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為項羽指路的老農夫,是“敵人”還是好心辦壞事?

項羽在歷史上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生為人傑,死亦鬼雄的英雄,也有人說他殘暴不仁,是個有婦人之仁的梟雄。項羽雖然打仗勇猛,但為人高傲自負,剛愎自用,以至於兵敗垓下,四面楚歌。

那個為項羽指路的老農夫,是“敵人”還是好心辦壞事?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司馬遷對項羽兵敗逃亡時這樣寫到:“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其中“田父”指的是一個老農夫,“紿”是欺騙的意思,就是說老農夫欺騙項羽往左逃導致項羽走近一片低窪之地被漢軍追上。為什麼老農夫會欺騙項羽往左走向滅亡呢,對於這個問題後世有很多猜測。

那個為項羽指路的老農夫,是“敵人”還是好心辦壞事?

第一種人認為農夫是韓信安排的,畢竟韓信設下十面埋伏,所以連項羽逃亡的路當然也會設下埋伏等著項羽進來。但是項羽是夜晚突襲衝出漢軍包圍,這是連劉邦都沒想到的,所以連夜叫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追擊項羽,所以說項羽這種突然衝出重圍劉邦可能預料不到,所以也不好提前派人在路口誤導項羽。

那個為項羽指路的老農夫,是“敵人”還是好心辦壞事?

第二種人認為項羽殘暴不仁,打勝仗後經常任意屠殺俘虜,所以不得民心,農夫的兒子女兒可能就是被項羽殺害,所以老農夫故意使項羽往沼澤地走,這種猜測是很有可能的,因為項羽每攻下一個城池就會大肆殺戮,史書上記載有四個字“城無遺類”,有人勸他在咸陽稱帝,但項羽非但不聽,還把咸陽所有皇宮都燒完了,一心想著衣錦還鄉,這種不能胸懷天下的心胸註定是不得人心的,所以外地人看到項羽逃亡肯定不會好心去幫助,甚至希望項羽走向滅亡。

那個為項羽指路的老農夫,是“敵人”還是好心辦壞事?

上面的想法都是往項羽不利的方面想,也有人認為老農夫是想幫助項羽逃走的,這麼多人走大路肯定容易被人追上,往往走小路才有可能逃走,所以老農夫當時可能是說往左邊不容易被抓到,誰知項羽當時騎著馬往左邊走,所以隊伍才會陷入沼澤被漢軍追上。

那個為項羽指路的老農夫,是“敵人”還是好心辦壞事?

還有人認為農夫根本不認識項羽是誰,因為當時緊張害怕瞎指路,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糟老頭子壞的很”現在很多人也是,外地人問路不清楚路還瞎指,反正走錯路也不關他事。不管是那種情況,就算項羽當時走對了路還是成不了帝王,他的命運也不是因為農夫指錯路而決定的,是他的性格決定的,歷史有時候看似有時候是巧合,但在一定程度有一定的必然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