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費,你hold住嗎?

時光飛逝,轉眼就已是陽春三月了。目前來看,每天的新增病例不斷減少,有的地方甚至已經開始清零了,相信未來很快大家就能恢復正常生活。疫情期間,據說很多人的心態都經歷了三重奏:

剛開始

好怕怕,我要在家裡死宅;

然後

哇喔!不用上班的感覺真好,我想為國家躺一輩子;

再然後

我想去上班,我要去上班,讓我去上班!上班!上班!!!

究竟是怎樣的動力讓大家不懼疫情不畏風險,一心一意把班上?是責任?是奉獻?還是夢想?

不,不,不,都不是。

是信用卡、是花唄白條,是沒還完的貸款和還不完的賬單。

延遲復工,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在家修身又養性,一直延遲一直爽;有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賬單多流水。

疫情期間,賬單的厚薄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些人2020的目標已經從過去的五花八門統一調整為:活下去

超前消費,你hold住嗎?

超前消費,你hold住嗎?

過去我們習慣先存後花,經常被拎出來與美帝的超前消費做對比:


超前消費,你hold住嗎?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演變,萬萬沒想到現在大家的消費觀居然開始趨同了。以90後為主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超前消費的大軍中。原本賬單和工資是一對好CP,大家攜手而來,一直相安無事。結果因為一隻新冠黑天鵝,從此閉門家中坐,只有賬單木有工資,於是就悲劇了。

問答網站熱門問題從:

“疫情期間宅在家裡可以做什麼?”

變成了:

“疫情到底什麼時候結束,我的賬單怎麼辦?”

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賬單已經令人窒息。

很多人開始自省:要不要超前消費?

一方面,先消費後還款的模式能夠撬動更多的資源,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萬一沒有收入,還款的時候真的鴨梨山大。

其實不用太糾結,世上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完美的消費觀,每個人都要不斷平衡當下的利益和未來的利益。

首先要做的是衡量你的投入產出比

也就是說在消費過程中,你付出了什麼,又獲得了什麼。

付出的是透支你未來的支付能力,有的還需要再加上利息或者手續費。

得到的是什麼?那要看你的錢花在了哪裡。如果用於自我投資,它可以維持甚至提高你的賺錢能力,回報給你的是主動收入。比如《奇葩說》第六季的BBKING詹青雲曾經貸款100萬去哈佛唸書。如果用於資產投資,比如買房,那麼一定程度上你能夠享受到城市發展的紅利,抗通貨膨脹的同時說不定還會有一些租金進賬;如果是用於滿足慾望,花錢購買某個商品或者服務,當需求被滿足的時候,會有一種“爽感”,讓人心情愉悅。

自我投資的回報很難被量化,但一個大原則是:越年輕,投資在自己身上的回報率越大。資產投資的收益率是可以被量化的,只要你的投資收益率大於你的負債成本,那就是OK的;人的幸福感很難被衡量同時又有時效性。一年前某個網紅商品帶給你的滿足感,一年後可能就get不到了。這個時候你需要考慮的是:你是否願意為這份額外的幸福感承擔代價。

如果有些錢必須要花,提前消費也是可以考慮的:自己能攢個積分提前享受,資金在免息期內也能放到活期上賺個零花錢。

其次要科學判斷自己的兜底能力

兜底的下線是:儲備現金流,保障自己的基本需求。按照自己目前的生活標準,計算必要開支包括各種固定支出,像房租、貸款等等,確保未來的3-6個月內即使沒有收入,也能正常生活。避免因為資源短缺產生的帶寬不足,為了眼前利益犧牲長遠收益。譬如《歡樂頌》中的樊勝美會為了多領一些獎金而放棄學習深造的機會。現在你的職場燃料儲備不足,未來就很容易碰到晉升天花板,這顯然並不划算。

兜底的上線是:你的收入能夠更快的增長。雖然詹青雲的100萬貸款現在還沒有還清,但是她在《奇葩說》的優異表現讓她獲得更多收入增長的機會。

最後,要識別兩個陷阱:

分期付款:現在商家套路多,為了促成消費,很多商品會用一個大號字體標註,每天只需xx元,給消費者營造一種花錢不多的錯覺,進而衝動消費。但羊毛一定出在羊身上,分期付款少有真誠,常見的套路是要麼加利息,要麼提單價。以平板電腦為例,售價2921,分十二期261.66*12=3139.92,手續費218.92。要知道3000元,按照4%的年化收益率一年收益最多也就是120。

最低還款:每次還款首選項往往是:是否要選擇最低還款額度,這個額度通常是賬單總額的十分之一。如果你的賬單是1000,最低還款額可能就是100。有的人因為資金緊張或者其他原因直接選擇了最低還款。雖然不用一次還很多,但是每天萬分之五的利息,年利率高達18.25%。

有一個誤區是: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富人,那麼你就要像一個富人那樣去生活,為美好的未來而負債。這話說的就不客觀了,在大部分情況下,窮人思維恰恰是資源匱乏的人當下最理性的選擇,生搬硬套富人思維反而有可能會讓你的處境變得更差。

救急不救窮。在大部分情況下,付高息週轉可以,用來消費則是找死。高消費偶爾為之可以提升幸福指數,但是長期為之必然會掉入債務陷阱。因為人的收入不可能長期保持20%的增長率。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由不現實的期待鋪就的。成年人要接納自己的做不到,自信爆棚用力過猛都可能是給自己挖坑。

超前消費,你hold住嗎?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在黑和白之間往往有很長的灰色地帶。除了“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我們其實還有第三種選擇——“辯證思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超前消費或者延遲滿足。

疫情是短期的,生活則是長期的。今天所有的暫停,明天都將會重啟。一個人的消費觀不僅決定著他花錢的分寸,更能看出他對於自己慾望的控制。半分努力,十分慾望,那是海里潮頭的浪。一分努力,半分慾望,人才能好好生活。歸根究底一個人賺錢的本事,決定了他花錢的上限。

祝大家財源滾滾!

超前消費,你hold住嗎?


超前消費,你hold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