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毛筆(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也逐漸成為傳統繪畫工具。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中國毛筆,比古埃及的蘆管筆、歐洲的羽毛筆歷史更為悠久,可後者已退出歷史舞臺,而中國毛筆與近代出現的鋼筆、鉛筆、圓珠筆,並稱為當代四大筆,在當今的書畫史上依然大放異彩,其生命力之強大令人歎為觀止。

一、起源

  關於毛筆始於何時,眾說紛紜。最有故事性的說法要屬秦國大將軍蒙恬造筆。《史記》《博物志》等書籍上都有記載,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於是“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製成毛筆。因為這個傳說,蒙恬被尊為毛筆的始祖。浙江省湖州善璉百姓建“蒙公祠”,於每年蒙恬生日時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沿襲至今。但據史家考證,中國毛筆起源遠早於此,至少有6000年曆史。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湖北雲夢出土的秦筆


早期毛筆式樣多種,名稱也不一。據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等文獻記載,吳國稱之為“不律”,楚國稱之為“聿”,燕國叫“弗”,秦國叫“筆”。後來秦一統天下,“筆”的名字便被確定下來,一直沿用至今。

二、分類

毛筆的分類主要有依尺寸,還有筆毛的種類、來源、形狀等來分。

按筆頭原料可分為:胎毛筆、狼毛筆(狼毫,即黃鼠狼毛)、兔肩紫毫筆(紫毫)、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羊毛筆、豬毛筆(豬鬃筆)、鼠毛筆(鼠須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為佳。

依常用尺寸可以簡單的把毛筆分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筆、聯筆、鬥筆、植筆等。

依筆毛彈性強弱可分為:軟毫,硬毫,兼毫等。

按用途可分為寫字毛筆、書畫毛筆兩類。

依形狀可分為:圓毫,尖毫等。

依筆鋒的長短可分為:長鋒,中鋒,短鋒。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湖南長沙出土的戰國毛筆


三、品質

毛筆的品質也就是製作技術標準和書寫效果上的質量標準。總括起來就是“三義四德”。

“三義”: “三義”指精、純、美。這是從技術說的。“精”指揀、浸、撥、梳、結、配、擇、裝72等道工序都一絲不苟;“純”指選料嚴格細膩,以“千萬毛中選一毫”的態度進行;“美”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杆、刻書、裝潢等高度統一。

“四德”:“四德”指“齊、尖、圓、健”。這是從從書寫效果上說的。“齊”指筆頭飽滿濃厚,吐墨均勻;“尖”是筆鋒銳尖不開叉,利於鉤捺;“圓”指圓轉如意揮掃自如;“健”指健勁耐用,不脫散敗,有彈力而顯書者筆力。

四、使用

1、開筆

用溫水將新筆筆鋒全開或用手指從筆的頂部一點點將毛揉開。 在沒能充分掌握好運筆的力度之前或毛筆的質量差強人意時,開筆至多開至筆毫的二分之一,因為寫漢字無需將筆毫展開到筆毫的三分之二,並且此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運筆的流暢。

2、潤筆

使用過的筆再次使用前需用清水將筆毫浸溼,然後將筆倒掛數十分鐘,使筆鋒恢復韌性。

3、入墨

為使墨汁滲進筆毫,須將清水吸乾,可用吸水紙輕拖筆毫。要注意的是:入墨少,筆不能運轉自如,入墨多反而筆的4腰部軟漲無力。

4、保養

使用後要立即洗筆,洗淨後不要裝上筆套,將餘水吸乾並理順。將筆放在陰涼處倒掛陰乾或用筆簾存放,不可將筆暴曬在陽光下。

不要放口中舔毛;不要在寫字繪畫外使用;不能在溶劑裡使用;筆尖套是在運輸中作為保護筆頭使用的,一旦用筆後就不要再裝上,以防筆毛腐爛和出現脫毛現象。

五、名品

我國最有名的筆是出自浙江湖州的湖筆、蜀中川筆、河南的太倉毛筆、河北的侯店毛筆、湖南湘陰的長康毛筆以及江西的文港毛筆(華夏筆都,晏殊故里)

1、宣筆

宣筆產於安徽宣城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筆”),是中國毛筆之祖。據韓愈《毛穎傳》記載,公元前二三年,秦將軍蒙恬南下時途經中山(安徽省涇縣一帶山區)發現這裡兔肥毫長,便以竹為管,在原始的竹筆基礎上製成改良毛筆。盛行於唐、宋,均有制筆名手。元代以後湖筆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2、川筆

