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橫掃亞歐大陸,卻在日本一敗再敗?你不知道的五個歷史真相

前言:十三世紀的,元朝在歐亞大陸上毫無敵手,一路上高歌猛進,於是忽必烈在拿下朝鮮半島後,就把矛頭指向了隔海相望的日本,但是蒙古軍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卻兩徵日本皆宣告失敗,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歷史上許多人都普遍認為是元朝遠征日本的軍隊都受到了颱風的侵襲才失敗的,但是事實都是如此嗎?真相併沒有那麼簡單。

蒙古軍橫掃亞歐大陸,卻在日本一敗再敗?你不知道的五個歷史真相


皆賴隊友不給力

1275年日本冷落元朝的使者,導致忽必烈大怒,於是派遣數萬大軍和近千艘戰艦征伐日本,一路上強悍的蒙古軍連戰連捷,勢不可擋,然而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導致這支遠征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第一次東征宣告失敗。

忽必烈在滅掉了南宋之後,就開始著手第二次遠征日本,於1281年,元軍開始第二次遠征日本,這一次忽必烈派遣了近十萬大軍去討伐日本,打算一舉殲滅日本,對於此次遠征,日本早已做好準備,在平地上縱橫馳騁的元軍在海上也無可奈何,進展緩慢,兩個月後,又是一場颱風,又讓元軍幾乎全軍覆沒。

蒙古軍橫掃亞歐大陸,卻在日本一敗再敗?你不知道的五個歷史真相


日本人認為是天皇的召喚的神風拯救了他們,但是隨著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專家總結出:元軍之所以東征失敗,不僅僅受阻於強大的颱風天氣,更大的原因是在元軍採用的戰艦本身,元朝當時的海軍採用的是適合內陸河道作戰的平底船,在遠海上根本受不了海浪的侵襲,更別說巨大的颱風侵擾,由於當時造船技術先進的江南沿岸地區尚未被完全平定,所以元朝的軍隊所用的船隻交由朝鮮負責建造,對於這項繁重的任務,高麗人十分牴觸,於是高麗人偷工減料,倉促完成建造,因此導致遠征日本的元朝的海軍戰艦在遭遇惡劣的颱風天氣時,根本束手無策,最終全軍又又一次全軍覆沒,第二次遠征日本失敗,所以與其說是颱風拯救了日本,不如說高麗人拯救了日本來的更為貼切。

蒙古軍橫掃亞歐大陸,卻在日本一敗再敗?你不知道的五個歷史真相


海戰經驗嚴重不足

蒙古軍隊屬於騎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他們優良的軍事武器戰馬僅僅適應於陸地而不適應海戰,在陸地上可以縱橫馳騁,但是在海上全無辦法,這次遠征日本,蒙古軍隊放棄了戰馬,而蒙古軍隊離開馬就如同魚失去水一樣。儘管他們在消滅南宋的過程中學會了一點海洋或水上作戰方法,但跟熟諳海洋的日本人相比,這是微不足道。

蒙古軍橫掃亞歐大陸,卻在日本一敗再敗?你不知道的五個歷史真相


因此兩次遠征日本,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蒙古人不得不以己之短對敵之長,拋棄了自己的優勢,就好比你跟魚比游泳一樣,無論你技術再好,也是比不過魚的,所以蒙古海軍的陸戰經驗豐富,但是攻打日本,不得不採取自己不擅長的海戰和登陸戰,最終不得不造成兩次幾乎全軍覆沒。

遠征軍內部不一

元軍中有很多漢族和高麗的部隊,其中蒙古軍佔比較少,其中數萬高麗人,十餘萬宋朝降將,因此在作戰時,這些被征服者,是不會為元朝賣命的。

蒙古軍橫掃亞歐大陸,卻在日本一敗再敗?你不知道的五個歷史真相


在首戰蒙古軍戰敗後,開始退至鷹島、對馬、一岐、長門等地,與姍姍來遲的江南軍會合。然而會合後的元軍不但不積極進攻,反而因高麗、漢、蒙古統率之間的矛盾而不能協調作戰,多方掣肘導致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戰果,因此這支聲勢浩大的遠征軍不過是一群散沙。

日本同仇敵愾

面對忽必烈的納貢請求,日本北條時宗堅決反對,開始進行積極的抗擊蒙古軍的進攻,同仇敵愾,鮮有投降的出現。

蒙古軍橫掃亞歐大陸,卻在日本一敗再敗?你不知道的五個歷史真相


第二次蒙古遠征之前,日本的北條時宗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在冷靜分析了形勢之後,他認為元是大過日本國百倍的大國,不會因為一次戰役中受到重大損失,就同意停兵罷戰。於是日本上下開始加強軍備建設,尤其是建造堅固石堤,在很多可能登陸點修建堡壘和其它防禦設施,再加上全國動員募兵,把前線力量和後備力量都動員了起來,保障了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


蒙古軍橫掃亞歐大陸,卻在日本一敗再敗?你不知道的五個歷史真相


日本武士為了保衛自己的家鄉,他們在作戰時表現出了非常頑強的鬥志,在面對元軍的炮火,這些日本武士敢於不斷頑強地向元軍陣地發動突擊,使得元軍的遠程武器失去作用。因此元朝遠征軍是一支雜牌的毫無鬥志的軍隊很難打過這樣視死如歸的武士的。

對戰爭準備不足

第一次遠征日本,由於元朝低估了對手,只派出了少量的軍隊,目的是征服,而不是佔領;而第二次遠征日本的軍隊雖然有近二十萬之眾,但是沒有後備力量,很難擴大戰果

蒙古軍橫掃亞歐大陸,卻在日本一敗再敗?你不知道的五個歷史真相


對日作戰之前沒有對日本有深入的瞭解,遠征軍登陸的九州多山地,而遠征軍不擅長山地作戰,一直無法突破九州島崎嶇的地形進入九州腹地,

總結:把兩場元朝遠征日本戰爭的失敗僅僅歸咎於一場颱風那也實在是太過於荒謬了,因此兩次元朝遠征日本失敗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元朝的遠海作戰的戰艦太過於粗劣,質量差,這些戰艦並不適合遠海作戰;

二、兩次遠征軍的海戰經驗不足,導致在海上就先受到日本的挫敗,士氣低落;

三、遠征日本的軍隊是蒙古、高麗、宋朝降將組成的聯軍,協同不一,難以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四、日本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抵禦外侮;

五、元朝的兩次遠征軍皆準備不足,比如:無後備兵員,對日本認識不足;

六、作戰地區多臺風等強對流天氣,摧毀了元軍的大部分戰艦。

最後記住一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因此不要簡簡單單把兩次遠征的失敗皆歸咎於天氣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