軍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89式機槍只有26.5公斤,採用12.7毫米大口徑子彈。

該槍性能還是比較優秀的,但也有一定問題。

除了重量輕便於機動,該槍射程1500米,射速每分鐘六百發,都可以滿足實戰需要。

89式機槍的輕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世界同類機槍,很少有重量低於30公斤的。

我們可以簡單對比一下:

89式機槍,槍身17.5kg,腳架8.5kg。

Dshk機槍,槍身33.5kg,輪架102kg。

NSV機槍,槍身25kg,腳架16kg。

M2HB式機槍,槍身38.1kg,腳架20kg。

可見,無論是槍聲還是腳架,89式機槍都有很大的減重。

自然,減重是有代價的。

資料中寫的很好:重量對槍械來說,既是負擔和累贅,同時也是依靠自重吸收槍彈發射時的後坐衝擊,用更厚實的結構部件為槍械提供強度和剛性(不易變形)的基礎——而這又是槍械射擊精度和壽命的關鍵條件。在同樣的性能要求(精度、射程、射速、壽命等等)下,要實現更輕的重量;需要更好的設計水平、更好的材料性能、更好的工藝水平。

過於減重的代價就是:在長期使用後射擊精度會出現下降。同時,連發射擊時跳動較大、精度較差。

用過該槍的戰士和相關懂槍的人員,對89式機槍評價不高。

有意思的是,研發高校和廠家卻讓人在網上長篇大論的說89式機槍的好處。

欲蓋彌彰,沒什麼意義。

實際上,在1100米距離,89式機槍子彈散佈很大,百分之五十的子彈散佈高達6平方米。

具體精度見表

在公開出版的九五軍隊重點教材《輕武器射擊教材》中,給出了89式機槍等國內各種主要槍械的射表。根據射表計算,89式機槍在發射威力較差的老式54式彈藥(後被89式彈藥淘汰)時,400米距離的彈著點散佈圓直徑達到2.88-3.47米。

在發射改善彈頭威力(重量、初速都更大)的89式彈藥時,僅100米距離上散佈圓直徑就達到1.15-1.39米,400米散佈圓急劇擴大到4.1-5.33米——這意味著,400米上,89機槍的彈著點散佈面積達到22.3平米。

這個精度確實不高。

因為重機槍不可能在100米上開槍,大部分是400米距離。

然而散佈可以達到5米以上,也就是很難一槍擊中一輛裝甲車、或者坦克大小的目標,這太誇張。

自然,如果和美俄一樣重機槍是車載,那麼問題不大,畢竟彈藥眾多,大面積掃射壓制即可。

畢竟這是重機槍不是狙擊槍,不需要太高的精度。

然而,89式機槍卻被定位不是車載,而是步兵攜帶,這就很致命。

它的一盒彈藥重量就超過9公斤,機槍組攜帶的4盒彈藥才200多發,全重達到36-37公斤。而89式機槍精度如此不佳,這200多發子彈要用來壓制,恐怕是難以辦到的,2000發還差不多。

以上問題在2010年前後曾經做過改進,減小了一些。

現在對於89式機槍定位,是壓制性機槍,也就是採用連射進行火力覆蓋。

89式機槍最初只是作用取代67式-1機槍的武器,要求重量低(適應山地戰和叢林戰),火力猛,射程遠,這大體都達到了。

關鍵在於,89式機槍設計時候對於重量等性能要求太高,今天看來接近於變態,導致槍械設計出現非常理的變化。

不過80年代設計的東西,你也不能要求太高,將就著用吧。


薩沙


89式的精度為400米處公算偏差0.6米。

作為對比,m249輕機槍的連發精度為12moa,也就是說在100碼處子彈會落入12英寸直徑的圓中,摺合400米處子彈會落入1.33米直徑的圓中。

公算偏差與moa的換算就不做了,感覺差異不是很大。

反正多數機槍都不列出精度數據。美國陸軍還對m60機槍的準星偏移問題做了結論:設計有問題,改起來太貴,反正機槍也不要求精度,將就用吧。



味冷


誰說89重機精度不佳的? 部隊基層?科研人員?還是從沒摸過槍的軍迷?

89重機現在幾乎成了被批判的對象,但誰會真正的瞭解研究一下89重機到底是基於何種概念和思考研製和裝備部隊的?

不,其實很多人都不懂,只是喜歡跟風黑而已。

很多人說89重機的精度不夠,請問。 89重機的在100米時的精度是多少?使用什麼樣的子彈?只談槍不談彈,那打破甲彈的坦克炮為什麼比打穿甲彈坦克炮精度差? 東西都不一樣,能放在一起比嗎?