四川境內所產毛筆的統稱,簡稱川筆、蜀筆。川筆、蜀錦和蜀繡均為蜀中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優秀代表。川筆主要以成都、達州南壩、樂山、南充、敘永、綿陽等制筆聚集地。所製作羊毫、狼毫、雞毫、豬鬃以“剛柔相濟,溫潤飽滿”特點著稱。蜀中有鋒穎豬鬃為川筆中的豬鬃毛筆提供材料保證,同時豬鬃毛筆的使用對於嘉州畫派影響頗深。川筆、川墨、夾江宣紙、苴卻硯為四川文房四寶。

3、湖筆

湖筆它揮灑自如,經久耐用,素有“筆穎之穎技甲天下”之稱,湖筆的產地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

湖筆與徽墨、宣紙、端硯並稱為“文房四寶”,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是中華文明悠久燦爛的重要象徵。湖筆之鄉在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2006年,湖筆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湖筆選料講究,工藝精細,品種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細的如繡花針,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尖:指筆鋒尖如錐狀;齊:筆鋒撮平後,齊如刀切;圓:筆頭圓渾飽滿;健:筆鋒挺立,富有彈性。湖筆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類;按大小規格,又可分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種。湖筆,又稱“湖穎”。穎是指筆鋒尖端一段整齊透亮的部分,筆工們稱為“黑子”,這是湖筆最大的特點。這種筆蘸黑後,筆鋒仍是尖形,把它鋪開,內外之毛整齊而無短長。這一帶的山羊,每隻平均只出三兩筆料毛,有鋒穎的也只有六錢。一支湖筆,筆頭上的每一根具有鋒穎的毛都是在無數粗細、長短、軟硬、曲直、圓扁的羊毛中挑選出來,具有尖圓齊健,毫細出鋒,毛純耐用的優點。

4、太倉毛筆

位於河南孟津平樂鎮的太倉村的“太倉毛筆”。太倉村,因古為皇家糧倉所在地而得名,全村1100人中潘姓佔了95%以上。太倉毛筆製作歷史有據可查是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的,在清末和民國時期達到鼎盛。當時,太倉村製作毛筆的有幾十家,比較有名的是潘友文、潘雲升、潘太生等幾家,這些名字也成為他們各自的號。有兩家還在西安設立毛筆商鋪,專營太倉毛筆。太倉毛筆的特點是筆鋒銳利,飽滿圓潤,吸墨性強,使用起來柔而不軟,婉轉流暢,富有彈性。那時的太倉毛筆銷往陝西、山西、甘肅、內蒙古等諸省(自治區),在北方地區久負盛名。其中以小楷筆最為著名,成為商家不可缺少的記賬工具。太倉毛筆還受到清廷吏部的青睞,成為日常公文的書寫用筆。太倉村製作毛筆者多為潘姓人,所以在鼎盛時期有“南湖北潘”之說。

5、蒙筆

中國侯店毛筆產於河北省衡水市侯店村,古稱蒙筆,又稱“蒙恬精筆”、“侯筆”,古稱象筆。侯店毛筆選材精良,筆長杆硬,剛柔相濟,含墨飽滿而不滴,行筆流暢而不滯。主要產於“衡水毛筆之鄉”桃城區侯店村,品種多達二百七十多種。侯店毛筆制筆工藝分水盆、零活、幹作、刻字、色裝等三百多道手工操作工序。整個流程全部執行嚴格的檢查驗收制度,使產品質量穩定可靠。李先念、楊成武、高佔祥、王任重、姬鵬飛、方毅、劉志堅等國家領導人到侯店村視察,並試筆題詞。啟功、範曾、劉炳森、肖勞、沈鵬、範曾、孫墨佛等著名書法家及末代皇帝弟弟愛新覺羅傅傑,為侯店毛筆潑墨贊絕。侯店毛筆,蜚聲異域,名揚海外,遠銷日本、歐洲、東南亞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達三百多萬支。榮獲工藝美術“百花獎”和國家部優產品證書及天津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天津外貿出口免檢證書。毛筆中“風雲”、“水月”、“小狼毫”等多種毛筆被天津口岸定為“信得過的免檢產品”。侯店毛筆十分重視毛筆的裝飾,以適應國內外用戶的要求。侯店村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是靠做毛筆為生,到1952年村裡成立了侯店毛筆廠,這才告別了以前的家庭作坊式生產,走上了工業化之路。侯店毛筆最紅火的上世紀80、90年代,每年來自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國的海外訂單絡繹不絕,那時為了完成訂單,廠裡經常要加班加點,每年的銷售額都在幾百萬元。侯店毛筆古樸、典雅、精美是廣大書畫家及藝術品收藏家的首選佳品,也是單位或個人交往、饋贈的上等禮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6、長康毛筆

