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引言

在今天的黑海北岸地區,曾崛起過一個強大的韃靼人國家,名叫

克里米亞汗國,又名可裡米亞汗國克里木汗國,其汗國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有如今烏克蘭和俄羅斯相互爭搶的克里米亞半島和東到頓河下游,西到第聶伯河下游地區之間的烏克蘭土地,其疆域向北還一直延伸到耶列茲城和坦波夫附近。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勢力地圖

這個名為克里米亞的韃靼人汗國曾與波蘭、烏克蘭和俄國糾纏了數百年,極大地影響了周邊國家的歷史進程,其一直到1783年才被沙皇俄國最終征服,而在歷史上,克里米亞汗國曾在大約三個世紀的時光裡,扮演著俄國、波蘭和烏克蘭等國家的夢魘

現在請大家跟隨我的文章一起來了解克里米亞汗國的歷史和他們給周邊國家留下的恐怖記憶。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韃靼貴族騎士

克里米亞汗國的起源

克里米亞汗國原先是金帳汗國(又名欽察汗國)的屬地,公元1430年,金帳汗國的貴族內訌,自稱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後裔的哈吉·格萊,在克里米亞半島當地封建貴族們的支持下舉兵宣佈獨立,建都於巴赫切薩拉伊,正式建立了克里米亞汗國,並與莫斯科公國結盟以對抗金帳汗國和立陶宛王國。另外,還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將成吉思汗法典沙里亞法(伊斯蘭教法)並駕齊驅。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金帳汗國

在15世紀中葉以前,克里米亞汗國一直是一個獨立國家,以韃靼諸國的保護者自居,但是在1468年時,克里米亞大汗明裡·格萊汗(哈吉·格萊的第六子)為了表示對熱那亞人幫助自己“平叛(實為汗位爭奪)”的感謝,親自前往熱那亞人於克羅米亞半島南部的殖民地——卡法(今菲奧多西亞)訪問。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黃線部分為克里米亞汗國疆域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各個韃靼人汗國

但巧合的是,克里米亞大汗進入卡法城不久,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就來攻打該城,而熱那亞人拒不投降誓死抵抗,還挽留克里米亞大汗一起留下守城。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奧斯曼人攻城

這場卡法圍城戰打了好幾年,一直到1475年6月初,奧斯曼人才攻克卡法城,之後克里米亞大汗明裡·格萊也被奪城的奧斯曼人俘虜,並被帶回伊斯坦布爾“禁足”。

但奧斯曼人對於黑海北岸的土地也鞭長莫及,最終決定尊重克里米亞汗國的地位,在囚禁克里米亞大汗兩年後,將其放回,但從此克里米亞汗國向奧斯曼帝國臣服,成為其藩屬國,克里米亞大汗也成了奧斯曼蘇丹(統治者)的封臣和黑海北岸的代理人。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奧斯曼帝國軍隊

之後,有了奧斯曼帝國作為靠山的克里米亞汗國極大地拓展了伊斯蘭教的勢力界線,遏制了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傳播,被稱為“奧斯曼帝國之鞭”。另外,克里米亞汗國還壯大了黑海地區的奴隸貿易,沉重打擊了周邊基督教國家的人口增長。

黑海地區的奴隸貿易由來已久,早在古希臘時代,當地就有奴隸貿易。13世紀時,熱那亞人、威尼斯人也開始在當地進行奴隸貿易,會主動綁架蒙古、突厥和斯拉夫人為奴。金帳汗國時期的蒙古人,也經常擄掠羅斯地區各個公國的平民賣做奴隸,但是隨著克里米亞汗國的加入,黑海地區的奴隸貿易規模出現翻倍增長。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韃靼人武裝

克里米亞汗國規模盛大的掠奴戰爭

克里米亞汗國境內民族多樣,既有突厥化的蒙古人,也有猶太人、哥德人等,但信仰伊斯蘭教的韃靼人才是汗國的主體,居統治地位,其侵略成性,雖然汗國的民眾大多都信仰伊斯蘭教,過著遊牧或農耕生活,國內諸多港口又恰好屬於黑海上的商道重地和樞紐,但其國內經濟卻基本靠奴隸貿易(販賣白人奴隸)支撐,規模之大,堪稱是克里米亞汗國的立國之本。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蒙古貴族

