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只看到了「超前消費」的便捷 忽視了其中暗藏的隱憂

隨著“隱形貧困人口”前段時間爆火網絡,很多網友都表示“扎心了,條條症狀都妥妥的是我本人

”。確實,本人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小年輕,他們的朋友圈動態看起來都生活精緻、錢袋飽滿,現實中卻在“負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分析原因多是在“花著明天的錢,圓著今日的夢”。

有多少人只看到了“超前消費”的便捷 忽視了其中暗藏的隱憂

超前消費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的一種常態。據瞭解,近日螞蟻花唄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就指出,在中國近1.7億90後群體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4500萬;而在購買手機時,76%的年輕用戶會選擇分期付款。一個朋友的兒子剛剛出來工作,生活經常還要靠家裡補貼,可每逢新款蘋果手機出來時總要換一換,全都是靠“分期”。

有多少人只看到了“超前消費”的便捷 忽視了其中暗藏的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只看到了“超前消費”的便捷,卻忽視了其中暗藏的隱憂。一些沒什麼收入來源、學歷不高、工作不穩定的年輕人容易被消費陷阱所迷惑,比如大學生消費分期,看起來每月沒還多少,算起來利率卻不低。更有甚者,被門檻低、專門瞄準大學生和打工群體的互聯網分期平臺吸引,在無還款能力之時背上鉅額負債,被花式暴力催收,結果釀成悲劇。更嚴重的是個人信息的洩露風險,讓分期消費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有多少人只看到了“超前消費”的便捷 忽視了其中暗藏的隱憂

這裡並不是反對超前消費,但不得不提醒大家,過度後就會適得其反。所以,在此建議大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消費理念“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分清生活必需品和生活調劑品,消費時在心裡列好規劃表,確保不存在過度還款壓力。再者,選擇分期購買的話,一定要保證按時還款,切勿影響了自己的徵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