美麗古老的長康鎮座落在中國湖南北部,洞庭湖畔,是典型的魚米之鄉,這裡廟靈毓秀,人傑地靈,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著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如左宗棠、夏尚書等;奇山異水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心靈手巧的制筆技師。因長康自古屬湖南所轄,故長康所產毛筆稱為“湘筆”。在歷代能工巧匠和書畫名家的共同努力下,長康湘筆贏得了“湘穎之技甲天下”的美譽,併為“文房四寶”之首。長康鎮,也因此被稱為“湖湘筆都”。然而,時代在發展,書畫藝術也不斷變化,傳統湘筆(尤其是純羊毫)筆頸易扁、筆腰較軟、彈性不強,已經越來越不適合喜歡用有彈性特別是喜愛用筆頸易轉、筆腰較健、彈性較強的書畫界人士的要求。

六、執筆法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常規六種執筆法


關於執筆,啟功曾經說過,怎麼舒服怎麼來。歷代書法名家是如何執行的呢?大多和啟功觀點相似,因人而異,執筆無定法!

“執筆無定法”,清代周星蓮說此語出自歐陽修,康有為說出自蘇軾。蘇軾《論書》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首出誰人之口,並非其要,要緊的是這句話道出了執筆的真諦。

常用執筆法有龍眼法、鳳眼法、撥燈法、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單鉤法、雙鉤法、捻管法、撮管法、握管法、搦管法、雙手迴腕法,等等。 對於非研究者,不建議過多去鑽研這些名詞,瞭解執筆法的主要意義。

1、東漢的執筆

東漢時期執筆圖像中大部分為握管之法式,握管法為方公開式的執筆方法,也必有二指單鉤法的存在,二指或三指單鉤的執筆法可視之為文人與民間一般性的執筆法。

下圖:【東漢】 《倉頡》﹙部分﹚畫像石 山東臨沂博物館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2、晉朝的執筆

東晉時代普遍流行的執筆方法應為二指單鉤之法。所以,書聖王羲之的執筆方法也極有可能為二指單勾法。

下圖:【西晉】 《對書俑》 雕塑 永寧二年(302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

此塑像的執筆方法為握管式執筆法,可以看作為漢代主流性執筆法的延續。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3、南北朝的執筆

該時期人物畫中有限的執筆圖像顯示,南北朝的執筆統一為單鉤式的執筆方式。再從前朝晉與後代唐出現的執筆方法推理,其時必定也同時存在二指單鉤式的執筆方式。需要加以說明的是,該時期有限的執筆圖像,大部分表現的角度是容易混淆二指、三指與四指執筆之分辨的,不但需作深入的探討,更期待有新的圖像資料被發現作佐證。

【北齊】楊子華 《校書圖》(局部之二)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圖中執筆者大拇指與食指執筆應無疑,中指是否參與難以確定,二指與三指執筆皆有可能。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4、唐代的執筆

該時期執筆方法與晉代與南北朝時期大體相同,執筆方法主要為單鉤之法,而以二指單鉤為主,三指單鉤為輔。另外還存有握管法、攝頂法等執筆方式。須加說明的是,這些圖像幾乎都是書法(文字書寫) 類的,尚未發現繪畫類的執筆圖像。

下圖【唐】 《送子天王圖》 (局部)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此作或定為宋人摹本,並列為宋畫。但作為執筆的圖像,應作唐代之現象計。

此為書法類的執筆圖像。圖中文官大拇指與食指執筆,中指、無名指與小指相互抵拒,兼助食指而不拈筆桿,為典型的二指單鉤(單苞)式執筆法。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唐】 《送子天王圖》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唐】 《送子天王圖》局部放大

下圖【唐】 韓滉 《文苑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唐】 韓滉 《文苑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唐】 韓滉 《文苑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作或定為五代周文矩所作。

