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涨铺不涨”,商铺的投资红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铺养三代”这句话就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确实现在的商铺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抢手了。那么问题来了,房价在涨,建筑成本在涨,为什么商铺的价格迟迟没有大的变化呢?

“房涨铺不涨”,商铺的投资红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首先来说最主要的属性原因。房子对我们来说主要的属性是居住,尽管现在的属性已经有了些不单纯,被扣上了投资的帽子,但刚需还是存在的。而商铺是纯投资品,人们可以不投资,但是不能不解决居住问题。有数据显示,从1998年开始到2018年结束这20年的时间里,国内商品房交易已经达到了2亿多套,即使去掉投资购房,剩下的刚需购房比例也是很大的。而商铺就有所不同了,作为一种纯盈利工具,市场对商铺的需求是很有限度的。

“房涨铺不涨”,商铺的投资红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其次是实体经济的衰落,近年来不少人普遍反映实体经济不好做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一些房地产信息网发布的店铺的转租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租金年化率超过7%的现在已经很少了,而且我们参考的都还是地段好的旺铺,而那些地段相对来说普通或者是新开的店铺很有可能出现出租一年,空置半年的情况,这样就使得资金的回报率变得很低。

“房涨铺不涨”,商铺的投资红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再次,商铺的持有成本不断攀升。在商铺空置时,水电煤气、物业费用均要比普通住宅高出数倍。如果是贷款买铺,首付的比例通常也要高出住宅首付的20%以上;转售费用同样高,商铺交易税远大于住宅。就目前而言,住宅未满两年,多交5-6个点,再加上契税、中介费和过户费等大约可以到10个点左右。满两年的便宜些,在4个点左右。但是商业税不管在什么时候交易都在12-18个点左右,这无疑增加了转让成本。

“房涨铺不涨”,商铺的投资红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最后再来说说电商的冲击。淘宝、京东等电商产业的出现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商的交易额达到31.63万亿,网络零售9万亿元,如果没有网购的话,那么这9万亿元是不是都要被实体经济收入囊中了呢?再说一个近期来比价普遍的现象,从17年开始,大型商场的招商就出现了困难,降租招商的情况屡见不鲜,可以说,人们对商铺的以来程度已经大幅度降低了,相应的投资价值也大大缩水。

“房涨铺不涨”,商铺的投资红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在小编看来,现在投资商铺真的要慎之又慎。不考虑选铺和商业前景,单单从投资收益方面来看,把各种费用跟空置率折合下来,商铺真的已经不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了。如果真的还想投资的话,提前做好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大家是不是也同意小编的观点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与广大网友一同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