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及其现实意义

他走过漫漫长路才来到这片碧绿的草坪上,他的梦想似乎近在眼前,触手可及。他无从知晓,这梦想早已离他远去,被遗弃在城市之外一片漫无边际的混沌中,遗弃在寂寂长夜里一望无垠的合众国的黑色原野上。


《了不起的盖茨比》|浅析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及其现实意义

什么样的“完美之书”可以令村上春树,海明威,塞林格这样的大作家疯狂迷恋?

答案就是这本《了不起的盖茨比》。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对这本书的热爱:

“我将这本书小心地搁在神龛上,时不时看上几眼,以此度过我的人生”。

为此,身为小说家的他,还专门翻译了这本书的日文版,并且作序。他在序中写道:

“这部雅致的长篇小说,成为我作家生涯的一个目标,写作世界里的一个坐标轴。我仔仔细细反反复复阅读她,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许多部分几乎都都能背诵下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浅析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及其现实意义

天气和煦,疫情还没有结束,正午的阳光从窗户流淌进来,我开始暖洋洋地用英文重读此书(之前看过中文版本)。

大学英美文学老师曾经在重点推荐这部了《不起的盖茨比》时,用了一句话来囊括它的表象内容:

I love you (盖茨比);

I love you,but you have no money( 黛西)。

以至于多年以后,当我重读此书却怎么也没有在书中发现这句话的时候,我才恍惚间明白它们不过是那位老师对情节的主观杜撰、是她脑海中思维导图凝练出的戏谑概括。

然而,盖茨比的爱情悲剧实则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它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碎。

菲茨杰拉德一生的创作主题就是围绕美国梦的开始以及美国梦的破灭而展开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浅析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及其现实意义

1925年,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作者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了“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金融职员尼克惊讶地发现自己夜夜笙歌的邻居——大富翁盖茨比,内心竟单纯地爱着曾经的梦中情人黛茜,这是他一直的理想,盖茨比曾因贫穷而失去了黛熙,为了找回爱情,他不择一切手段成为有钱人,建起豪宅,只为能和黛西重温旧梦。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真正的悲剧却在此时悄悄启幕……

1.盖茨比的美国梦,是时代的产物,而盖茨比本人就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的代表。

《了不起的盖茨比》|浅析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及其现实意义

20世纪20年代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经济大萧条之前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对战争感到厌恶,并且对战后世界抱有美好幻想,只不过幻想最终失望。

这一时期,美国总统竞选人的口号是:“美国人的头等事儿是做生意”。正如文章中提到的,这10年间虽然法律宣布禁酒令,但是随处可见非法酒吧和私酒生意,地方的司法系统腐败。

这一时期被称为“迷惘的一代”,因为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完全不适合战后世界,但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现实是残酷的,于是更多人沉浸享乐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

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爵士时代”。在匹兹堡诞生了第一家商业电台,爵士乐群星辈出,爵士时代代表着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盖茨比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他出生平民,但他想要往上爬,这种念头从他小时候的“作息时间表”和“个人决心”中就可以看出来。他的自律的要求和提醒,是因怀有对更好生活的渴望。

盖茨比“一战”时从军,而在上战场前,他认识了一个叫黛西的富家千金,两人发展了一段短暂而热烈的爱情。盖茨比随部队去海外作战,黛西嫁给了名门富商汤姆。退役后的盖茨比痛心疾首,认为是金钱让黛西迷了眼,他开始疯狂追逐金钱。

美国梦的开始正是人们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下,开始盲目地赚钱;追求个人财富、享受物质生活大行其道,财富的多少成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2.盖茨比的美国梦,是菲茨杰拉德的人生幻影。

《了不起的盖茨比》|浅析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及其现实意义

著名作家张爱玲最推崇的美国作家就是菲茨杰拉德,张爱玲认为菲茨杰拉德的文学作品不光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还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

想必这也是他被称为“桂冠诗人”的原因,他的文字行云流水间有一种诗意隐晦的美感和韵律。

一阵微风吹不皱面,却使它载着莫名的负担改变了莫名的方向。一簇落叶拥着它慢慢旋转,像指南针一样,在水面上画出一道细细的红圈。

这是描写盖茨比不幸被枪射中,死在泳池里的一句描写。菲茨杰拉德没有直接诉说盖茨比被恶意错杀的场面,而是借用一点诗意的想象和细节的描述,将这一沉痛的事实缓缓推向读者。

菲茨杰拉德本人经历丰富,所以善于从生活中提取人物形象,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可以看到他自己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增加了作品的真实可读性。

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

1920年出版长篇小说《人间天堂》,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

海明威曾经直言不讳菲兹杰拉德是被女人毁掉的。更客观的说,是女人成就了他,也是女人毁了他。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原因,他笔下的盖茨比对于黛西浪漫的爱,才更加形象和确切。

黛西的原型是菲茨杰拉德早年的爱慕者,姞内瓦,一个美丽善于交际的少女。她的父亲是成功证券商,外祖父是建筑大亨。十八岁的菲兹杰拉德见到了十六岁的姞内瓦时,姞内瓦人早已芳名播。

