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手下大将坐大专权?萧铣:领头的都杀掉,当兵的都裁掉

前文提要:武德二年,李靖离开秦王府,被派往信州投入李孝恭麾下。在路上他先帮李瑗解决了金州附近邓世洛的蛮贼武装,等他赶到硖州之时,又碰上了正在死磕萧铣的许绍。萧铣一面派遣大将陈普环组织舰队沿长江三峡逆流而上,另一方面则派人四处联络煽动巴地的蛮族首领联合反唐。李靖从夔州到开州一路势如破竹,到武德三年三月,这场几乎遍及山南道山区各个角落的蛮族叛乱,在李靖和李孝恭的联合清剿下最终平息了下去。


时间进入到武德三年的下半年,李世民在河东方向搞定了刘武周之后,局势

又变得对唐朝有利起来,于是唐军转而集中主力投入河南,开始打王世充的主意。而在中原以南的长江中游地区,萧铣的梁政权正面临着内部的又一次危机——当初拥立萧铣的巴陵军官团自恃功高,行事桀骜不驯,根本不太听萧铣的话。加之在与许绍的作战中,陈普环、杨道生等萧铣的亲信将领接连失利,导致萧梁政权内部的拥立派军官团与亲信军官团的势力失衡。萧铣非常担心拥立派军官团垄断军权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于是借口物资供应不足,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动员大量士兵复员务农。话说所谓“帝业皆从长戈出”,对于拥立派军官团来说,当然不愿意看到军权旁落的局面出现。特别是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董景珍当时驻扎在长沙,他弟弟大概是安插在江陵的一颗棋子吧——据说由于不满萧铣的这项政策,密谋起兵反叛,结果不知怎么的,计划泄漏,让萧铣给逮住杀掉了。


如何防止手下大将坐大专权?萧铣:领头的都杀掉,当兵的都裁掉

▲图/网络。


萧铣杀了董景珍的弟弟之后,又怕董景珍反叛,于是下诏给董景珍说“你弟弟的事情和你无关,我不追究你的责任,你不要有想法啊。”之类的一大堆话。临了又对董景珍说:“不如你来江陵一趟,我们和计一下,免得让别人说闲话”。


不管现在的话说得多么动听,如果去了江陵,那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董景珍哪里肯上这个当——其实要说他弟弟反叛这个事情,搞不好幕后的指导者就是他本人——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公开打出旗号宣布脱离萧铣,投靠唐朝。


董景珍是当年巴陵起兵的军官团的核心人物,如果任由他投唐而不加以制止,对萧梁政权的人心士气必定是重大的打击——当然,出了这种事情,即使及时进行镇压,对内部凝聚力也会造成巨大影响,但是镇压成功总比不镇压要来的好——如果长沙真的归属了唐朝,萧铣就差不多失去了对整个湘江洞庭湖流域的控制,到时候梁军恐怕连继续作战的勇气都没有了。


如何防止手下大将坐大专权?萧铣:领头的都杀掉,当兵的都裁掉

▲图/网络。


听闻董景珍要来归附,李渊自是喜出望外,于是急令许绍就近增援董景珍。许绍虽说是唐朝势力离董景珍最近的一股,但是硖州和长沙之间少说也间隔了几百公里的距离,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萧铣听闻董景珍反叛,急令齐王张绣引兵攻董景珍。


张绣在萧梁政权内应该算是军事能力最高的大将了,当初巴陵起兵的时候张绣也是主谋之一,不过他是沔阳人,那地方地理上靠近中原,估计和董景珍他们不是同乡,大概因此在当初的巴陵军官团中可能是比较独立或则说比较遭排斥的一位吧。萧铣登基之后,他主要精力花在南方经营萧梁政权的大后方,至少从效果上来说,这个人的能力应该还是很强的——以一个隋朝末年的营连级干部履历,在武德初的乱世中纵横南中国几千里的广袤土地,将萧铣的梁政权的边界从湖南一直开拓到越南,主要靠的就是这个人的手段。大概也正因此,所以萧铣才会拿他作为对付董景珍的王牌吧。


张绣从南方回师北上,很快就兵临长沙。若论用兵之道,董景珍本不是张绣的对手,于是他打定主意准备说服张绣不要为萧铣卖命。他对张绣说:“张绣兄弟啊,汉书上有句古话,叫做“前年刚把彭越剁成了肉酱,去年又杀了韩信”(这两人都是秦末楚汉之际的风云人物,结果都死于非命。)这些你都看不到么?(我死之后接下去你也逃不掉,)为什么还要这么卖力来打我呢?”(景珍曰:“前年醢彭越,往年杀韩信,独不见乎!奈何相攻?” )结果张绣不听,下令大军围攻长沙。董景珍无奈之下,只好突围逃跑,结果在路上被部下所杀。


如何防止手下大将坐大专权?萧铣:领头的都杀掉,当兵的都裁掉

▲图/网络。


董景珍是支撑萧梁政权的巴陵军官团的领袖,他的失败,对于萧梁政权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张绣杀了董景珍之后萧梁政权内部的诸王分治的政治平衡再次被打破。张绣担任了梁的尚书令,开始在朝中大权独揽,他自以为劳苦功高,试图独霸梁政权的话语权,培植亲信,过上了说一不二的生活。(《旧唐书》:绣恃勋骄慢,专恣弄权)而这又引起了萧铣的不满。于是萧铣也故技重施,再次利用朝中的反张绣势力起兵杀掉张绣。


萧梁政权似乎陷入了一个悲剧的食物链中,掌权的大臣总是被君主利用反对派所杀掉,而反对派上台之后成为掌权者的同时又是君主的下一个阴谋所要除掉的目标。就在这样一轮又一轮的内耗中,支撑萧梁政权的骨干精英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


为了防止部下将领再次坐大,出现新的董景珍、张绣,萧铣干脆继续推广他的罢兵营农政策,打发大量驻守江陵的士兵回后方洞庭湖平原种田——攘外必先安内,这也是无奈的选择,李唐或者王郑的主力至少都在几百公里之外,而如果控制不了江陵城内的将兵,那么搞不好脑袋搬家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了。


如何防止手下大将坐大专权?萧铣:领头的都杀掉,当兵的都裁掉

▲图/网络。


“不杀大臣,亡己;杀大臣,亡国”对于萧铣,这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通过逐次的诛杀大臣和罢兵营农政策,萧铣终于巩固了他作为梁政权最高统治者的权威。然而“福兮?祸之所依。”


萧梁政权的这一系列内斗很快就带来了恶果——由于有经验的将领不断遭到政治上乃至肉体上的清洗,加之罢兵屯田,士兵的热情也受到很大的打击,萧铣不但没有趁李唐将注意力集中在河东、河南与刘武周、王世充他们死掐的机会拿下夔州和襄阳,反而在与距离最近的夷陵许绍的对战中逐步处于下风了——在长江南岸,和夷陵隔江对峙的有两座军事要塞,即安蜀城和荆门镇。为了打通和三峡上游蛮族的交通,以牵制夔州的李孝恭势力,萧铣在此派驻有重兵。武德三年十二月,许绍派遣自己的儿子许智仁和李弘节一起攻克了荆门镇。从此三峡出口的南北两岸就完全落入了李唐方面的控制中。——其结果是萧铣对三峡以上蛮族地区的渗透基本被迫终止,而其首都江陵几乎直接暴露在唐军的攻击面前。


好了好了,现在我们还是继续来看看大唐秦王从并州回师以后,如何平定郑夏,统一黄河流域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