這個圖裡用的是85式重機槍,別瞎傳了


89重機的問題是整槍帶槍架重量只有不到30公斤,同時使用了彈性槍架使得精度和同口徑的重機槍相比確實有差距,但這個差距並沒有大到離譜的程度。還有人提出89重機高射時槍架不穩,89重機就不是專門過來打飛機的,85重機是幹什麼的?連用途都沒有高清就是一番批判。89重機早先確實有射擊達到一定次數後精度下降的問題,但在後期的改進中早就克服了。還有所謂的可靠性,可靠性的標準是什麼,故障率有多少?有沒有達到國家軍用標準,如果達到了,為什麼還說不可靠?

這個才是89式重機槍


很多人現在陷入了“鬥獸棋”的思維

所謂所謂“鬥獸棋”思維就是指只比較武器的性能,槍對槍、炮對炮,只有我的槍勝過你的槍才叫勝利。殊不知,戰爭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比的是誰能揚長避短。冷戰時華約集團使勁造坦克,打算一波推平西歐,因為華約坦克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比當時北約的坦克好,那北約怎麼幹的?人家可沒有玩命造坦克,人家是發揮制空權的優勢,提出了“空地一體戰”的理論,在地面利用陣地防禦頂住蘇聯的進攻,空中則由武裝直升機、戰鬥轟炸機等使用各種反坦克武器對後續的坦克集群進行戰場遮斷式的打擊,消耗華約的坦克海,最終達到阻擋華約集團向西推進的目的。

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研製之初就是為了反坦克作戰

同樣在解放戰爭期間,為什麼解放軍在戰爭初期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為什麼要大打運動戰?那是因為當時解放軍的兵力火力都處於劣勢,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正面決戰只能吃虧,於是利用機動能力強於對手的優勢,屢屢在國民黨軍隊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發起作戰。當年的解放軍就是一次次利用這種機會,消滅敵人壯大自己,最終在兵力和火力佔有的情況下發起了大決戰。

遼瀋戰役發起時,東北野戰軍已經佔據優勢地位

為什麼要研製89式重機槍?

注意重機槍的定位,89重機的型號是QJZ89,以對地射擊為主;85重機是比較傳統的高射機槍,是QJG-85。兩種機槍都在屬於解放軍的裝備序列。89重機的研製參考了當年對越作戰的實際情況,將近50公斤的77式重機槍,機槍班在戰鬥中很難跟得上部隊行動,30公斤的57式重機槍,就非常輕鬆。85重機裝備以後,仍然太重,十分不利於戰場機動,這才有了更加輕量化的89式重機槍。

需要注意的是,機槍的主要作用是壓制對方不讓其輕易反擊,以便己方能進行戰場機動,實施如側翼迂迴等戰術行動,達成消滅對手的目的。這個時期,機槍主要以點射為主,精度只要不是太離譜就不是考慮的範圍。

89式重機槍主要為了能夠隨徒步步兵一同機動戰鬥,雖然其精度比其他重機槍要低,但仍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尤其是12.7毫米的大威力子彈,完全可以彌補因精度差而帶來的問題。簡易掩體、輕型裝甲車輛、樓房磚牆輕易就能打穿,像電視劇中躲在樹後那種,12.7毫米子彈當場能給你打斷;其次就是89重機更重視勤務維護性,分解拆卸更方便,因此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解放軍的機槍連都是6挺89+3挺85來搭配使用。

89式重機槍到底怎麼樣

89式重機槍作為主要執行對地射擊的壓制武器,幾乎在現在解放軍的步兵中都有裝備,尤其是在山地作戰中,89式重機槍表現十分搶眼。山地作戰中,由於車輛行動不便,絕大部分輕武器需要徒步步兵自行攜帶,這時候,只有全重26公斤(可分解為槍身和槍架)的89重機能跟上步兵的行動並參加戰鬥。

另外以解放軍的作戰習慣來說,經常使用穿插分割的戰術,尤其是山地和叢林作戰時輕步兵的穿插分割可能使用的更多更頻繁,這個時候,89式重機槍輕量化的優點立刻就能顯現出來,跟隨輕步兵一同行動,不僅可以壓制對方,其強大的火力甚至可以消滅據守工事的敵人,這對缺乏重武器隨行的我軍輕步兵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最後的結論,89式重機槍是一款適合我軍使用特點的大口徑重機槍,並不是網上隨便論證下的“奇葩”。