当时就读普林斯顿大二的菲兹杰拉德回家过圣诞节,久闻姞内瓦的美名,别人问他1月4日的聚会去不去,他就在朋友圈子里放出话来,“如果姞内瓦去,我就去。”。

最终两人一起在舞会相谈甚欢,就像书中描写盖茨比和黛西的相遇一样,一见钟情,此后一直通信。

1916年8月他最后一次去姞内瓦的家,她的父亲告诉他:“穷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这句话终结了这段感情,也带来了难以磨灭的耻辱。

菲茨杰拉德后来娶了一见钟情的泽尔达。同样是富裕人家的美丽公主,只不过为了满足她奢侈的生活,菲茨杰拉德不得不拼命为大众杂志写赚钱的短篇小说。

当他准备暂时平心静气进行创作时不得不消减开支,来到法国南部生活。可是泽尔达却觉得十分厌倦,在他投入心血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时,她和法国海军飞行员有了私情。

泽尔达对待恋爱很轻浮,属于难以取悦和相处的女性,菲茨杰拉德起初并不在乎她有外遇,但这件事为两人今后生活留下了阴影。

他仍然想方设法坚持写作,终于完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但实际销售记录并不可观,也没有想象中的畅销,成为名流文学史的杰作是他身后的事情了。

由于酒精依赖症,泽尔达的疯狂和治疗,养育女儿的重要等等一个人承担,四十四岁时,他死于酗酒过度引发的心脏病,死时濒临破产,妻子关在疯人院。

他像盖茨比一样,在那个喧嚣的年代,追求着,也迷失着……

3.盖茨比的美国梦注定会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浅析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及其现实意义

有人说盖茨比的美国梦不过是一场虚伪的爱情。

小说的主人公杰伊·盖茨比处于社会的边缘,是社会的局外人。在当时荒淫的美国社会中,他仍保留着纯洁与天真,而正是这份纯真使他与肮脏的富有阶级格格不入。

5年后的盖茨比拥有了金钱,在黛西家对岸买了别墅,每天晚上黛西家的岸上都会亮起一盏绿灯。那盏灯就象征着盖茨比的希望。因为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西。

他挥金如土,彻夜笙箫,一心想引起黛茜的注意,以挽回失去的爱情。虽然她意识到黛西:“声音充满了金钱”,但还是矢志不渝。

盖茨比和黛西再次相遇后,盖茨比以为只要黛西和那个花心的丈夫一刀两断,他就可以重新拥有她了。就在准备摊牌的炎日里,黛西的丈夫却“起底”盖茨比,于是黛西退缩了,盖茨比再有钱,也改变不了卑贱的出身,洗刷不了做违法勾当的事实。

她不懂爱与付出,她想要的是金钱和阶层带给她的安全感。

黛西象征着盖茨比的美国梦。 她一袭白衣白裙,看似美貌多金,但内里空虚。

黛西慌张中误撞了丈夫的情妇。为了懦弱的黛西,盖茨比竟然愿意承担罪责。然而,在盖茨比为此牺牲后,她却一走了之,连葬礼都没有参加。

盖茨比对黛茜的无限倾心,也就是对“美国梦”的无限追求和向往。黛茜的美使“美国梦”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黛茜的华而不实、自私冷酷、浅薄无聊,预示着“美国梦”的败絮其中。盖茨比对美国梦的盲目追逐也映射出美国梦必定会破灭。

冷酷无情、追求奢侈与财富是黛茜的悲哀,无疑也就是所有上层人的悲哀。

故事的旁观者尼克说“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你”。

这句话不难看出,作者对美国社会的的批判、对美国梦的失望和对人性的召唤。

4.盖茨比的美国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思。


《了不起的盖茨比》|浅析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及其现实意义

同名改编的电影

美国梦为何破灭,给今日世界带来的更多是反省和警惕。

当时的美国梦面临着极大的矛盾与挑战。个人的美国梦实现需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但在当时的社会,严重腐蚀的政府系统和社会风气,阻碍了个人的发展可能。

盖茨比的美国梦,只重物质,忽视了精神的支持,如果只是对物质的享受和追求,缺乏对为什么要拥有财富和拥有了财富后究竟应该怎样生存这样一些具有人类终极意义的问题的思考,这样的梦想终究是海市蜃楼。

盖茨比通过不法的途径,为了早点实现心中的梦想,做了发快财的行当,暗示了当时美国青年人盲目追求梦想的破灭,也提醒当今的人们,只有通过一点点儿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得来的,才能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慢才是真的快。

美国梦的物质层面,让当今拥有中国梦的我们不禁思考:

在物质基础实现后,究竟要过怎样的精神生活;精神标杆和文明仍然值得人们去发扬,因为徒有物质的梦想就像秋日树枝上的黄叶,风一吹就凋零。没有—个社会能够仅仅依靠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去长期维持人们的生活意义和兴趣,只有精神生活才是具有无限丰富发展的空间。

结语:

故事的结尾,菲茨杰拉德的这段话发人深思,也许,这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寄语吧!

盖茨比一生的信念就寄托在这盏绿灯上,这个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未来。

它曾经从我们身边溜走,不过没有关系——明天我们会跑得跟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美好的清晨——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文:酸菜君(曾是旅游编辑的英语从业者。 文学重度上瘾者、旅游中度爱好者、摄影初级学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