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薛居正,一位靠守正不橈的一身正氣登頂高位的文人

薛居正(912-981年),宋初宰相,他的一生如其名一般勵志,憑藉守正不橈,堅韌不拔的信念取得了官宦生涯的高位。字子平,開封人,後唐清泰二年的進士,歷任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四朝。主持監修《舊五代史》,也是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北宋宰相薛居正,一位靠守正不橈的一身正氣登頂高位的文人

生逢亂世,立志為官

五代十國時期軍閥割據,時常出現君弱臣強的亂象,城頭變幻大王旗,"鐵打的官員,流水的大王"。儘管兵荒馬亂,作為此篇主角的薛居正,依然青燈苦讀,宵衣旰食。

可惜上天都喜歡造化弄人,後唐清泰元年(934年),豪情壯志準備高中後一番作為的薛居正,卻名落孫山。作為文人的薛居正只能以一篇《遣愁文》,抒發自己的報國無門的憤懣,呼籲天下有志之士奮起,結束軍閥割據的亂象,重整山河,解救黎民於水火。其文觀者,皆嘖嘖稱歎其豪情壯志。

第二年,23歲的薛居正也是因為文章才能被划進舉人之列。起居舍人劉濤誇讚他:"以為文章啟業必至臺輔"。

或許連劉濤本人也不會想到,38年後這位青年真的官居宰相之位。

北宋宰相薛居正,一位靠守正不橈的一身正氣登頂高位的文人

芝麻豆點的官,忤逆顧命大臣

後漢乾祐元年(948年),手握重兵的史弘肇已經是顧命大臣之一,小皇帝李乾祐也不敢開罪這位大臣,此人兇殘暴怒,貪贓枉法。其人兇殘,氣量狹小,有人犯下小錯,曾被割捨、抽筋、斷足等酷刑。就連跟隨他常年戰爭的指揮使,因一次當眾頂撞了他,都被亂棍打死。

這位主角薛居正,可不管你是哪個牛鬼蛇神,犯了法,就按律法懲處。史弘肇的下面一個官員,誣陷一個商販違反禁令,估計是其史弘肇的爪牙為其斂財不成,反告別人。

此時的一個芝麻綠豆點大官,卻敢拍案而起,為這個商販申冤,鳴不平。此人就是開封判官薛居正,稽查此事,查清是這位官員與某鹽商一起誣陷他,此人與他們有怨。結果這名誣告官員被斬首示眾。

史弘肇聽聞此事,由於證據確鑿,只能恨得牙癢癢的,卻無可奈何。所謂就是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吧!

北宋宰相薛居正,一位靠守正不橈的一身正氣登頂高位的文人

主政朗州,搭救數千僧人

陳橋兵變後,宋朝建立,在建隆四年(963年)正月,湖南被宋軍攻取,薛居正調任朗州知州(今湖南常德)。可是由於戰爭緣由,部分殘軍敗將成為匪首,在這一帶擾民,打家劫舍,十分猖獗。關鍵這夥人熟悉地形,使得宋軍次次落空。

北宋宰相薛居正,一位靠守正不橈的一身正氣登頂高位的文人

這使得宋軍十分惱火,一次激烈戰鬥後,汪端和其數千兵士逃脫,作為指揮使的慕容延釗命令將士四處搜索,不得果。卻想把上千名僧人砍了,當其與黨。

此事被剛正不阿的薛居正得知,認為不能如此草菅人命,必須查清楚了有罪才能殺了他們,苦苦向眾將求情,千方百計拖延時間。終於抓住汪端,審理後得知僧人無罪,得以釋放。

北宋宰相薛居正,一位靠守正不橈的一身正氣登頂高位的文人

主持科考,抵制後門,為國選才

建隆三年(962年),薛居正主持科考,將軍馬仁瑀想走後門,讓薛居正為其一個部下大開方便之門。可惜薛居正一身正氣,不可能做此事。這位部下落榜,馬仁瑀懷恨在心。

不久後,朝廷舉行聞喜宴,慶賀這些新科進士,馬仁瑀卻撒起了酒瘋,埋怨薛居正的不是,滿口汙穢。御史則為其鳴不平,彈劾馬仁瑀挾私洩憤,侮辱大臣。趙匡胤竟然對這位愛將網開一面,不管不顧。

北宋宰相薛居正,一位靠守正不橈的一身正氣登頂高位的文人

開寶元年(973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宰相)。同年的監修《舊五代史》撰寫成功。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六月,薛居正在家服丹砂中毒死亡,享年70歲。宋太宗趙光義綴朝三日。追贈太尉,中書令。諡號:"文惠"。

北宋宰相薛居正,一位靠守正不橈的一身正氣登頂高位的文人

薛居正一生富貴,可以說是通過剛正不阿的正氣帶來的。真可謂:"篤信好學死守善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