水井土城


89式大口徑重機槍,除了重量最輕和彈重比較先進豐富等優點,還存在射擊精度差等缺陷。首先是機構設計,為了減重89式採用導氣式和短後座相結合的自動原理,結構比較複雜,故障率較高。

中國槍械的可靠性表現,有一些相互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要求嚴酷的浸河沙試驗,揚塵試驗和淋雨試驗,能夠耐受高達50度的高溫試驗和低達-40度的低溫試驗。另一方面中國機槍在實際普通環境的使用中,卻是故障多多,表現遠不如美俄等國比較笨重的機槍。

其次是精度差,89式的槍身和槍架非常輕,採用彈性槍架,射擊時槍身劇烈晃動,遠距離連發射擊的散步極大,而且不適合車載。89式在400米距離上的散佈圓直徑竟然超過了2.6米,散佈面積是67式7.62毫米機槍的11倍,射擊1000米外目標的命中精度更是低的可憐。而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生產的大口徑重機槍,儘管比中國機槍要重一些,但普通戰場環境的射擊精度和可靠性都很讓人滿意。


科羅廖夫


很多人說89式重機槍精度很差,因為這槍太輕了,放腳架上槍身重量壓不住後坐力,所以全自動射擊時精度差。

這種想法屬於典型的‘想當然’。

89式重機槍設計的目的是讓機械化/摩托化程度不足的我軍輕步兵能有一款不錯的重火力裝備。所以全槍重量要輕,如此一來槍身很輕的情況下要壓住後坐力就很難了,然而我國的科研人員還是很牛逼的,通過一個很巧妙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彈性槍架。

槍械射擊時會有規律的振動,89式的槍架是經過嚴格的工程力學計算的,槍架的振動和槍械的射速完全貼合,每打出去一發子彈,槍架會進行一個循環的共振,等第二發子彈待發時,槍架振動回原位,然後激發,振動。如此循環,所以89式的全自動射擊精度還很不錯。

89式真正的缺點不是精度差,而是不實用。一個裝備89式重機槍的步兵班,徒步行進的話就只能帶不超過500發重機槍的子彈,子彈帶的少,也就無法解決最初的問題:“如何讓步兵能攜帶重火力?”。槍倒是輕的可以徒步步兵使用,但是子彈的重量無法解決。如果有摩托化的後勤,那麼徒步步兵也不需要拿這東西,都有卡車送子彈了,也就可以把吉普搬上去突突突。

總之89式重機槍的設計是基於當時陸軍機械化程度嚴重不足的前提的,放到今天來看89式確實沒啥特別的優勢。


貞觀防務


QJZ89式12.7mm重機槍是我國“八五”期間重點武器裝備項目之一,具有設計合理、性能可靠、重量輕、便於攜帶、射界範圍大、使用環境廣泛、分解結合迅速、易於維護保養的特點。主要裝備我軍步兵營或者摩托化步兵連。用來殲滅1500m距離內的敵集群有生目標;壓制1500m距離內的敵火力點及輕武器;在1000m距離內可擊穿敵輕型裝甲防護,並對其內的乘員及設施有一定的殺傷和破壞作用;必要時可對1000m內敵直升機等低空目標進行射擊。


89式12.7mm重機槍於90年代中期設計定型,全槍重26.5kg,陸續裝備部隊後,發現89式機槍的射擊散步精度普遍較差。其主要原因是為了提高武器的機動性、減輕武器重量,會導致武器結構本身的剛度減弱,直接導致武器射擊時發生顯著的振動,影響射擊精度。 影響89式重機槍射擊散佈精度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彈性槍架的匹配問題:由於89式重機槍的槍架重量輕,只有8.8kg,槍架的剛度比較低,其剛度的振頻同89式重機槍的射頻不匹配,這是89式重機槍射擊精度散佈差的一個主要因素;

2、 槍管的結構剛度問題:89式重機槍為了減重,其槍管上開有縱槽,從而導致槍管的結構剛度小,在射擊時振頻低,最大振幅大,恢復時間長,槍口不易恢復到起始位置,對射擊散步精度不利;


3、 槍彈適配性差:89式重機槍配備了54式、84式、89式各型12.7mm槍彈,不同種類彈藥因其結構參數不同,與89式重機槍的動態匹配不好,以89式穿燃曳彈為例,彈頭動能增大,導致槍管後退速度和自動機後退到位的速度明顯增大,使89式重機槍的射頻和散佈精度明顯變壞。