韃靼人用於奴隸貿易的“貨源”,主要是俄國、烏克蘭和波蘭等地信仰天主教或東正教的斯拉夫人。除此之外,高加索人和阿塞拜疆人也是奴隸的組成部分之一,但數量較少。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斯拉夫人的分佈

克里米亞汗國的掠奴活動俗稱“打草谷”,分為

可汗組織酋長組織兩種,一般情況下,由可汗組織的掠奴戰爭規模更大,但頻率較低,由克里米亞汗國各部落酋長組織的掠奴戰爭雖然規模小,但次數頻繁。

而只要可汗或是酋長的一聲號召,那麼整個汗國或是部落裡所有15歲以上的韃靼人男性都必須自帶乾糧、武器和馬匹加入可汗或是酋長的軍隊為其效勞,違者將會被處死:

“我要策馬踏上戰場,你們需做好準備隨我出征。五人提供一輛馬車,每人則要準備三匹戰馬……15歲以上男子都要參軍,不得留在家中。拒服兵役者,便不是我的僕人,不是我兒子的僕人,也不是各位酋長的僕人。對這種敗類,要洗劫他,殺死他。”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韃靼人軍隊

韃靼人的“狩獵”範圍非常廣闊,並且他們不但劫掠民眾,還掠奪一切能找到的財物,比如黃金、紡織品、牲畜、蜂蜜、毛皮和琥珀等。另外,韃靼人還會充當奴隸貿易的中間商,從其他汗國購買奴隸向外銷售,比如諾蓋汗國就曾賣給克里米亞汗國許多斯拉夫奴隸。

克里米亞汗國的奴隸貿易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規模很大,甚至影響了周邊基督教國家的人口增長!

公元1468年,克里米亞汗國軍隊發動了自己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掠奴戰爭,目標是信仰基督教的加里西亞地區。在這次戰爭中,克里米亞汗國搶的盆滿缽滿,光俘虜就抓了一萬八千多人,其它搶奪的財物、牲畜和燒燬的村莊無數,給加里西亞留下了一片狼藉。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右上角為加里西亞地區

自此之後,嚐到甜頭的克里米亞汗國就向四周鄰國開啟了大規模的掠奴戰爭,其規模一次比一次大,給周邊的基督教國家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除了自己主動發起掠奴戰爭以外,精明的克里米亞汗國還會利用周邊國家的敵對關係,和一些國家或是帶路黨合作,以抓捕奴隸。而不論克里米亞汗國的結盟對象是誰,克里米亞汗國都要求抓捕到的戰俘和牲畜歸己方所有,有時甚至還要求佔領區的所有居民都歸自己所有,至於其他戰利品則歸盟友。

公元1512年,與莫斯科公國因為領土問題存在矛盾的克里米亞汗國可汗蒙哥·格萊,接受波蘭立陶宛王國(又稱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西格蒙德一世一萬五千金幣的賄賂,悍然起兵向莫斯科公國進軍,發動了侵略戰爭。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1619年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的最大疆域

在這次戰爭中,與波蘭立陶宛王國在西線膠著的莫斯科公國無法迅速回防,讓克里米亞汗國攻佔了重要城市梁贊,而當莫斯科公國的軍隊與之交戰時,搶奪了無數戰利品的克里米亞汗國軍隊迅速掉頭離開了莫斯科公國的境內。

自此,克里米亞汗國與莫斯科公國的關係徹底破裂,開始了不斷的大規模交戰。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受創的俄國人

而在1571年,經過波蘭立陶宛王國國王西格蒙德二世的撮合,奧斯曼帝國、波蘭立陶宛王國、瑞典王國和克里米亞汗國四方聯合圍戰莫斯科公國。在這場戰爭中,克里米亞汗國的軍隊攻進了莫斯科城(一說是隻攻陷了外城),然後通過對城市和周邊聚集地的洗劫,韃靼人一次性抓獲了十五萬俄國俘虜!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16世紀初的各大勢力

在這場戰爭中,被殺死的俄國人更是無數,韃靼人為了提高行進速度還殺死俘虜中的老弱病殘,其遇難者的屍體甚至塞滿了一些湖泊,堵塞了水流。

之後,在1605年~1630年的25年裡,克里米亞汗國轉換門庭,與波蘭立陶宛王國為敵,發動了多場戰爭,在烏克蘭地區抓獲了約20萬俘虜。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韃靼人的攻城

