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所有的“心软”,都在增加孩子“失败”的筹码

(一)有一种辛苦,叫“你认为他辛苦”!

著名诗人冰心所写道:“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很多父母在看到成绩单的时候,难免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心生些许失落。可是当面对自己孩子持续学习的时候,或者因为作业多而哭泣的时候,又会心疼孩子太辛苦,想给孩子打退堂鼓。

在大多数家庭中,育儿的重担都落在了妈妈身上,黑脸角色的扮演者都是妈妈。

我们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扮黑脸。

我们最怕的是,我们好不容易狠下心来建立起的规则或习惯,却被孩子身边其他的亲人,打着“爱”的旗号,轻易推翻。


父母所有的“心软”,都在增加孩子“失败”的筹码


(1)

当妈妈正在陪女儿练钢琴,女儿看到曲子太难,有些畏难,而你正在帮助孩子进行心理建设,想让她勇敢面对困难时,爸爸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天天练琴,孩子都没有玩的时间了!今天就别练了,来,爸爸陪你出去玩玩。”

孩子自然愿意放下钢琴出去玩了,然后和爸爸两个人有说有笑地走了,留下妈妈一个人坐在钢琴边儿上凌乱。

(2)

当孩子习惯了做家务,每天端饭端菜,收拾餐桌,洗自己的内衣。这是你用了几个月时间培养出来的家庭责任感,和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和习惯。

结果,奶奶来了,看到宝贝孙女干这些活儿,马上心疼地说:“哎呀,这些活儿奶奶干就行,你快去学习/玩吧,你还小,不用做这些,很辛苦。”

别说孩子,大人也更愿意玩/放松吧?所以,一旦有人给台阶,很多孩子就下去了。


父母所有的“心软”,都在增加孩子“失败”的筹码

(二)你说他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

我家最近发生了一个例子。

公公婆婆是三月份回老家,十月份回来的。他们不在这里的这半年,每个周末的早上我都会让9岁的淏仔到小区门口帮我们买早餐。

可是婆婆来的第一个周末,看到淏仔穿衣服要下去买早餐的时候,就非常惊讶而又心疼地说:“他还这么小,你就让他去买早餐?万一走路绊倒了怎么办?烫到他了怎么办?淏仔,你别去了,奶奶去买。”

我自然不能让婆婆去帮我买早餐,一边对淏仔摆手让他出门,一边笑着对婆婆说:“妈,他长大了,都买了好多次早餐了,没事儿。”

可是,第二个周末婆婆依然说着这些话。淏仔虽然去了,但没那么积极了。

到了第三周,淏仔不去了。他说:“妈妈,我万一摔倒了怎么办?早餐那么多,我拎着很累,上次手都疼了。妈妈,你还是自己去买吧。”

你觉得他做不好(尤其是没有趣味性的事情),他就会配合你,真的做不好了。

当然,我很理解婆婆,她是真心地心疼孙子。有个奶奶心疼着,是一件幸福的事。

培养孩子的能力,不是非要让他买早餐。所以,为了让婆婆开心,买早餐这件事,就从淏仔的家务清单里去掉了。


父母所有的“心软”,都在增加孩子“失败”的筹码

(三)心软的家长,培养不出坚强的孩子!

人生前期越是懒得坚持,越是懒得付出努力,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明天最深的遗憾。

不论孩子,还是成人,都难逃这一点。

正如蔡康永所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当你去年看到同事得了年终大奖,很羡慕,暗暗发誓来年自己一定多看书,多学习,多努力和进步;可是,当你拿起手机就想刷剧,对着电脑就想打游戏,想着明天/下个月再开始努力就可以;结果一晃到了下半年,你又想着现在努力已经来不及,于是,这一年,你又开始羡慕别人的年终大奖,再次发誓……

你偷过的懒,会变成明天的遗憾;

你的孩子偷过的懒,也会变成他将来的遗憾。

心软的父母,培养不出坚强的孩子!

父母所有的“心软”,都在增加孩子“失败”的筹码

我们的作用,不只是为孩子遮风挡雨,更不是帮他包办、替他长大,甚至控制他压迫他。

我们的作用,是站在孩子身边或者身后,给他陪伴,给他支持,引导他看到自己的力量,让他有勇气面对失败,有能力承担辛苦,成长得越来越独立、自信!

如果在最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如果在应该坚持的时刻总是选择放弃,那么将来的你和孩子,一定都会非常后悔。

练钢琴确实很辛苦,我的女儿也在练,所以我深知这里面的汗水与精力。

但是,你引导孩子进行的每一次坚持,都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毅力,都能看到自己因为反复练习而产生的各种进步,都能让孩子越来越相信自己很棒;

同时,你允许孩子的每一次中途放弃,都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怯懦,畏难一旦成为习惯,虎头蛇尾就会跟随着孩子,由此产生的各个遗憾,都会让孩子越来越坚信自己真的差劲,没勇气面对坚持,没能力赢得胜利。


父母所有的“心软”,都在增加孩子“失败”的筹码

要么别开始,要么就别轻易放弃!

这么说不是不让你放弃,而是不建议轻易放弃。凡事不要走极端。

比如:当孩子学了两年,真的没什么天赋,孩子不但学得异常痛苦,进步也非常缓慢,这种情况是可以放弃的,放下也是给自己一个新的选择机会。我相信,365行,一定还有更多适合孩子学习的。


父母所有的“心软”,都在增加孩子“失败”的筹码


(四)孩子,不会在一天长大!教育,是持续的过程

如果一个孩子在小时候不努力学习,没有目标,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乐;长大后,他会在工作过程中会变得肯付出、有目标、不辞辛苦、努力拼搏?

没有一个孩子,一天就可以长大。

就像最近一期奇葩说中胡老师说的一段话:

父母所有的“心软”,都在增加孩子“失败”的筹码

18岁以前,全世界都保护这个孩子,不让他受一点委屈;

18岁以后,全世界突然向这个孩子宣布:你长大了,所有的委屈你都应该承受了!

凭什么?!

父母所有的“心软”,都在增加孩子“失败”的筹码

成长应该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每个孩子都应该在他自然而然的人生经历里,去慢慢地长大。不是在他18岁那一个晚上突然顿悟,吧唧一下就长大了!

如果你在孩子小的时候心软,你别奢望他长大后的某一天会突然顿悟,变得很坚强。

父母所有的“心软”,都在增加孩子“失败”的筹码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异想天开的事!

要让孩子们知道,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阶段,学习掌握知识,为他们以后的人生获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们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他们必须要学习忍耐、学会放弃、学会付出,这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种修炼。

父母所有的“心软”,都在增加孩子“失败”的筹码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要好好学习,没有了玩耍的自由,没有了放松的权力。不是的。

我们要学会平衡,更要教会孩子们平衡。

比如:学习与娱乐的平衡;主课与特长课的平衡。

你若给孩子报了八九门课,还让孩子每门课都坚持,那孩子自然没有了放松的时间,每日奔波在各个学习场馆;

你若给孩子报了三四门课,却都因为孩子嫌苦嫌累而放弃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当然多,但是同时,留下的遗憾也会更多。

父母总会老,孩子总会长大,没有人能陪谁一辈子。如果一定要长大,我希望孩子们能变得更加独立、自信,越来越优秀!只有这样,才能以更美妙的姿势、更勇敢的心态迎接人生的风霜雨雪。

而学着长大、变得优秀的第一步,就要从不怕辛苦、持续努力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