鼎盛成寧


新中國建立後,苦於手頭沒有自主研發的重火力武器,我國就開始以蘇聯的重機槍為藍本,先後造出了53式,54式機槍,其中53式重達40.4公斤,54式重達93公斤,但這真的是太重了,完全超過了一個士兵的攜帶能力,很不實用。

為了將機槍重量減輕,我國又研發了25公斤的67式機槍和40公斤的77式高射機槍,相比美軍的M2重量是有所減輕了。但是這根我軍的要求還是有一點差距,在此基礎上,我軍工人員又研製出了令人震驚的89式重機槍,該槍只有26公斤,算的是上世界上最輕的一款機槍了。

89式重機槍,雖然經受住了考驗,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射擊精確差。89式重機槍採用12.7毫米子彈,射擊的時候槍口抖動太厲害了,使得槍管磨損太快,導致射出的子彈偏差比較大,據說超過1000發之後,子彈在400米距離上散佈只能達到2.6米,而且在實戰中還不方便攜帶,因為攜帶機槍,子彈的小組無法遠程行軍,所以說89式非常的尷尬。(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為了減重走火入魔啊!本身槍身就輕、還把三腳架設計成彈性槍架,而且只有8公斤多。咚咚咚的時候根本撐不住後坐力。所以連射的時候精度就很感人了。

但這只是連射,單發還是可以的,至少不會比M2老乾媽差。所以一切都是減重的鍋,但特麼一把帶腳架才26公斤的12.7重機槍已經夠威脅了。這種口徑本來就不是讓你當狙使的。想想幾個場面

咚咚咚

龜縮在碉堡裡的M249瑟瑟發抖。

咚咚咚

悍馬上的M2機槍手棄車跑路。

再想想山地戰的時候,重武器運不上來,對面山頭敵軍拿著7.62通機面對拿著89重機的我軍是對麼絕望...


瘋狗的輕武


長期閱讀《輕兵器》,記得當年89式機槍剛研製成功,還未正式裝備部隊,雜誌上包括軍報上各類的引以為豪,最關鍵一點提到了,此槍是當時世界上最輕的大口徑機槍

因此89式機槍具備重量輕、靈活機動、易於攜行、火力猛、持續射擊性能好等特點,無須查閱資料,寫多了此類文章,腦袋隨便一轉,詞句就很快出來了。

為了減小槍身的後坐力,也為了減輕槍械重量,在槍管與機匣連接處,採用了抽拉式固定栓,可快速進行裝拆,稱得上是國內軍工的創舉了。

89式機槍既可發射84式脫殼穿甲彈,也能發射集穿甲、爆炸、燃燒多種作用於一身的54式米12.7毫機槍彈,還能發射89式穿甲爆炸燃燒彈和89式穿甲燃燒曳光彈。

既可用來對付各種地面輕型裝甲目標,還能打擊無人機、武裝直升機等空中目標,當然對付步兵綽綽有餘,但那是殺雞用牛刀了。

儘管89式機槍配有機械瞄準具、白光瞄準鏡、微光瞄準鏡等,但由於要經常打擊超過1公里的軍事目標,部隊裝備時就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射擊精度會持續下降。

使用單位的軍械師據此分析出的故障原因有,首先,系槍身緊固時發生瞄準線偏移;其次,是受彈器蓋鬆動過大,受彈器蓋後端突耳與受彈器座存在有0.4毫米左右的細微間隙;另外,槍管在機匣上非彈性的徑向鬆動量在4-5毫米左右。

先前,曾在網上看到一張國外武裝人員射擊89式機槍的圖片,特別記憶猶新,因為圖片中有兩個人趴在地上,使勁按住89式機槍的三角架,作為軍迷個人據此判斷,由於89式機槍太輕了,12.7毫機槍彈又是大威力彈,發射時後座力極大,會導致三角架不穩定,從而影響槍械的射擊精度。

否則,圖中那兩個人就沒有必要趴在地上,使勁按住89式機槍的三角架,估計是為了提高89式機槍射擊精度的無奈之舉。

所以作為軍迷個人以為,89式機槍射擊精度不高,除了國內軍械師分析的理由以外,還得加上一條,由於國內軍工過分強調89式機槍的減重,減重的目標確實達到了,成了全球同類口徑機槍最輕者,但由於槍身太輕了,導致射擊時槍架不穩,影響了射擊精度的提高。


國平軍史


來了解一下,一個班五個人提著重機槍,五個人背彈藥。要精度幹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