克里米亞汗國非常喜歡和東歐的基督教國家、勢力合作,因為這能讓韃靼人在敵人的領地上找到幫手,並加大戰爭的規模和收穫。在克里米亞汗國所有的盟友中,與烏克蘭哥薩克的結盟讓韃靼人抓俘虜抓的最痛快。

哥薩克人原本是波蘭立陶宛王國防禦韃靼人襲擊的第一道防線,但為了自由和權力,哥薩克人選擇與韃靼人合作,共同對抗波蘭人。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戰爭

得益於哥薩克起義(1648年~1657年),韃靼人在東歐搶的盆滿缽滿,數十萬烏克蘭人和波蘭人被帶到克里米亞汗國賣作奴隸,烏克蘭地區許多曾經富庶的城鎮被燒成白地。一首烏克蘭民歌記錄下了當地人的悲傷情感和遭遇的慘狀,讓我們能一睹當年的慘象:

“火焰在河岸邊燃燒,韃靼人在分配他們的俘虜,我們的村子被燒了,所有的財產被洗劫了,老媽媽被殺了,我的心上人被俘虜了。”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哥薩克人

根據波蘭官方的歷史數據統計,以及歷史學家根據周邊幾國的歷史數據推算,1470年~1700年的二百三十年間,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發動了大大小小數百次戰爭,其中成果豐碩的行動有70次之多,每年平均最少有一萬信仰基督教的波蘭或俄國人被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抓捕為奴!大量農村和城鎮被洗劫一空。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戰爭場景

這也就是說,從克里米亞汗國開始大規模掠奴,直到1783年滅亡的三百多年曆史中,起碼有二百五十萬以上來自俄國、波蘭和烏克蘭等地的斯拉夫人被抓為奴隸,給這些國家帶來了毀滅性的後果。

即使是18世紀中後期,波蘭、俄國等基督教國家國力發展的十分強勁時,韃靼人發動的掠奴戰爭還是能屢屢得手。比如1758年,韃靼人就從摩爾達維亞地區抓獲了4萬當地人為奴,而在1769年對波蘭和俄國發動的一次戰爭中,面對嚴防死守的基督教國家,韃靼人最終還是成功掠奴兩萬餘。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被抓捕的奴隸

克里米亞汗國的奴隸貿易因此非常興盛,他們抓捕的奴隸是如此之多,乃至於當時一位在卡法城海關處工作的猶太人書記員問一位不幸被俘的波蘭貴族說:

“每年被俘虜的基督徒是如此之多,在閣下的國家裡還有人存在嗎?”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韃靼人的遷移

克里米亞汗國不斷髮動掠奴戰爭的根源所在

克里米亞汗國瘋狂發動掠奴戰爭的背後是利潤豐厚的奴隸貿易,這是支持韃靼人國內經濟的主要手段,也是韃靼人不斷髮動掠奴戰爭的根源所在。

韃靼人的社會結構比較初級,還處於奴隸制,對勞動力需求很大,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需要廣泛應用奴隸勞作,不管是種地、放牧還是手工業生產,所有韃靼人不願意做的粗活、重活,全都要由奴隸進行。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奴隸貿易

普通韃靼人在戰爭中是沒有工資的,但他們有權保有一部分戰利品作為薪酬,而得益於多場戰爭的勝利,即便是普通的韃靼人家庭裡都蓄奴數十,而小貴族們則普遍擁有上百個奴隸,至於大貴族和可汗的奴隸就更多了,每次掠奴活動結束以後,可汗都能分到全部戰利品的十分之一作為稅賦。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天主教神父與奴隸主交涉奴隸問題

這些奴隸,有的被奴隸主直接管理,有的則被奴隸主出租給手工作坊或是農村、牧場,奴隸和克里米亞汗國的國內經濟、工業生產牢牢地綁定在一起。

在克里米亞汗國境內,奴隸的數量遠遠高於韃靼人的數量,為了防止奴隸反抗,韃靼人實行殘忍的懲罰措施,許多犯了小錯的奴隸都被奴隸主毒打或是斷手、斷腳,若是有奴隸膽敢反抗,那麼奴隸主們就會血腥鎮壓。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被看守的奴隸