圖中執筆者作思考欲書之狀,大拇指與食指執筆可以確定,然中指抵不抵筆桿難以確認,故二指單鉤與三指單鉤皆有可能。

5、五代的執筆

五代時期繼承了唐代執筆的傳統,執筆方法似以二指單鉤法為主,輔以三指單鉤。南唐李煜在《書述》中有論述書法執筆的文字,並首次提出執筆的“七字法”壓、鉤、揭、抵、拒、導、送,且與“撥鐙”聯繫在一起。筆者認為可以將此觀點看作為五指執筆的理論基礎,但這並不意味就是現代所提倡的五指執筆的理論。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6、宋代的執筆

宋代可說是執筆方式的一大轉折點。從宋代數量可觀的執筆圖像﹙圖13.1–13.20﹚可知,宋代在繼承唐、五代主流性執筆法一一單鉤法﹙二指、三指﹚的同時,雙鉤式的執筆方法逐漸顯現,終至呈現出二指、三指單鉤與三指雙鉤式執筆法並行的局面。

宋代執筆理論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蘇軾(東坡)的名言“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

黃庭堅本人怎麼執筆,他在《論書》中說“用筆之法,欲雙鉤迴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

下圖:【宋】 佚 名 靈芝大師像(部分) 日本泉湧寺藏 

此為典型的二指單鉤式執筆法。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7、元代的執筆

如同元代居於宋與明之間的歷史地位一樣,元代執筆也屬於前朝二指單鉤偏勝於三指雙鉤與後代三指雙鉤偏勝二指單鉤法的過渡時期,出現了二指單鉤與三指雙鉤兩種執筆方法交替並行的新局面。

下圖【元】 佚名﹙舊稱陸忠信﹚ 《地藏十王圖》之一局部 日本永源寺藏

此圖執筆者採用食指與中指雙鉤式的執筆方法,小指明顯不拈筆桿,名指作彎曲狀,彎曲便不拈筆桿,所以判其為三指雙鉤法。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元】 佚名﹙舊稱陸忠信﹚ 《地藏十王圖》之一局部 日本永源寺藏

8、明代執筆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明】 項聖謨 《自畫像》(部分) 新罕布夏州翁萬戈藏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明】 項聖謨 《自畫像》(部分) 新罕布夏州翁萬戈藏


項聖謨為明末清初著名的畫家與書法家,上圖自畫像中的執筆方式,大拇指與食指共執,中指、無名指與小指閒置不拈筆桿,為典型的二指單鉤式執筆法。

9、清代的執筆

淸代的執筆或發掘與繼承傳統的執筆方法,如二指單鉤、三指單鉤、三指雙鉤;或提倡四指與五指共執的方法;或自創一法,如何紹基晚年改用迴腕式執筆法。所以,從清代美術作品中存在的執筆圖像可知,該時代多種執筆方法並存,是為執筆史上最為自由多樣的一個時期。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清】 無款 《乾隆帝寫字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不但有作為,同時特別愛好書法,天下名景名跡留有他很多的題詞與手跡。所以,作為皇上與書家,他的執筆是很有代表性的。從這幅作品可知,乾隆的執筆應該屬於三指單鉤之法。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清】 丁觀鵬 《中秋圖》(部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上圖【清】 丁觀鵬 《中秋圖》(部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著名宮廷畫家丁觀鵬所畫王獻之書寫《中秋帖》之形像,其執筆為二指單鉤之法。

此執筆方法為二指單鉤法。

10.民國的執筆

從民國有關的執筆圖像分析,民國時期的執筆已經有別於清代多種執筆方法並行的現象,而以三指雙鉤與平腕式五指執筆為主流性的執筆方式,而採用單鉤式執筆法的越來越少。同時,已經有人採用掌豎式的五指執筆法了。單鉤式執筆法屬於消亡性的執筆法,掌豎式的五指執筆法則屬於新興發展的執筆法。但這兩種執筆方式與三指雙鉤與平腕式五指執筆相比,還是屬於少數的現象。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鄭孝胥執筆

曾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的書法名家鄭孝胥(1860-1938)執筆姿勢大指與食指中指執筆眀顯,但無名指與小指是否拒筆難判,拒則為四指雙鉤法,不拒則為三指雙鉤法。

11.現當代的執筆

經過晚清與民國書畫執筆方式多元的時期後,便進入到1949年之後新的時代了。在這個時代中,執筆可以說有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就是五指執筆法得到了空前的認可與推廣,創紀錄地首度成為主流性的執筆方法。以至於現代一般的公民們只知道自古至今唯有五指執筆法才是最正統、最優秀的、也是流傳有緒的執筆法。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中國文化常識3文房四寶——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