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我們將改變金錢觀念,“超前消費”將不再流行?

其實早在2003年的時候,我們就經歷了相似的難題。當時,人們也和現在一樣宅在家裡不出門。原以為此次的疫情,也能夠安心的“躲”在家裡。但是,實際情況卻讓我們失望了。

2003年的時候,人們即便是宅在家裡,也不用擔心過多。因為大家還是有存款的,即便一個月不工作,也沒有什麼較大的影響。但是今年卻不一樣了,明明大家的生活是越來越好的,但是宅在家裡卻多了很多的難題。這究竟是為何呢?

仔細看來,2003年的時候,我們的銀行存款裡有錢。而現在2020年,我們的銀行裡不僅沒有錢,甚至還“負債累累”。很多當代的年輕人們,開始追求“精緻主義”、“超前消費”,爭當“存錢的窮人”。而他們很多時候,都是輕信了那些消費的“毒雞湯”。認為這才是年輕人的生活。可是等到疫情來臨之時,卻發現自己早已經乏力、招架不住了。

疫情結束後,我們將改變金錢觀念,“超前消費”將不再流行?

2019年7月的時候,央行的一組數據,才“喚醒”了一群裝睡的人們。根據《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的時候,我國各行信用卡逾期超半年未還款的金額高達797億左右。而這還只是銀行的信用卡,不算上平臺。

而現在很多人,不僅僅喜歡使用銀行的信用卡,還會繼續使用支付寶的花唄、京東的白條等等。根據匯豐銀行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90後的債務和收入之比高的驚人,達到了1850%!這些年輕人們,平均欠銀行、平臺的債務就有12萬元!而現在疫情期間,“只進不出”的模式,讓他們“徹夜難眠”。

在經歷了此事之後,我們也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這樣的“超前消費”,就是毒雞湯。而又會有多少人,構建正確的金錢觀呢?等到我們迴歸到工作崗位中,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資產呢?

今天,就再次針對理財的話題,給大家一些小建議。希望在日後的生活中,我們能夠擺脫“精緻窮”,不再沉迷“毒雞湯”。

疫情結束後,我們將改變金錢觀念,“超前消費”將不再流行?

第一點,學會理性消費。要知道量入為出才是花錢的基礎,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明明收入僅有三千元,卻非要貸款購買上萬元的名牌包。而很多時候,這些名牌包也只是出現在朋友圈,得到一些沒有價值的點贊。最後,卻需要花費自己大量生活上的拮据,去填補這個漏洞。

第二點,學會適當存錢。從古至今,我們都有存錢的習慣。這是老一輩們的生活經驗,自然是有其存在的原因的。就拿此次的疫情來說,很多著急的人都是負債一族。而平時就有存錢習慣的人們,即便是一個月不出門工作,也沒有什麼擔心的。

疫情結束後,我們將改變金錢觀念,“超前消費”將不再流行?

而且現在,理財的產品也是五花八門。有銀行的,有知名平臺的。那麼多的選擇,自然能夠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款。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將我們的錢,實現“生錢”,簡直就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所以,希望等到疫情結束後,那些酷愛“超前消費”的人們,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