同時,為了防止奴隸逃跑,韃靼人在大多數時間裡都給奴隸帶著手鐐、腳鐐,晚上睡覺時,韃靼人還會把奴隸兩兩或多個綁在一起,然後將其關入房子或土坑裡,並派人嚴密監視。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受處罰的白人奴隸

除了直接奴役奴隸勞動以外,韃靼人還有一種賺錢方式,那就是向俘虜的家人收取贖金。

當發動一場掠奴戰爭後,韃靼人常常會將一部分俘虜扣押一段時間,然後再慢慢售賣,這一是為了防止奴隸市場突然湧入大量奴隸後價格暴降,二是為了給俘虜的家人們籌措贖金的時間。

韃靼人會仔細詢問自己抓捕的“肉票(俘虜)”,問清其家境是否優越或是家中還有無親人,然後挑出俘虜中的貴族和富豪單獨看押在防守嚴密的堡壘中,接著韃靼人會通過猶太商人或是外交官給肉票的家人發消息,讓其準備好贖金,之後在約定的地點交易。

肉票家人付的贖金常常比奴隸販子給的價錢高兩三倍,而如果被俘是大貴族,那麼其贖金常常數以萬計,因而一般情況下韃靼人都會同意俘虜的家人用贖金換回肉票。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用贖金換人

但這種用贖金交換俘虜的現象較少,被交易的對象常常是那些家財豐厚,有貴族身份的俘虜,或是軍隊中的士兵,普通人被贖金救回去的情況較少,因為韃靼人都是一村一村的抓俘虜,這相當於是將普通俘虜的全家和親戚全都一鍋端了!並且贖金太過昂貴,普通人一般也根本拿不出,除非由國家出面贖回。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被抓的奴隸

除了自用和勒索贖金,韃靼人俘虜的大部分奴隸都出口到了奧斯曼帝國、中東國家甚至是地中海沿岸的各基督教國家或是城市,為克里米亞汗國賺回了大量外匯和商品。

在當時,一個成年斯拉夫奴隸的價格在20~50金幣之間,雖然奴隸貿易也受供求關係影響,但大多數時候奴隸的價格都在這個區間之內,而一匹馬才值15個金幣,一隻羊才賣2金幣。賣掉一個奴隸,足夠奴隸主買下一小塊帶有房屋、果樹、農田和樹林的優質土地。

黑海沿岸的卡法城是克里米亞汗國奴隸貿易的主要口岸,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奴隸市場,韃靼人從波蘭、俄國等地抓捕而來的奴隸會集中在此裝船,然後再運往各地進行二次售賣。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奴隸貿易基地--卡法城,1266年建立

在1530年前,卡法城奴隸貿易的年收入在1萬金幣左右,佔該城全部年收入的25%,之後奴隸貿易的規模和收益不斷增加。到1575年左右時,奧斯曼帝國每年在克里米亞地區總收益的三分之一都來自於奴隸貿易,並且總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還是對韃靼人從基督教國家搶奪來的其他財物抽稅所得。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奴隸貿易的據點卡法城

掠奴戰爭對缺少特色商品,國內經濟又落後的克里米亞汗國來講,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和不斷進行下去的理由。靠著對東歐基督教國家的血腥劫掠,克羅米亞汗國沒有像其他蒙古汗國一樣迅速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中,反而迎來了兩個世紀的繁榮昌盛。

但這對那些飽受克羅米亞汗國韃靼人侵害的基督教國家來說,就不是好事了!因為韃靼人的貪念,他們飽受了數百年的掠奴戰爭傷害,損失的人口數以百萬計,給國內經濟造成了極為慘重的影響。

基督教國家也曾用武力和歲幣去“抵抗”韃靼人的擄掠,可是面對有奧斯曼帝國撐腰的克羅米亞汗國,他們的反抗總是顯得軟弱無力,只得在韃靼人的陰影下拼命的發展國力,等待復仇的那一刻!

自1468年開始,克羅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將兩百多萬斯拉夫人賣作奴隸

奴隸市場


(本文因為篇幅原因到此結束,感謝大家閱讀,求關注、點贊、轉發,下一章很快就會寫出來)

參考文獻:

  • 《俄國史》 [俄]克柳切夫斯基 著
  • 《征服西伯利亞》[俄]M·И·齊保魯哈 著
  • 《波蘭史》[英]亞當·扎莫伊斯基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