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視力也不好,此人因為高度近視,連洞房都鬧出笑話

作為文明古國的兒女,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十分重視文化的民族。也正因如此,我們早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著《詩經》、《楚辭》這樣的傳世佳作。

隨著時代發展,充滿智慧的古人們又開創了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多種文學形式。在眾多的文學形式中,最廣為人知、朗朗上口的無疑是篇幅短小、對仗工整的詩了。

古代文人視力也不好,此人因為高度近視,連洞房都鬧出笑話

正是由於詩受到廣泛的歡迎,又擁有較低的門檻,我國古代的文人幾乎都能寫上幾首詩,這就導致了詩人的數量十分龐大,其中的著名者甚至不可勝數。

到了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龔自珍、納蘭性德、袁枚、鄭板橋、顧炎武等大詩人紛紛湧現,而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因創作"曲終酒鬧鐘漏稀,寒風白月吹滿衣"等名句而知名的丁澎,只不過比起作品,他因為高度近視屢屢鬧出的笑話更加為人津津樂道。


古代文人視力也不好,此人因為高度近視,連洞房都鬧出笑話

明朝天啟二年(1622),丁澎生於仁和,也就是今浙江杭州一帶,他的祖父丁鶴年就是如今北京知名老字號藥鋪"鶴年堂"的創始人。

除了養生專家的身份外,丁鶴年還是"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及一位很有名氣的詩人。受祖父的影響,丁澎從小也熱衷於詩文創作,但長大後的他並沒有選擇繼承祖業行醫,而是努力學習,想要考取功名。

順治十二年(1655),丁澎考中進士,被指派為刑部廣東司主事,不久,又被轉任到禮部主客司,負責與外國使臣交往。

兩年後,丁澎奉命前往河南擔任副考官,但不巧科場案爆發,他因為違反相關規定被貶,前往了奉天靖安,也就是今吉林洮安縣一帶戍守。

古代文人視力也不好,此人因為高度近視,連洞房都鬧出笑話

在靖安,丁澎生活艱難困苦,來自江南水鄉的他不得不忍受嚴寒,學著當地放牧的人生活。最艱難的時候,丁澎因河水封凍無水可用,因山林被雪覆蓋無柴可燒,只好將雪水混著生米吃下,來勉強維持生計。惡劣的環境打擊著丁澎的身體,但卻讓他的作品更加富有情感。


古代文人視力也不好,此人因為高度近視,連洞房都鬧出笑話

五年後,他終於得以離開靖安,回到日思夜想的北京。

康熙年間,丁澎官至儀制司員外郎,年老後辭官回鄉。

在家鄉,丁澎一直活到了六十四歲。與丁澎同為浙江人且互為好友的清代作家林璐因敬仰他而在其著作《歲寒堂存稿》中記載了許多關於他的軼事,或許林璐自己也不會想到,他所記載的故事要比丁澎自己的著作更著名,更受到民眾的追捧。

古代文人視力也不好,此人因為高度近視,連洞房都鬧出笑話

舉例來說,在書中,有著丁澎"方觀書,目去紙才一寸"的記載,也就是說,丁澎看書的時候,眼睛離書本只有一寸遠,可見他的近視有多麼嚴重。

因為高度的近視眼,當朋友來找他時,他"驟昂首,又不辨某某",即使對方就站在眼前,自己卻難以分辨。見丁澎視力差到了如此地步,友人開玩笑道:"卿去丁儀凡幾輩?"

古代文人視力也不好,此人因為高度近視,連洞房都鬧出笑話

丁儀是漢末三國時期的文學家,他與曹操的長女清河公主本有婚約,但曹丕以他有眼病為由拒絕了這門婚事。

丁儀有眼疾,又恰好與丁澎同姓,於是友人便以此調侃他,聽到這話,丁澎當即開玩笑地要拿著手杖去打友人。兩人在屋中追逐,友人一閃身躲到了屏風的後面,結果屏風後還有著丁澎府上的僕人,視力實在差的丁澎一不留神,就把僕人當作了朋友,轉而追著僕人打。

又有一次,丁澎新娶了一房小妾,他先是仔細觀瞧,覺得此女實在年輕漂亮,心中歡喜雀躍。到了晚上,丁澎與小妾進了洞房,行了夫妻之事。

結果第二天早上,丁澎又仔細看了看,才發現昨晚與自己洞房花燭的其實是府上的婢女。心態很好的丁澎知道被小妾給戲弄了,自己也是哈哈大笑,沒有在意。

古代文人視力也不好,此人因為高度近視,連洞房都鬧出笑話

丁澎還在朝中為官時,也曾因近視鬧笑話,一天清晨,他像平常一樣上朝,在路過侍郎李爽棠時,為了看清而瞪大了眼睛。李爽棠無故被瞪,以為是丁澎對自己有所不滿,於是派人前去探問。

得知自己的舉動造成了李爽棠的擔心,丁澎趕緊上門道歉,李爽棠笑道:"是公耶?吾知公短視。奚謝為!"也就是說,原來你就是丁澎啊,我早就聽說你近視,用不著道歉。

丁澎回家後,想到自己近視的消息連平時沒有怎麼接觸的李爽棠都知道,便頗為自得地笑道:"吾短視與詩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